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生物化学 王镜岩第三版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九章生物氧化

第114页

第一节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第二节生物氧化的历程

第三节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1

氧化-还原电势

氧化还原对Oxidized氧化型e-e-117页

Reduced还原型?某一化合物的氧化型和还原型,称为一对氧化还原对。如Zn/Zn2+,Cu2+/Cu。

2

生物体中标准氧化还原电势

0’?E

117页表

--标准氧化还原电势

00E’值的测定条件为pH=7.0、25C)

?E0’越负,物质丢失电子的倾向愈大,愈容易成为还原剂。?E0’越正,物质接受电子的倾向愈大,愈易被还原。

3

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被氧化分解成CO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2?生物氧化可分两阶段

?分解代谢

?电子传递或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通常需要消耗氧,所以又称为呼吸作用、细胞氧化、细胞呼吸、组织呼吸。

(CH生物氧化

2O) + O2 H20 + CO2+ 能量

4

第一节生物氧化的方式和特点

一、生物氧化的方式

?脱氢(脱氢酶)

?氧直接参加的反应(加氧酶、氧化酶)?物质失去电子

5

二、生物氧化的特点

?在生物细胞内进行,反应条件温和。

?氧化进行过程中,伴随生物还原反应的发生。

?氧化过程中脱下来的氢质子和电子,通常由各种载体,如NADH、FAD2H等传递到氧并生成水。

?每一步反应的产物都可以分离出来。能量逐步释放.?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通过与ATP合成相偶联.

6

第二节生物氧化的历程

?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CH2O) + O生物氧化

2 H20 + CO2+ 7

能量

一、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

1.氧化脱羧

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系

3

3

2

NAD+

辅酶A

NADH+H+

丙酮酸

乙酰辅酶A(乙酰CoA)

8

2.非氧化脱羧

2

-COOH

草酰琥珀酸2

草酰琥珀酸脱羧酶

2

α-酮戊二酸

CO2

9

+二、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生物氧化体系,以促进水的生成。

10

1.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

119页

?电子传递过程:呼吸链:

?呼吸链在真核细胞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在原核细胞发生在质膜上。MH2

递氢体NAD+、NADP+、FMN、FAD、COQ递电子体还原型Cyt b, c1, c, aa3? O2

M

递氢体H2脱氢酶2H+2e递电子体氧化型O2-

H2O氧化酶H2O11

线粒体图示

12

2.呼吸链电子传递成员的排列顺序120页

MH2NADH

-0.32

c1caa3O2FMNCoQb

-0.30+0.10+0.07+0.22+0.25+0.29+0.816FAD-0.18

电位跨度最大的一步

?呼吸链中NAD+/NADH的E0’值最小,而O2/H2O的E0’值

最大,电子的传递方向是从NADH-?O2

13

根据接受氢的初受体不同,典型的呼吸链有两条

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GO’= -52.6 kcal/molGO’= -43.4 kcal/mol143.呼吸链的组成

121页

?各组分摩尔比并非1/1

?NADH?Q 泛醌还原型酶(Ⅰ,辅基为FMN)?琥珀酸-Q还原酶(Ⅱ,辅基为FAD)?细胞色素还原酶(Ⅲ ,b, c1, c)?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内外膜间

FADH2

FAD

15

末端氧化酶

?氧化酶将电子和H+传递给氧的作用过程中处于呼吸链的末端,故又称为末端氧化酶。?生物体中,末端氧化酶已知的主要有:

?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a a3以复合物形式存在.?黄素蛋白氧化酶

?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酚氧化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等

17

4.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

128页

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称为电子传递抑制剂。

NADH-?C0Q-?Cytb-?Cytc1-?Cytc ?Cytaa3-?O2

鱼藤酮,安密妥,杀粉蝶菌素

抗霉素A

氰化物、硫化物、叠氮化物、一氧化碳

18

第三节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能量的释放

?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生成?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氧化磷酸化的调控?能量的利用

19

一、能量的释放

?

物质氧化分解过程中释放能量

20

二、氧化磷酸化--ATP的生成

?氧化磷酸化作用是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自由能转移而使ADP形成高能ATP的作用。

1.底物水平磷酸化

指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物(例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相偶联的作用。

21

2. 电子传递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作用)?是指直接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由ADP形成ATP的磷酸化作用。

?NADH+H+----------------?O2?H2O

ATP

22

3.氧化磷酸化作用机制

130页

(1)ATP的合成部位

?伴随电子从底物到氧,释放自由能-52.74千卡/摩尔

FADH2

NADH CoQ 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aa3

1/2O2ATP

ATPATP

1:?G0’=-12.4千卡/摩尔2:?G0’=-9.2千卡/摩尔3:?G0’=-24.8千卡/摩尔

?3ATP分子的形成劫获了呼吸链中电子由NADH传递至氧所产生的全部自由能的42%.

23

P/O比

?

?

