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考试说明
(试用)
一、会考基本要求
海淀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技术领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结合《北京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考试说明》和海淀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际情况确定考试范围,综合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考试力求反映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考查内容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二、会考范围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的内容为与信息技术学科规定学分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考试范围包括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五个模块。高中学生毕业前必须参加必考模块和一个选考模块的考试。
三、考试的组织实施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由海淀区教育委员会领导,海淀区招生考试中心、海淀区教育信息中心联合负责组织实施。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一年级学年末进行。
四、成绩评定
考试总成绩满分100分,其中必修模块内容占50分,选修模块占50分。总成绩85分以上(含85分)成绩评为“A”,85分以下70分以上(含70分)评为“B”,70分以下60分以上(含60分)评为“C”,60分以下评为“D”。
五、试卷类型
会考共有4种试卷类型,每种类型都由《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试卷+选修模块试卷构成,两个模块试卷各占50分,总分合计为100分。具体说明如下表:
(一)选择题(50分,40题) 1、单选题(15分,15题)
2、多选题(30分,15题) 少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 3、判断题(5分,10题) 必修模块40分,选修模块10分 (二)操作题(50分=10分+40分) 1、信息技术基础(10分,2题) 随机抽取Word、Excel、PowerPoint
中的2个
2、多媒体技术应用(40分,5题)
六、各模块会考内容标准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考试说明
分值分配
满分50分,基础知识40分,操作技能10分
题型分配
单选 11题 1分/题 多选 13题 2分/题 判断 6题 分/题 操作题 2题 5分/题
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
(一)能描述信息的主要特征及信息技术包含的基本内容。
1. 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 了解信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信息、物质和能量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3. 能够描述信息的普遍性、共享性、传递性、依附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可处理
性、真伪性等基本特征。
4. 知道信息技术是指与获取、加工、存储、传输、表示和应用信息有关的技术,包括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 5.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二)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知道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①
语言的产生和应用,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③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2. 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 、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三)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 了解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2.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等部件组成,
知道各部件的基本常识。 3. 知道常见的操作系统。
(四)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1. 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的意义。
2. 了解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获取信息和间接获取信息。
3. 了解常用的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录音设备、计算机、手机。 (五)知道在计算机中保存信息的方法
1. 知道计算机一般以文件的形式存储信息,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不同类型的信息。 2. 了解常用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文件格式及其特点。 类型 存储 特点及适用范围 格式 .txt 纯文本文件,不携带任何文字修饰控制格式,一般字处理软件都能打开。 文字 .doc Word文档。 .html 超文本标记语言编写生成的文件格式,用于网页制作。 .pdf Adobe系统公司开发的一种便携式文档格式。 .jpg 图形图像 .gif 支持透明背景图像,文件很小,色彩限定在256色以内,主要用于网络。 .bmp Windows位图,几乎未经压缩,占用磁盘空间较大,普遍用于Windows中。 .gif 通过同时存储若干张图像制作成连续的动画,主要用于网页。 动画 .swf 用Flash制作的动画。具有缩放不失真,文件体积小等特点,它利用流媒体技术,可以边下载边播放,广泛应用于网络上。 利用JPEG国际静态图像压缩标准压缩的一种图像格式,用于网络和光盘读物。 .wav 该格式记录声音的波形,和原声基本一致,用于需要忠实记录原声的地方。 .mp3 一种压缩存储声音的文件格式,是音频压缩的国际标准;声音失真小,文件小,目前从网络下载的歌曲多为此格式。 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MIDI文件存储的是一系列指令,不是波形,因此需要的磁盘空间非常少,目前主要用于音乐创作。 Microsoft公司开发的一种数字音频和视频文件格式,主要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用来保存电影、电视等音像信息。 音频 .midi .avi .mpg MPEG文件格式是运动图像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其兼容性较好,应用普遍。 视频 MPEG-4:是为了播放流式媒体的高质量视频而专门设计的,它可利用很窄.mp4 的带度,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使用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flv FLV 是FLASH VIDEO的简称,FLV是流媒体格式的视频,由于它形成的文件极小、加载速度极快,使得网络观看视频文件成为可能 (六)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
1. 了解因特网现在提供信息的常用方式:WWW服务、电子邮件服务、FTP服务、网上社
区、微信、博客、即时通讯、网络购物等。
2. 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直接访问网页、使用搜索引擎、查询在线数据库。 3. 了解分类目录型检索和关键词索引型检索的优缺点。
4. 能够根据搜索内容,使用不同特色的搜索引擎、选择恰当的关键词组合等、细化搜
