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 事物形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

整理:窦慧杰 时间:2014、10、26 学习目标:

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2、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题思路。3、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题思路。2、规范答题步骤。 重点剖析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情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高考中鉴赏诗歌的形象类题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考生在答题时,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再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该画面(图景),并指出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考前预习

一、知识点指津

(一)事物形象及分类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是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主要出现在咏物诗里,通过描写客观的“物”,细致刻画其外在形态或表现其内在精神品质,借以抒怀兴盛,托物言志。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含义的形象: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俗,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二)认知理解事物形象

例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南宋故臣,宋亡后不仕。

★本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菊花自况,借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 表达了自己不屈从于元朝统治者,对宋朝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风亮节。 解析: 大凡不幸之年代必有伟大之诗篇问世,此诗正是此年代之产物。中国历史上,南宋是一个尴尬的朝代,可谓内忧外患,屈辱求生,北方半壁江山沦陷,南宋皇帝却又只知苟且偷安,不思收复河山,偏安江南一隅,只把杭州当汴州。 这时,作为有理想有抱负之知识分子内心必感苦痛,一心想收复河山却又处处受到打击。而其中不外乎两条出路:其一是像陆游、辛弃疾等人积极抗争,为收复失土奔走呼告,但却屡遭排斥,大多最后郁郁而终;另一种则是选择退隐,像孔子说的“邦无道,则愚”,而又不愿随波逐流,与邪恶同流合污,

所以就只能借助于写几首诗词消心中之块垒,郑思肖正是这样的人。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诗正是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写照,也是一种情绪上的抗争,是当时士子内心一种无奈、伤感的呼告,孤芳自赏的外表掩藏着一颗无奈的心。 后两句则是诗人掷地一呼的最后宣誓,当民族、国家与自身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一起的时候,诗人以自身仅能拥有的气节、操守来维护着作为读书人心中最后的净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我想诗人写下这首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屈原,宁怀石投汨罗江葬乎江鱼腹中,亦不愿在此污浊之世苟且偷生,这是最无奈的抗争,也是民族气节的最后坚守。 这首诗句只有用在\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才贴切。

诗的大意是:菊花啊菊花,你从来也不跟百花一块儿争奇斗艳;你独自挺起在疏疏落落的篱笆下,你高尚的情操永远也不会改变,不会动摇。 哪怕天再冷,霜再重,你宁可在枝头上保持芳香枯萎而死,从不让北风吹落在尘埃里,受到沾污。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

例二: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极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这首词的主题是写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形象生动,委婉含蓄。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也不知道回家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学习过程

一:【方法技巧】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

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吴松道中二首(其二)》一诗中的“天寒”“雁声”就是深秋时节的意象,它给人的就是凄清、肃杀和悲凉的感觉。但也要注意时令色彩传统上的情感意义与诗人当下情感不一致的情况,如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中,秋天的景物便是生机盎然的景色。

(2)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

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的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解读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

如刘羽的《白鹭图》:“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事物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需从以下关键点入手:

抓副词、动词 解 题 关 键 点 抓抒情、议论句 关注隐含信息 综合考虑 虑 诗词中物 物 象的内涵 抓注释

二: 探究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典型例题

例一: 白 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诗人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2)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二)总结物象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分析物象的自然特征即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借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分析物象的社会属性,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从物人一体角度抓物与志的相似点、契合点,分析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3、诗人的理想情操(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三)、刻画事物形象方法题型答题思路

古诗刻画事物形象,展示特征的方法,主要有:

(1)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2)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

③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④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三、如何规范答题

(一)典型例题

例一: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参考答案】 步骤1: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探究答题步骤

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3、点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附口诀: 细读全诗莫慌张,审题揣摩绘形象。冷暖色调须区分,知人论世看简况。 深层含意要挖掘,关键词句不要忘。整合答案有模式,先总后分说端详。

知识链接: 古代诗词常见事物的思想感情、文化意义。

1、树木类: 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路途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漂泊。月亮:人生梦圆、缺憾,思乡,思亲。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事物或人生。

201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 事物形象

2015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事物形象整理:窦慧杰时间:2014、10、26学习目标:1、积累事物形象的基础知识。2、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题思路。3、规范答题步骤。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析事物形象的解题思路。2、规范答题步骤。重点剖析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dxyj57d048n6j487kj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