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器”。
一、概述
极具观赏价值
二、丧葬纸扎起源、发展
纸扎的房子,最后焚烧 ,以示对死者的供奉。
丧葬纸扎
纸扎,在民间有很多不同的称谓,如扎作、糊纸、扎纸、扎纸库、扎罩子、
供奉纸扎与民间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其形成是原始社会以来墓葬殉葬俑的
的“刍灵”。后来又发展为用木偶人陪葬,大体上可以看出有些像人形,古代统称为
扎纸艺术取材,用当地产的芦苇来扎制成人物的骨架和器物的框架。再用浆糊
史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俑,可能是用茅草扎成的草人,孔子称之为“束草为人形”
以活人殉葬。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意识到这种行为过于残酷而逐渐被废除。从历
感的作用。最初的殉葬品,可能是用活人活物来充当的。奴隶社会,贵族死后盛行
发展和演变的结果,用丧俗艺术形式来悼念死者,对世人来说能起到安慰和调节伤
称为“纸扎”。 一般的纸扎是供丧葬祭祀用的明器,从纸人纸马、纸器纸物,直到
烧的纸品。本书所涉及的纸人纸马主要是指与民间丧葬及祭祀活动相关的纸扎,简
丧俗活动中所扎制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焚
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等。狭义的纸扎指的是丧俗纸扎,主要指用于祭祀及
彩糊等。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扎作人物、纸
贴上纸然后就再用颜料彩绘、最后用彩色剪纸来装饰。完工的扎纸艺术品栩栩如生,
习俗艺术的主要类型之一,遍及我国各民族。
形成纸扎文化,上可登国家宗教之大雅之堂,下可融入民间习俗之活动。
祭灵,表明丧俗活动也通过种种样式表达人类的情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可以为主人“随侍”,“侏儒”可以为主人“作剧”。秦汉以后,由于制陶业的发展及普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汉代实行“举孝廉”,在政治、伦理、道德诸方面,都上中国道教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灵魂升天的“生命二元论”信仰更加普遍,与之及,陶制俑又逐渐代替了牛、羊殉葬品及木俑。丧俗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到北宋时期,烧纸俑、纸马开始盛行,纸扎成为宋代以来丧葬相关的丧葬及祭祀用品也出现了新的形式。造纸术发明并成熟以后,纸被运用到人化神速,欲佛欲神、欲人欲兽、欲物欲宅,随心所欲,实非他物所能比拟。于是,韧、有拉力、纸扎假以中坚枝骨、外涂色彩,造作便捷、造价低廉、造型美观、造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自汉代有纸之后,纸扎艺术应运而生。纸的特性软、坚
从一些地方志记载来看,明清纸扎工艺之精湛远远超过宋元,应用也更广泛,唐宋之际,随葬明器及俑仍有一定规模,丧俗文化又融入外来文化的因素,加作为明器的俑有各种形态,据《古明器图录》记载,“介士”为主人守卫,“奄竖”纸扎正式登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的历史舞台,大显身手,蓬勃发展,以孝为标准。为倡导孝道,提倡厚葬,俑及其他明器的制作规模之大、样式之丰富,
玉器、陶器,到后期的青铜、漆、木、瓷类的明器和俑,以至宋代之后出现的纸扎
丧祭过程中要用纸钱、纸人、纸马、纸房子、纸供具,以礼待鬼神。由于人们迷信
成为当时各个阶层丧俗和祭祀活动的主要用品。值得注意的是,自宋代以来,丧事
灵魂,便出现了各种招魂、拘魂、礼魂、送魂的丧俗形式。从史前时期陪葬的石器、
必需供佛,或请僧道为死者祈祷祝福,到元明清直至近现代一直延续这种风俗习惯。
石”。
器到纸人纸马的衍变,表明了民俗艺术的沿续和发展,是生存在民间社会的“活化
于丧俗活动外,大都是祭祀祖先,祭祀亡灵之用。
近代民间,“喜丧”的形式较流行,这是人们对丧事处理的又一新的样式,它不
1、人物
但是不外乎四大类
三、丧葬纸扎形式、内涵
强烈的感情色彩,带有人类最朴素、最纯真的感情色彩。在丧葬用品中,从俑、冥