索条件。
5. 掌握浏览器的相关操作,如工具按钮的使用、收藏夹的使用、“Internet选项”的
设置。
(七)掌握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的方法。
1. 了解使用浏览器下载信息的方法:文字、图片、声音信息的下载,网页的下载,文
件的下载。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基础常识: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TCP/IP协议、URL(统一资源
定位器)、域名及邮箱地址。
3. 合法使用网上信息,尊重网上信息的知识产权 (八)掌握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方法。
1. 掌握信息甄别的一般方法,能够从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三方面甄别信息。
2. 掌握辨别信息真伪的一般方法:不要盲目相信得到的信息、根据信息来源途径判别、
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并对获得的信息加以比较和分析、根据原有经验判别、向权威
机构核实。
(九)理解信息编码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1. 理解二进制数的基本概念,能够利用工具软件计算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进制转换。 2. 理解使用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的原因,可行性——电子元件易实现;可靠性——
状态稳定;简易性——算法简单(求和法则 0+0=0 , 0+1=1+0=1 , 1+1=10);逻辑性——可用二进制的0,1直接代表逻辑代数中的“假”和“真”。 3. 了解信息数字化后,具有易于表示和存储、易于处理和检索、易于传播和集成以及 易
于获取和共享等优点。
(十)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
1. 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如Word、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美图
秀秀、会声会影等。
2. 理解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
画、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
(十一)规范地使用因特网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
1. 规范地使用因特网等媒介发布信息、表达思想。在发布信息的过程中,遵守一定的
道德规范,使信息的有效性、时效性、真实性得到保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他人的文章或资料。要发布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不得发布攻击、谩骂别人的言论;不得发布反动、迷信、淫秽、庸俗、虚假的信息。不得发送垃圾邮件,不传播病毒。不得发布有损国家形象的信息,不得泄露国家机密。 2. 了解因特网上常用的信息发布方式,例如网页、电子邮件、论坛、网络调查问卷、
网上社区、微博、即时通讯、微信等。
3. 会评价信息发布的效果,并选择恰当的方式发布信息。
4. 能利用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实时通信软件等现代信息工具,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
问题。
(十二)了解程序设计是信息处理的一种重要途径。
1. 了解程序设计是信息处理的一种重要途径,能列举出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实例。 2. 了解计算机程序概念,《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条规定:计算机程序,是指为了
得到某种结果而可以由计算机等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换成代码化指令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或者符号化语句序列。 3. 知道算法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
4. 了解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十三)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1.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
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学科。其目的是让机器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以实现某些脑力劳动的机械化。 2. 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例如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专家系统。 (十四)了解当前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描述各种方法的特点。
1. 了解三种信息管理的方式,手工管理方式、文件管理方式、数据库管理方式。 2. 了解各种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
3. 会根据实际问题,确定需要进行数据管理的任务;会选择恰当的信息资源管理工具
进行信息资源管理。
4. 认识数据库: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统一管
理的数据集合。它是一个按一定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使
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优势:①、存储量大,占用空间少;②、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简单、安全;③、检索统计准确、迅速、高效;④、数据应用共享性能好。 5. 认识Access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型数据库以各种二维表格的
形式记录管理信息;理解实体、属性、记录、字段等概念。
(十五)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
1. 理解文件夹的树形目录结构,理解文件属性(文件名、类型、大小、创建和修改日
期)的含义。
2. 能熟练地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如新建、命名、重命名、复制、删除、移动、
查找文件和文件夹等。
(十六)理解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 理解使用信息技术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要求,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2. 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文件名称 相关内容 1997年 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国和国刑法》 增加了计算机犯罪的罪名,以概括举例的方式分别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罪、破坏计算机系统罪及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犯罪等 1991年 国务院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保护计算机知识产权方面 规范互联网用户行为、维护网络安全方面 2000年 人大常委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1994年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定义计算机病毒、保护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方面 (十七)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病毒防治的一般方法。
