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优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 ..... ........................................................................................................................................................................................

住房标准体系,倡导租买结合、梯度消费,满足不同群体住房需求。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推广节能环保建筑技术,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房地产创意策划机构、勘测设计机构、专业中介代理机构和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家居装潢、租赁经营,延长房地产产业链,促进房地产业绿色发展。 五、旅游业

着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总体规模和整体素质,突出重点,着力打造塔尔寺、青海湖、金银滩-原子城、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高原旅游名省和新兴的国际型、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四个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层次招商、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经营,着力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品牌,积极发展生态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神奇青海探险之旅。提升以西宁为中心的夏都旅游圈,西宁-三江源生态旅游线、兰青-青藏铁路观光旅游线、门源-祁连森林草原风光旅游线\一圈三线\旅游发展的水平。加快青海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热贡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贵德高原旅游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新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支持红色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抓住玉树灾后重建机遇,打造藏区深度旅游新亮点。促进跨区合作,推进\大九寨\、\大香格里拉\旅游带发展,丰富旅游发展内涵,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加快交通、通信、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和重点景区建设,全力提升旅游业发展保障水平。到201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六、文化体育产业

26 / 57 doc.. .. ..... ........................................................................................................................................................................................

.. .. ..... ........................................................................................................................................................................................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体育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统筹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发展,加快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奠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做大做强青海国际唐卡艺术与文化遗产博览会、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中国·青海三江源国际摄影节暨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等文化品牌。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发展民族歌舞演艺业。培育壮大热贡艺术、藏毯、昆仑玉雕等特色工艺美术产业。促进具有区域特色图书、音像制品出版发行,培育壮大出版发行业。建设青藏影视城和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发展广播影视制作、文化创意、民族语动漫等产业。集中建设热贡国家级文化生态产业园、康巴文化风情园、昆仑神话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建成一批功能全、品位高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形成20个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大型文化骨干企业。打造提升环湖赛、世界攀岩和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为主的\三大体育品牌\,积极发展竞赛观赏、高原训练、运动体验、健身休闲等产业,形成以多巴高原体育、尖扎水上运动、玉珠峰登山等国家体育训练基地为核心的体育产业链,使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青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第四节 园区经济

充分发挥园区经济对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园区发展的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增强园区经济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建设一批主导产业明确、关联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共享、污染治理集中的产业园区,打造支撑全省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农牧业产业园区。围绕特色,因地制宜,争取建成海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大力推进海东高原现代农业、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将海东地区建成全省重要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

27 / 57 doc.. .. ..... ........................................................................................................................................................................................

.. .. ..... ........................................................................................................................................................................................

中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原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将海北州建成草业与养殖业耦合发展、高寒地区牲畜良种化和现代畜牧业组织方式有机结合的示范区。积极推进海南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黄南有机畜牧业实验区建设,将实验区建设成为全省高寒牧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示范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草场、牲畜、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着力提高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水平。

工业产业园区。加速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青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使其示范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循环经济规模显著扩大,努力把青海打造成全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加快发展平安临空综合经济区、乐都装备工业园、民和下川口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启动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建设,打造新的省级产业集聚区。着力推动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引导对口帮扶地区和单位在东部城市群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鼓励青南等地区发展\飞地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极。按照合理布局、集聚发展、节约用地的原则,提升东部地区、州府所在县工业集中区发展水平,支持所有具备条件的县、矿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精深加工业,使其成为聚集人口、吸纳就业、带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到\十二五\末,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

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建设西宁朝阳、格尔木、德令哈、平安临空等物流园区。抓好教育园区、文化影视产业园区、热贡国家级生态文化产业园区、贵德高原旅游示范区等各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对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第五章 社会发展

28 / 57 doc.. .. ..... ........................................................................................................................................................................................

.. .. ..... ........................................................................................................................................................................................

按照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发展权的总体要求,完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建立健全符合省情、覆盖城乡、比较完善、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规划,整合资金,着力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第一节 改善民生

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省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提高政府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劳动就业

认真落实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险、用工补贴、高校毕业生创业等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产业规划促进就业的机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西宁、格尔木创业型城市建设,鼓励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实施劳动力全员培训工程,整合“阳光”、“雨露”等培训资源,加强对农牧民科技知识、实用技能和转移就业的培训力度,增强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为劳动者提供高效的就业服务。加强劳动执法,提高劳动合同签约率,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权益。到2015年,完成对所有适龄劳动力的培训;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转移农牧区劳动力500万人次以上,其中每年实现农牧民稳定转移就业25万人。

29 / 57 doc.. .. ..... ........................................................................................................................................................................................

.. .. ..... ........................................................................................................................................................................................

二、收入分配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建立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发布以及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快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通过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服务体系等措施,增加农牧民家庭经营收入;通过支农补贴、生态补偿、土地流转、林权改革、征地补偿、宅基地置换等途径,增加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通过积极引导农牧民转移就业,多渠道增加劳务收入;通过增加投入、加快扶贫攻坚等办法,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三、社会保障

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提高城乡社保筹资规模、统筹层次和保障补助水平,建立完善同类社会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加快推进农牧区养老保险,统筹解决好城乡特殊人群养老保险问题。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统筹层次和水平。加快失业、工伤保险扩面提标和推进计划生育制度改革。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补助标准合理增长机制和专项救助制度,实现城乡救助全覆盖。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加强社会福利、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残疾人和孤残儿童福利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到“十二五”末,实现人人享受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水平走在西部省区前列。

30 / 57 doc.. .. ..... ........................................................................................................................................................................................

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优选.)

....................................................................................................................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doei422133qhtz4wh2h1h1yk7phau00sj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