钱、烧纸马等都不外乎是为取悦于鬼魂而安慰亲属的具体做法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
间,对于刚离开人世的亲人应给予一种慰藉。一切哭丧、吊孝、祭祀、守灵、送纸
象以往的只是单纯信仰鬼魂,而更多注重人生观念和情感表达。人们认为在殡尸期
南、江苏等仍有少数保留。云南的纸扎罩人形象比较单纯(右图),服饰以大色块
纸扎人物种类繁多,如神像,童男童女及各种侍者,这类纸扎在全国较为普遍,纸扎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样式多种多样各地也有很大区别,可谓花样百出,
扎罩人的用料、形象、色彩等都不相同。“罩人”是指安置在棺罩上的侍者,丧俗
罩人的样态形式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如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福建、云
间神,如天官、真人骑狮、菩萨、佛祖、妈祖、观音坐莲、济公等,这类纸扎除用
扎制大件的较多,闽南地区多流行小件神像。常见的题材多为道教诸神、佛教及民
以中原地区、西北地区为典型,多流行与河北、陕西、福建、台湾等地。西北地区
纸扎罩人是供奉祭祀中不可少的祭品,虽说是简单的人物扎制,但全国各地纸
的方法,产生一种立体的浮雕效果。
既不是描绘,也不是单纯的剪贴,而是采用层层堆叠
装饰,也仅限于装点在胸前。衣服上的花卉图案装饰
处理,但却显得简练,不呆板。偶尔有些小的细密的
衣服上用金箔、银箔作为点缀,虽然少有细致入微的
服是用大红、大黑、大蓝、大绿做成,并在大色块的
鼻用黑色纸,白眼珠用银箔贴成,嘴用红纸剪贴,衣
的装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人物的五官不是用色
彩色纸为主,给人的印象是整体感强,没有过多繁琐
彩颜料描绘而成的,而是用各种彩纸剪贴而成。如眼、
骨架,外表糊以纸或者是丝绸,局部加以点染彩绘。
云南的纸扎罩人很少有戏曲人物组合,大多是采
不过十几厘米。头部用泥模印制,身躯部位用纸筏作
式,以蓝色为主,人物头戴斗笠,赤着脚,形象似渔
福建地区纸扎罩人的服饰明显有当地沿海人物装束样
童男童女是纸扎罩人的代表,我国古代大部分地
路,玉女随行极乐天。”金童玉女纸扎在民间相当受人欢迎,按道教的说法,凡是
夫。闽南地区的纸扎人,大的高在60厘米以上,小的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主要以冥间供奉仆人为主。
神仙所居住的洞天福地,皆有得道的童男童女在旁服侍,这对童男童女就是金童玉
区都流行棺前扎制金童玉女,左右而立,手持魂幡的丧俗,上写:“金童接引西方
女。传说元始天尊身边有金童玉女九千万,真武大帝身边常有一个金童,一个玉女,
2、动物
捆扎绳等在烧化时要完全燃烧掉。民间有许
单色彩处理即可,所有扎制的骨架、纸张、
欣赏性要求不高,只要有大体的外型以及简
被人们认定是吉祥的动物。这类纸扎的艺术
马、羊、象、虎、鸡、鹿、鹤从古代开始就
扬鞭驱马的赶车马夫,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纸扎中动物也占很大的比例。如牛、
间丧俗纸扎中非常普遍,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亲人故去后能升入天上神界圆满。
扎彩。死者若为男,必定得扎车、马,说是供男人在阴间乘坐;若死者为女,少不
大车非常有名,一头高大的马匹拉着一辆莲蓬车,车内还坐着一位贵人,车外坐着
种颜料绘在裱糊的白纸上,直至逼真即可。复杂的比如,有的人在当地制作的马拉
线绳把高粱桔秆扎牢固,形成大体的形状,然后用白纸糊在外面,再用画笔粘着各
制各种不同的动物、车辆。扎制的物品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简单的扎制比如:用
的。因人而异,所扎制的品种侧重不同,如有的人善于扎制人物,有的人则喜欢扎
多从事纸扎行业的艺人,有的是祖辈传下来的技艺,有的则是自己手巧,慢慢自学
最后真武大帝出场,言二人是金童玉女转世,世缘已满,复归天位。金童玉女在民
女是周公和桃花女,这种说法源自元明戏曲及小说。据说周公和桃花女几经周折,
金童玉女是分掌威仪,记录三界中善恶功过的一对神。在我国的南方,俗称金童玉
当死者家人备材时,扎彩作就要根据茶房通报的死者情况,为其扎制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