1.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人为编制的程序。
2.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我国在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
全保护条例》中为病毒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3.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危害,具有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可触发性
等特点。
4.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通过移动存储设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等。
5. 常用的信息安全防护方法: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安装补丁程序;安装安全防护产品:
安装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及时备份数据;不要随便复制和使用盗版及来历不明的软件;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检查;发现病毒及时清除;并关注最新病毒报告,及时预防。
(十八)认识网络道德的基本内涵;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增强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1. 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控制功能和程序,保证网络环境中数据的保密
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硬件设备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信息安全和网络运行安全。 2.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a. 未经允许,不进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他人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 b.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c. 未经允许,不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储存、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
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d. 不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 e. 不做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其他事。 3. 增强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十九)了解信息技术前沿发展。
1. 了解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实例;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
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求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Google doc、苹果iCloud、Office365、搜狗云输入法等。
2. 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实例;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让
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仓储运输等。
3. 了解二维码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实例;二维码技术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
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信息获取、手机电商、真伪查询、手机支付等。
4. 了解即时通信(微信、飞信、QQ)软件的基本概念;即时通信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
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
5. 了解P2P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实例,P2P技术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网络中只
有平等的同级节点,同时对网络上的其它节点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P2P影音、P2P下载。
6. 了解无线、蓝牙的基本概念。Wi-Fi是一个基于IEEE 标准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蓝
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 7. 了解移动互联、移动通讯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 8. 了解App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实例,App是指在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移动设
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9. 了解超级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超级计算机是能够处理的大量数据且能够实现高速运
算的计算机,是功能最强、运算速度最快、存储容量最大的一类计算机,多用于国家高科技领域和尖端技术研究,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体现。2014年全球超级计算机第一为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机中心的天河二号。(最快的速度每秒亿亿次)
10. 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大数据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
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二、模块操作能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文字处理
1. 能够修改文本的字体(黑体、隶书)、字号 2. 能够修改文本的颜色(红、黄、蓝)。
3. 能够修改文本的字型(粗体、斜体、下划线)。
4. 能够修改文本的对齐方式(左对齐、居中、右对齐)。 5. 能够对文档进行首行缩进设置。 6. 能够设置文档的行间距(倍行距)。 7. 能够调整文档的纸张方向。(纵向、横向) 8. 能够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并对图片进行缩放。 9. 能够调整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版式)(四周型、衬于文字下方型)。 10. 能够在文档中插入表格。
11. 能够编辑表格中的单元格。(输入文字、设置文字格式、合并单元格、调整行宽与列
高)
12. 能够在文档中插入文本框。 13. 能够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14. 能够设置文本框的填充色、线条色。 (二)电子表格
1. 能够对工作表进行重命名
2. 能够在工作表中插入/删除行或列
3. 能够将若干个单元格合并为一个单元格 4. 能够调整工作表中的列宽或行高