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摩尔值。

是一对电子通过呼吸链到氧所产生的ATP分子数。

1202

NADH或NADPH 3ATP(2.5ATP)1202

FADH2 2ATP (1.5ATP)

24

练习题

1.参与生物氧化的酶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三类。2.真核细胞的呼吸链主要存在于___,而原核细胞的呼吸链存在于_____。

3.在下列的氧化还原系统中,哪个氧化还原电位最高? A.氧化型泛醌/还原型泛醌

B.Fe3+细胞色素a/Fe2+细胞色素a C.Fe3+细胞色素b/Fe2+细胞色素b D.NAD+/NADH

4.氰化物引起的缺氧是由于A.中枢性肺换气不良B.干扰氧的运输C.微循环障碍D.细胞呼吸受抑制5.肌肉中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下列哪一种? A.ADP B.磷酸肌酸C.cAMP D.ATP

25

能量偶联假说

?化学偶联假说

?构象偶联假说?化学渗透假说

26

2.化学渗透假说

132页

27

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是

?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中有三个也是质子泵;

?电子由高能状态传递到低能状态时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驱动(逆浓度梯度)膜内侧的H+迁移到膜间隙(膜对H+、OH-、K+和Cl-等离子是不通透的、)。产生了跨内膜质子梯度和电位梯度;?在膜内外势能差的驱动下,膜外高能质子沿着一个特殊通道(ATP合酶的组成部分),跨膜回到膜内侧。质子跨膜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直接驱动ADP和磷酸合成ATP。?此学说是1961年英国化学家PeterMitchell提出的,197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28

支持这一假说的事实

?直至现在并没有发现任何一种介于电子传递和ATP形成的高能中间物;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进行需要有完整的线粒体内膜存在;

?线粒体内膜对H+OH+ K+ CL-等离子都是不通透的;

?破坏H+浓度梯度的形成(解偶联剂等)都必然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进行;

?线粒体电子传递所形成的电能够从线粒体内膜逐出H+离子。

?最直接的证据是纯化得到了F1/FoATP合酶

29

ATP生成的结构基础—ATP合酶系统

30

ATP合酶系统(Fo/F1 ATP酶)

134~136

?

如果有2~3个H+通过通道,即合成一个ATP分子。?

寡霉素和二环已基碳二亚胺(DCCD)可结合到Fo亚基上,抑制H+通过Fo,干扰对质子梯度的利用从而抑制ATP的合成。

31

氧化磷酸化示意图

32

三、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137页

?呼吸链能够正常传递,但是ADP不能磷酸化形成ATP,这种作用称为。?解偶联剂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离子载体抑制剂

33

1. 解偶联剂

??

只抑制ATP的形成过程,不抑制电子传递,使电子传递所产生的自由能都变为热能。

机制:解偶联剂将H+带到H+浓度低的膜内侧,破坏了跨膜H+梯度,使H+不经Fo回流,破坏电化学梯度,因而不能形成ATP。例:2,4-二硝基苯酚

外H+

内pH 7

脂不溶脂溶

34

2.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抑制氧的利用又抑制ATP的形成,但不直接抑制电子传递链上的载体的作用。

机制:干扰ATP生成过程(ATP合酶),干扰由电子传递的高能状态形成ATP的过程,结果也使电子传递不能进行。

35

3.离子载体抑制剂

?

离子载体的抑制剂为脂溶性物质。这种物质能与H+离子以外的其他一价阳离子的结合K+、Na+)使离子能够过内膜,破坏氧化磷酸化过程。

36

四、胞液中的NADH 的再氧化139页

?

?

?

细胞溶胶中的NADH逆浓度梯度转运到线粒体内膜进入电子传递进行氧化。

肌肉、神经组织中的甘油-α-磷酸穿梭作用(1.5ATP)

肝、肾、心等组织的苹果酸穿梭作用(2.5ATP)

37

139页

1.肌肉、神经组织中的甘油-α-磷酸穿梭作用

NADH二羟丙酮磷酸线粒体内膜NAD胞液中:甘油-α-磷酸脱氢酶甘油-α-磷酸甘油-α-磷酸线粒体内:甘油-α-磷酸脱氢酶二羟丙酮磷酸FADH2FADNADHFMDCoQ b c1 c aa3 O2382.肝、肾、心等组织的苹果酸穿梭作用

NADH天冬转氨酶草酰乙酸氨酸天冬转氨酶草酰乙酸氨酸NAD胞液中:苹果酸脱氢酶苹果酸苹果酸线粒体内:苹果酸脱氢酶NADHNAD线粒体内膜NADHFMDCoQ b c1 c aa3 O239五、氧化磷酸化的调控

?氧化磷酸化的影响因素

?ATP/ADP比值

140页

–ATP/ADP比值下降,可致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ATP/ADP比值升高时,则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

?药物和毒物

–呼吸链的抑制剂–解偶联剂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

40

呼吸控制

?呼吸控制:指ADP作为关键物质对氧化磷酸化的调节作用。?定量表示法:是测定ADP存在时氧的利用速率与没有ADP时氧的利用速率的比值。通常高于10。

?ATP/ADP+Pi(质量作用比率):作为细胞能量的一个指标。

?3,4经常发生。

ADP441

六、能量的利用

?

ATP循环:在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ADP+磷酸肌酸

肌酸

42

能量代谢图示

43

思考题

氧化方式?生物氧化特点?

?生物氧化中CO2 、H2O、ATP是如何生成的?

?氧化磷酸化作用?电子传递抑制剂?呼吸控制?P/O ?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化学渗透假说)??解偶联DNP的作用机理?思考题:145页6,8

?

44

6dkpv1phzk6r0tb505k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