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资料上或者通过生产资料形成和建立的相互经济关系。
所有权:指把生产资料当做自己的专有物,排斥别人随意加以侵夺的权能。
占有权:指实际地或者直接地掌握、控制或者管理生产资料,并对他施加实际的、物质的影响的权能。
支配权:1,指在事实上或者法律上决定如何安排、处置生产资料的权能。2,指安排和决定生产资料使用方向的权能。
使用权:就是利用、改变或消费生产资料的权能。
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指所有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的方式,具体表现为所有者投资企业的财产组织方式、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的营运效率及对剩余产品的索取问题。
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满足生产者自身的消费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化的经济形式。
产品经济:是一种生产直接为满足社会需要而进行的经济形式。
经济协调方式:是指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用途(使用方向)的方式,主要是指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不同种类的产品生产部门的方式,还包括社会将经济资源配置到不同地区等的方式。
经济管理方式:是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方式,它通过政府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组织架构、管理规则和管理手段等体现出来。
经济刺激方式:是指驱使或刺激当事人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或改变其经济行为的手段或方法。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显然它有更为广泛的含义,经济增长是它应有之意。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提高等因素导致的社会财富(商品或劳务总量)的增加。统计上通常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效率:是指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内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或利用效率。
企业:就是一种久已存在的、特殊的经济组织,它从事产品和劳务的生产经营,谋求产出最大化或盈利最大化。
业主制企业:只有一个产权所有者,业主投入个人财产,直接经营,享有全部经营所得,同时对企业债务承担完全责任。
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投资,共同监督和管理,并按期投资比例分享剩余的企业。
公司制企业:公司制企业是一种以法人财产制度为核心,以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基础,从事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法人资格并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规范企业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以达成相互制衡格局的有关制度安排。他一般有股东大会、董事会、执行机构和监事会四部分组成。
劳动收入:指居民凭借其为社会所提供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劳动收入=直接劳动收入+经营管理劳动收入=工资+津贴+奖金+其他劳动收入)
资产收入:指居民通过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形式与非货币形式的资产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指一个经济单位向别一个经济单位单方面地无偿地提供的收入。
按劳分配:是指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因此也称为部门结构。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主要内容之一。
供给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产品中各种不同种类的产品的数量构成。
需求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社会对各种不同种类的产品的需求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国民经济总量失衡:严格地来说,只要出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不一致,即AS≠AD,就应该说出现了国民经济的总量失衡。
市场机制:所谓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机体内的竞争、供 求、风险、价格、利率、工资等要素之间的 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联系和作用。
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反映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资金和劳动力流动等市场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
风险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面临着盈利、亏损、破产的可能性,都必须承担相应的的利益风险。
市场规则:就是国家凭借政权力量而按照市场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所制定的市场活动
诸主体都必需遵守的制度。因此,市场规则实质上就是以法律、法规、契约、公约等形式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的准则,这些准则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市场行为的规范。
场进出规则:是指市场主体和市场客体(即商品)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法制规范和行为准则。
市场竞争规则:在经济法意义上讲,所谓市场竞争规则实际上就是以法制形式维护公平竞争的规则。
市场交易规则:从市场主体的约束性上看,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经营活动的准则与规范,它表明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体有哪些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其中,第一条和第九条是这一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一个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2,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规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 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状况迫切要求提高社会生产力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特殊要求,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目标是实现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