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资本和金融,并简要说明资本和金融的联系。
解答:(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最终消费支出 4950
来 源 可支配总收入 6800
总储蓄 1850
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 净贷出(+)/净借入(-)1050
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
金融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负债变化 负债 440 保险 28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 合计 1490 合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5、已知如下机构部门的资料(单位:万元)
(1)期初资料:非金融资产2000现金和存款300证券400其他金融资产300长期贷款800商业信用600其他负债400
(2)期流量资料:实物投资额200金融投资其中:黄金和存款1680证券160其他金融资产200金融负债:其中:长期贷款1160其中:负债160
(3)重估价资料:非金融资产220证券200其他金融资产220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
解答:(1)非金融资产=期初非金融资产+期实物投资+重估价非金融资产=2000+200+220=2420(万元)
(2)金融资产=现金和存款+证券+其他金融资产=(300+1680+0)+(400+160+200)+(300+200+220)=1980+760+720=3460(万元)
(3)负债总额=长期贷款+商业信用+其他负债=(800+1160+0)+600+(400+160+0)=1960+600+560=3120(万元) (4)净值=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2420+3460-3120=2760(万元)
期末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资产 非金融资产 2420 金融资产 3460 负债和净值变化 负债 3120 长期贷款 1960 .. ..
. . 现金和存款 1980 商业信证用 600 其他负券 760 其他金融资产 720 债 560 净值 2760 合 计 5880
6、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
解答: 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4000+400+320-360=4360(亿元)
作业3参考答案
一、 简答题
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
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围、核算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 2.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
答:(1)复式记账原则。(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 2.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容?劳动力核算包括哪些容? 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容:
(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
(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
(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 劳动力核算包括:(1)社会劳动力资源和构成数量统计(2)社会劳动者数量和构成统计(3)社会劳动力变动统计 3. 简述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物价指数和一般指数的关系。
二、 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 1.以下是某地区国民经济统计原始资料:(万元)
总产出100万元;中间消耗60万元;出口额10万元,其中货物7万元,服务3万元;进口额5万元,其中货物3万元,服务2万元;居民最终消费26万元,政府最终消费6万元;资本形成3万元;从国外得到原始收入8万元,付给国外原始收入7万元;从国外得到经常转移收入3万元,付给国外经常转移2万元。
要求:(1)计算国生产总值,编制货物和服务账户;(2)计算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和国民总储蓄,并编制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3)计算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编制货物服务部分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结果对国际收支情况作简要分析。
解: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100-60=40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入=40+8-7=41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付给国外的经常转移=41+3-2=42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 总储蓄=42-26-6=10
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7-3)+(3-2)+(8-7)+(3-2)=7 .. ..
合 计 5880 . .
货物和服务账户 单位:万元
来 源
货物与劳务出口 10 货物出口 7 劳务出口 3
使 用
货物与劳务进口 5 货物进口 3 劳务进口 2
货物与劳务对外交易差额 -5
合计 5
2.某国有如下资料:(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2)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
解:(1)支出法。国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
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 国民总收入=GDP+来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亿元)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所得税=47000-6000=41000(亿元)
(2)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50000-36000=14000(亿元)
净金融投资指标=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1000-30=10970(亿元) 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期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2)期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3)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4)期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下列指标:国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收入、储蓄、国外净资本流入 解: (1)国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
国民总收入=国生产总值+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支出=4778+(-10+601)-(2583+5+16)=2765(亿元)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外国经常转移收入净额=2765+1=2766 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2766-3858=-1092(亿元) 国外净资本流入=对国外负债-金融资产净购买=1632-1630=2(亿元)
4.已知某地区期初人口资料如下:
(1)常住人口400万人,其中暂时外出人口2.5万人。 (2)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8万人。 并已知该地区人口变动情况如下:
(1)常住人口中死亡3.5万人,出生7万人,新增暂时外出人口6000人,从外地返回本地2000人。 (2)在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中,死亡350人,出生1500人,离开本地区600人,新增外地暂住本地100人。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期末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和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解:(1)期末常住人口=期初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增加-常住人口减少=400+7-3.5=403.5(万人) (2)期末暂时外出人口=期初暂时外出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2.5+0.6-0.2=2.9(万人)
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初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8+0.15+0.01-0.095=8.065(人) 期末现有人口=常住人口+期末外地暂住本地人口-期末暂时外出人口=403.5+8.065-2.9=408.6650(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加数/年平均人口数=(7+0.15-0.035-3.5)/[(400+8-2.5)+(403.5+8.065-2.9)]/2=0.8880% .. ..
合计 5
. .
作业4参考答案 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 )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 A. J.米德 B. R. 斯通 C. .克利夫 D. S.库兹涅茨 2.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 )
A.固定资产数 B. 存款数 C. 人口数 D. 销售数 3.MPS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 A ) 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 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
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 D. 以上都对
4.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 D )
A.在国旅游的外国旅客 B.在国外定居的华人居民户 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 D.在我国境的外资企业 5.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D )。
A.自来水厂 B.机床厂 C. 建筑公司 D.医院
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 A.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 B. 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 C.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 D.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 7.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D )
A.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B.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 C.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D.住户整理家务 8.国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 B )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 A.生产单位 B.常住单位 C.企业事业行政单位 D. 经济组织 9.在国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 A )。 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B.总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10. 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 A ) A. 0.2 B. 5 C. 120 D.无法确定 11.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 )。
A. 贷款 B.地下资产 C. 债券 D.机器设备的租借 12. 收入初次分配是对( A )的分配。
A.增加值 B.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经常转移收支 13. 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则该项活动属于( A ) A.经常转移 B.资本转移 C.初次分配 D.实物转移 14. 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B )
A.居民部门 B.企业部门 C.金融部门 D.政府部门 15. 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 A )估价。
A.现形市场价格 B.固定价格 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 D.以上都可以
.. ..
. .
16. 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 C )。
A.借方400万美元, B.贷方400万美元 C.借方350万美元 D.贷方350万美元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 1.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容( ACDE )
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 B.森林、矿藏等价值 C.报纸、书刊等的投递业务 D.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 E.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
2. 投入产出表第Ⅱ象限的宾栏包括( ABCE )
A.最终消费 B.固定资产形成 C.净出口 D. 生产税净额 E.库存增加
3.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容( BCD )
A.缴纳个人所得税 B.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C. 耐用消费品支出 D.文化服务费用支出 E.购置房产
4.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 )。 A.二者除了围外,完全一致 B.前者是后者的简单汇总 C.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二者基本概念一致
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 5.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包括( ABCE )
A.货币贸易 B.服务贸易 C.经常转移 D.资本往来 E.收益
6. 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原因有(AC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性别构成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净长安迁率 E.人口年龄构成
7. 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BCDE )
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 B.库存物价指数
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D.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 E.进出口物价指数
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围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