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构建及实证分析
赵志田1,2,何永达2,杨坚争1
【摘 要】摘 要:文章构建了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识别模型,利用维度层因子结构模型和高阶因子结构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来自226家企业数据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得出三点重要结论,第一,该识别模型是一个描述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的合理框架结构,包含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和农产品物流功能四个维度层因子;第二,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水平还有较大的空间可以提升,而物流信息技术是提升过程中迫待解决的最关键问题;第三,电子信息技术应该契合农产品电商物流的整个过程,各流程环节需要协调统一才能高效率发挥物流功能。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2014(000)007 【总页数】8
【关键词】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识别模型;实证分析
一、引 言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信息流为主导的流通模式,电子商务作为重要实现手段,信息流在整个产品流通过程中发挥着协调、控制作用。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和发展,加快了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为其快速销售开辟了新渠道,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农村电子商务隶属于网络经济的范畴,其健康良好发展则必须以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为基础。传统农产品物流主要是针对农业产出物进行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技术处
理等一系列功能活动。传统农产品流通过程中间环节较为繁杂,存在较多的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间机构,降低了农产品流通速度,增加了其流通成本,而速度和成本是农产品物流管理当中两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因此对这两项指标的改善对发展农产品物流显得重要而迫切。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功能,传统物流渠道中的一些中间环节功能将逐步淡化,一些中间机构也将逐步淡出;信息化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流通效率高低和企业整合资源的多少,进而影响其核心竞争能力;电子商务物流使得客户对农产品的可得性极大增强,而产品可得性是物流企业客户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
发挥电子商务优势去优化传统农产品物流体系,从而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强农产品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识别模型,并搜集农产品企业电子商务物流数据对该模型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框架研究和实证分析提供新的探索途径。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研究现状
1.农产品物流相关研究。Barkema(1993)提出契约和整合的出现创造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顾客的需求变化[1]。Kliebenstein和Lawrence(1995)认为农业供应链的协调活动包括所有权的整合及各种契约协议,所有的协调活动是为了推进产业中参与者的竞争地位[2]。Barth(2000)关于农业供应链的研究引申到跨国贸易等领域,并结合了ISO9000、透明化(Transparency)和可追踪性(Tracing)等已有的技术和理论
[3]。任鸣鸣(2004)论述了培育和形成农产品物流组织必要性,提出了以地区性农户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策略[4]。吴翠娥(2008)论述了发展农产品物流对提高生产者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进而使生产和销售之间形成稳定且良好的关系[5]。杨蕾(2012)提出以核心企业优化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以物流系统支撑平台实现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6],张宏提出了农业供应链优化的必要性,并基于物流网络建设的视角阐述了农业供应链的基本内容[7]。孙晓涛(2012)提出了农产品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的主要内容,应该在借鉴现有合理的物流标准基础上,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8]。刘成华,贺盛瑜等提出基于RFID的农产品物流模式,通过有效采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可以增强农产品流通环节信息的可追溯性,从而保证食品安全性[9]。王静(2012)构建了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产品运转效率、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做出了评估[10]。孙迪迪(2013)等着重提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优化对策,主要包括加强“农超无缝对接”,增强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建设等[11]。李明、王静等研究了国内外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本研究将其进行了汇总分析,见表1。
2.电子商务物流相关研究。Haul和Seungin(2008)认为物流配送是电子商务活动中的最后一个步骤[14]。Gourdin(2001)认为企业应当充分重视物流配送,否则就会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处于不利竞争地位[15]。Michael(2007)将供应链概念扩展到电子商务配送当中,认为应该成立一个有网络连接环境的配送小组,充分利用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资源,将实物资产运送到网络供应商,在此过程中小组针对网络配送的最佳方案进行讨论[16]。Gregory(2009)指出虚拟物流能使跨国企业在其业务覆盖范围内最大程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最优化配置生产要
素[17]。王文齐(2013)等通过采集一定地域范围内网购的物流过程数据,应用数据库工具,对国内电子商务物流的时间结构进行了分析[18]。张诚、冯亚平(201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19]。文龙光、潘立军(2011)针对我国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成本高、时间长、配送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域客运班车系统的配送解决方案[20]。 (二)研究评述
通过回顾和分析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已有的相关研究侧重在于分析传统农产品物流系统优化,而且多是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提出个别环节的改善措施,并没有把农产品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统筹研究,把电子商务作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重要实现手段的研究文献也不多见,把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统筹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运作的研究更是缺乏。第二,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研究已经从过去概念阐释进入到当前结合实际进行理论创新的阶段,但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对其进行定性研究和宏观论述,没有对其运作机理进行深入剖析,需要引入定量描述和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本研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识别模型,从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管理水平、物流信息技术和农产品物流功能四个层面去架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理论框架,将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来自226家农产品企业的调查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定量的方法去测度其发展状况,结合实证结果去分析当前农产品电商物流存在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及建议。显然,研究和解决这两
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和理解农产品电商物流的运作机理,也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在电子商务物流作业当中的盲目性,提高运作效率。
三、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识别模型构建
(一)理论分析
以网络为平台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电子商务应用是其最重要的实现手段,在电子商务框架内,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契约化和联盟化能够有效统一起来,电子商务最大限度突破时空限制的交易模式,使得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农产品流通加快速度,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布局结构将会得到调整,例如电子数据交换(EDI)的使用就会使企业配送中心和仓库的数量缩减。电子供应链可以降低企业物料采购成本,缩短订货周期和减少文案工作量等。信息化管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必然要求,主要表现在管理信息系统(MIS)、客户关系管理(ERM)、企业资源计划(ERP)、办公自动化(OA)和制造资源计划等。物流信息技术是农产品电商物流系统柔性化实现的关键,同时也是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体现,条形码技术、射频扫描识别技术(RFID)、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都属于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运输、仓储、配送、包装和流通加工等方面,电子商务物流与传统物流功能的区别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交易中某些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上,因为其物流功能的实现可能是完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进行的。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总结,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有机系统,其理论构建体现在多个层面,应作为一个复杂事物进行研究,需要多维度去抽象和注解。众多的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和普及,企业可以依托信息技术并结合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21((22((23]。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