5.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对单元格数据类型(数值、货币、日期、百分比)的设置 6.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对单元格对齐方式(左对齐、居中、右对齐)的设置 7.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对单元格文字字体(黑体、隶书)、颜色(红、黄、蓝)的设
置
8.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对单元格边框样式(线条样式、颜色、外边框、内部边框)
的设置
9.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对单元格底纹填充(颜色)的设置
10.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利用公式或函数(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完成对工作表中数
据的计算
11.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利用数据的自动填充功能完成对工作表中等差数列或公式的填充 12.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插入柱状图、饼图、折线图 13. 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按照某个属性升序、降序排序 (三)演示文稿
1. 能够新建、复制、删除幻灯片并修改幻灯片的顺序。 2. 能够设置幻灯片板式。
3. 能够设置幻灯片主题(模板),并能够依据要求将幻灯片主题应用于所有幻灯片或应
用于所选幻灯片。
4. 能够设置幻灯片背景颜色(仅纯色填充)。
5. 能够在幻灯片中编辑文字,设置字体格式(字形、字号、字体颜色、字体样式等)。 6. 能够设置文字的对齐方式、行间距、字体方向等。
7. 能够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根据幻灯片内容调整图片大小和在幻灯片中的位置。 8. 能够在幻灯片中插入形状(自选图形),根据幻灯片内容调整形状的大小、形状填充
(背景颜色)、形状轮廓(边框颜色)和形状在幻灯片的位置。
9. 能够在幻灯片中插入文本框,根据幻灯片内容调整文本框的大小、形状填充(背景
颜色)、形状轮廓(边框颜色)和文本框在幻灯片的位置。
10. 能够根据幻灯片中的内容,更改文本框、形状、图片、表格的叠放次序。 11. 能够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幻灯片切换动画)。 12. 能够设置文字、图形、图片的播放动画效果。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考试说明
理论题10分:
单选题 4题 1分/题
多选题 2题 2分/题 判断题 4题 分/题 操作题40分:
音频编辑8分、音频效果8分
图像修饰(修图)6分、图像合成(组图)8分、图像设计(绘图)10分
一、模块会考内容标准
1.了解媒体的概念和类型
(1) 知道表示和传播信息的载体称为媒体。
(2) 了解国际电话与电报咨询委员会将媒体分为五类。
(3) 了解什么是感觉媒体、表示媒体、表现媒体、存储媒体和传输媒体。 2.掌握多媒体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 了解多媒体不是多种单一媒体的简单组合,它是计算机技术和媒体数字化技术的产物,从一般意义上说,多媒体就是指多媒体技术。
(2) 了解多媒体的特征:集成性、数字化、交互性。 3.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趋势及应用
(1)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经过了起步阶段和标准化阶段,现已进入应用发展阶段。 (2) 了解目前多媒体的研究重点是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通信、超媒体、多媒体创作工具与应用等技术。
(3) 了解流媒体和超媒体的特性和应用领域。
(4) 了解智能化和虚拟现实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 4.掌握各种媒体的数字化表示
(1) 掌握媒体的数字化过程:采样、量化、编码。 (2) 理解文本的不同编码表示方法。
(3) 了解图像的采样、量化、编码的数字化表示方法。 (4) 了解声音的采样、量化、编码的数字化表示方法。 (5) 了解视频的常见编码表示方法。
5.了解常见媒体(如图像、声音)的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 (1) 了解图像的两种压缩方法: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2) 了解声音的两种压缩方法: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6.掌握常见媒体(如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的类型、格式 (1) 了解矢量图和位图的不同特点及文件格式。
(2) 了解数字音频和MIDI音乐的不同特点及文件格式。 (3) 了解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的不同特点及文件格式。 (4) 了解视频的不同文件格式及特点。
7.了解常见媒体的存储、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 (1) 了解计算机图像中色彩的三属性:色相、纯度(饱和度)、明度。 (2) 了解计算机图像的常见色彩模式:RGB、HSB(或HSL)。
(3) 理解计算机动画中场景、角色和帧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 了解动画、视频的基本原理:视觉暂留。
8.能够选择适当的工具,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采集 9.能够针对任务需求分析并选择适当的多媒体工具和方法,分别对音频、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编辑加工
(1) 常见的图形、图像加工工具(软件)。 (2) 常见的音、视频加工工具及播放软件。
(3) 常见的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加工工具(软件)。 10.了解规划、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的一般方法 11.理解并能使用多媒体信息的非线性组织方式
12.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工具(如PPT、网页、Flash)创作多媒体作品 13.能够对多媒体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二、模块操作能力考试内容及要求
1. 音频的采集及编辑
(1)掌握打开、保存音频文件的方法;
(2)掌握音频格式的转换:wav转mp3,wav转wma等; (3)掌握音频文件的剪裁、删除操作; (4)掌握音频的复制、粘贴操作; (5)掌握音频文件的插入操作;
(6)掌握音频采集的基本操作,如录制声音。 2. 音频的效果处理
(1)掌握打开、保存音频文件的方法; (2)掌握音频的静音操作;
(3)掌握音频的音量大、小调节操作; (4)掌握音频的加速、减速操作; (5)掌握音频的淡入淡出效果处理; (6)掌握音频的回声效果处理; (7)掌握音频的混响效果处理; (8)掌握音频的延迟效果处理; (9)掌握音频的降噪处理;
(10)掌握声音的混缩(与文件混音)处理。 3.图像的修饰
(1)掌握打开、保存图像文件的方法;
(2)掌握按范围、按色彩的各种区域选取方法;
(3)掌握通过色相、饱和度、明度等设置方式进行图像色彩调整的效果处理; (4)掌握选择适当工具对图像进行去除瑕疵的效果处理;
(5)掌握选择适当工具对图像相应区域进行模糊修饰等效果处理。 4.图像的合成
(1)掌握打开、保存图像文件的方法;
(2)掌握按范围、按色彩的各种区域选取方法;
(3)掌握选择适当工具对图像进行缩放、旋转、柔化边缘等效果处理;
(4)掌握选择适当工具对图像及文字进行如色彩、透明度、模糊、投影(阴影)、发光、描边等效果处理;
(5)掌握图层的基本操作方法,如透明度、叠加模式、图层样式等效果处理。 5.图像的设计
(1)掌握建立、保存图像文件的方法; (2)掌握图像背景颜色的填充方法;
(3)掌握绘制各种图形的方法,并对图形进行形状编辑,以及色彩、透明度、模糊、投影
(阴影)、发光、描边等效果处理;
(4)掌握添加文字的方法,并对文字进行形状编辑,以及色彩、透明度、模糊、投影(阴影)、发光、描边等效果处理;
(5)能够根据作品的主题,对图像进一步加工处理,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