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最新保教知识与能力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

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身体和生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它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其中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①概念

②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2)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和限制(二)环境①概念

②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2)(3)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①概念

②主观能动性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1)

儿童在发展中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2)(3)(4)

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没有儿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实现

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3.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

基本观点: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其中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代表人物:美国

格赛尔

(二)行为主义的观点①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国

华生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代表人物:美国

华生

②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美国

斯金纳

基本观点: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

行为。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③班杜拉的社会认知代表人物:美国

班杜拉

基本观点:在班杜拉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和模仿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因此,他强调

观察学习在行为中发展的作用。

a.观察学习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注意过程

b.观察学习的过程

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直接强化

c.强化的种类

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三)精神分析理论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奥地利

西蒙·弗洛伊德

基本观点: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性本能、潜意识、与情感在发展中起的作用。心理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而在

生命的最初几年的发展,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何成人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都能在个体的早期经验中找到根源。

a.b.

本我自我

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

c.

超我

性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生殖期(12岁以后)

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代表人物:德国

埃里克森

基本观点:强调幼儿的发展,他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与弗洛伊德的发展阶段是平行的,在每个阶段都

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危机或任务,而这一危机是每个人在这一阶段必须解决的。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对羞怯或疑虑(

0~18个月)

18个月~2、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2、3岁~6、7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岁~18岁)

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繁殖对停滞(30~60岁)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四)认知发展理论

60岁以后)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代表人物:瑞士让·皮亚杰

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通过个体与客观环境的同化与顺应,最后达

到平衡化。智力的本质是适应。

影响发展的因素(1)(2)

成熟:主要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自然经验(练习和经验):指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分为物理经验(物体身的大小、轻重、软硬、颜色等)和数理逻辑经验(主体对一系列动作之间关系协调的经验,是在反复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 社会经验: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社会生活等。(4) 平衡化:认识或者思维既不是单纯的来自于客体,也并非单纯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思维的本质是适应。②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B.前运算阶段(2~7岁)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D.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五)文化历史理论代表人物:苏联

维果斯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主要阶段

(达到平衡化要经过同化和顺应两个阶段)

基本理论:以下三个观点①②③

文化的重要性语言的角色最近发展区

4.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①婴儿期的年龄特征(

(1)

0~1岁)

新生儿期(0~1个月)

心理发生的基础:本能动作即无条件反射。它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是无意的动作。幼儿先天就有许多应付外界刺激的本能,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础。

(2)

婴儿早期(1~6个月)

突出表现为视听觉得发展,手眼动作逐步协调。

A.B.C.D.

视觉,听觉迅速发展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主动招人开始认生(3)A.B.C.D.③

婴儿晚期(6~12个月)

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手的动作开始形成言语开始萌芽依恋关系发展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

1~3岁)

这一时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表现在儿童在这一时期

幼儿前期也称先学前期货先幼儿期。

学会走路,开始说话,出现思维,有了最初的独立性,等等。可以说

a.

言语的形成

1~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如果说,婴儿期是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准备期,那么,幼儿前期则是初步掌握本民族语言的时期。言语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儿童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b.

思维的萌芽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在实物活动中出现了。但是,幼儿的思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具有知觉行动性。

c.

自我意识的萌芽

幼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也就是“透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大约的标志是,掌握了代名词”我“。④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3~6岁)

2岁,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中最重要

A.幼儿初期(3~4岁)的心理特点a.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b.爱模仿

c.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B.幼儿中期(4~5岁)的心理特点

a.爱玩、会玩,活泼好动b.思维具体形象c .开始接受任务d.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4岁左右时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

C.幼儿晚期(5~6岁)的心理特点

a.好学、好问

b.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c.个性初具雏形d.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5.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

①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②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③幼儿身体发育是具有程序性的

④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

⑤生长发育是有个体差异的

6.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①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③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④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⑤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7.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①注意的选择性

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②注意的稳定性

幼儿注意点稳定性较差

a.注意的对象新颖、生动,形象鲜明

培养幼儿注意的稳定性

b.活动的游戏化c.注意与操作活动的结合d.幼儿的身体状况

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

③注意的分配

④注意的广度

注意对象的特点

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8.幼儿感觉的发展

①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规律的个别属性的反映②视觉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提高,视觉系统的生理机能逐步成熟,视觉系统更加接近人的发展水平

概念:

a.

视敏度:

规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视觉敏锐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其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

概念:

b.

颜色视觉:

初期(3~4岁):初步辨认基本色,但是在辨别混合色,近似色,往往较困难,也难以

说出颜色的名称

中期(4~5岁):大多数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晚期(5~6岁):可以运用各种颜色挑出需要的颜色,并能正确说出名称

③听觉的发展a听觉感受性b言语听觉④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与运动觉的联合

婴幼儿的触觉主要有两种形式:口腔探索(

1岁前,尤其是手的活动形式之

5个月左右,

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非天生不变在言语交际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重听)

前,口腔探索实质上是婴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实在

和手的探索(真正的手的探索活动大概出现在

7个月左右发生的)。

9.幼儿知觉的发展

最新保教知识与能力汇总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1.婴幼儿发展的涵义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发展过程中,身体和生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它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其中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①概念②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d5oe8w50x02ra61x73m28mwx147wg01ct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