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切割、粗磨、抛光、红外线桥切、仿型、异型加工工序产生粉尘,背网、补胶过程中产生有机废气非甲烷总烃、苯乙烯。 (1)有组织排放废气 项目切割、粗磨、抛光、红外线桥切、仿型、异型加工工序虽然均带水作业,但在生产过程中仍然有少量的粉尘产生。粉尘拟采用集气罩收集后经袋式除尘器处理后由15米高排气筒排放,配套风机风量为2000m3/h,集气效率以90%计。 袋式除尘器原理:含尘气体布袋式除尘器入口进入后,由导流管进入各单元室,在导流装置的作用下,大颗粒粉尘分离后直接落入灰斗,其余粉尘随气流均匀进入各仓室过滤区中的滤袋,当含尘气体穿过滤袋时,粉尘即被吸附在滤袋上,而被净化的气体从滤袋内排除。当吸附在滤袋上的粉尘达到一定厚度电磁阀开,喷吹空气从滤袋出口处自上而下与气体排除的相反方向进入滤袋,将吸附在滤袋外面的粉尘清落至下面的灰斗中,粉尘经卸灰阀排出后利用输灰系统送出。布袋除尘器的除尘效率较高,一般可以达到99%以上(本项目保守估计,取值95%)。 项目切割、粗磨、抛光、红外线桥切、仿型、异型加工工序等废气经收集处理后,有组织排放废气量为0.081t/a,排放浓度20.25mg/m3、排放速率0.041kg/h,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标准的要求。 (2)无组织排放废气 建设项目无组织废气主要为:生产车间内未捕集到的项目切割、粗磨、抛光、红外线桥切、仿型、异型加工工序等颗粒物,以及背网、补胶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非甲烷总烃、苯乙烯。 为了进一步降低无组织废气排放,建设单位拟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无组织废气控制: a、加强生产管理,规范操作; b、加强车间通风,使车间内的无组织废气满足相应的车间浓度标准。 (3)大气影响预测 ①预测模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的要求,采用估算模式进行预测。
34
②预测源强 本项目大气污染物预测源强及预测参数见表30和表31。 表30 大气污染源点源清单 - 单位 数据 评价因排气筒海排气筒高排气筒内烟气出烟气出年排放排放工子源强 点源名称 拔高度 度 径 口速度 口温度 小时数 况 颗粒物 - 排气筒 m 2 m 15 m 0.24 m/s 12.3 K 298 h 2000 kg/h 连续 0.041 表31 大气污染源面源清单 - 单位 数据 面源名称 - 生产车间 面源初海拔面源面源始排放高度 长度 宽度 高度 m 2 m 85 m 75.5 m 12 评价因子源强 年排排放放小颗粒非甲烷苯乙工况 时数 物 总烃 烯 h kg/h 2000 连续 0.09 0.036 0.006 ③预测结果 本项目预测结果见表32。 表32 估算模式得出的预测结果统计 污染源 排气筒(点源) 生产车间(面源) 评价因子 颗粒物 颗粒物 非甲烷总烃 苯乙烯 下风向最大落地浓3度(mg/m) 0.00424 0.01254 0.005 0.0008357 最大落地浓度距离(m) 81 158 158 158 浓度占标率(%) 0.471 0.627 0.25 8.357 根据预测可以看出:排气筒点源有组织废气颗粒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为0.471%,最大落地浓度为0.00424mg/m3;生产车间面源无组织废气颗粒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为0.627%,最大落地浓度为0.01254mg/m3,无组织非甲烷总烃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为0.25%,最大落地浓度为0.005mg/m3,无组织苯乙烯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为8.357%,最大落地浓度为0.0008357mg/m3;大气污染物预测因子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均小于10%,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4)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设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确定方法,采用SCREEN3模型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根据建设项目无组织排放污染 35
物排放情况确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见表33。 表3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表 污染源 位置 污染物 名称 颗粒物 苯乙烯 质量标准 排放速率面源长面源宽面源高计算结果(m) 3(mg/m) (kg/h) 度(m) 度(m) 度(m) 0.9 0.09 无超标点 2 0.01 0.036 0.006 85 75.5 12 无超标点 无超标点 生产车间 非甲烷总烃 根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计算:本项目无组织废气排放厂界无超标点,因此建设项目可不设置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废气通过车间通风换气装置无组织排放,满足环境控制要求。 (5)卫生防护距离的计算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按下式计算: Qc1?(BLc?0.25r2)0.5LD CmA式中:Cm ——标准浓度限值(mg/m3) Qc ——大气污染物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r L ——排放源所在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 ——卫生防护距离(m) 按照“工程分析”核算的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情况,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3840-91)的有关规定,计算全厂的卫生防护距离,各参数取值见表34。 表34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
36
卫生防护距离L(m) 5年平均风计算系数 速,m/s Ⅰ <2 A 2-4 >4 B C D <2 >2 <2 >2 <2 >2 400 700 530 L≤1000 Ⅱ 400 470* 350 0.01 0.021* 1.85 1.85* 0.78 0.84* Ⅲ 400 350 260 1000<L≤2000 工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 Ⅰ 400 700 530 Ⅱ 400 470 350 0.015 0.036 1.79 1.77 0.78 0.84 Ⅲ 400 350 260 Ⅰ 80 380 290 Ⅱ 80 250 190 0.015 0.036 1.79 1.77 0.57 0.76 Ⅲ 80 190 140 L>2000 注:*为建设项目计算取值。 经计算,建设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见表35。 表35 建设项目厂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结果表 污染源 污染物 颗粒物 生产车间 非甲烷总烃 苯乙烯 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速面源面积 32(mg/m) 率(kg/h) (m) 0.9 0.09 2 0.01 0.036 0.006 6424 计算值 卫生防护距离(m) (m) 2.4 50 0.2 14.2 50 50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结果且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7.3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两种以上不同污染物卫生防护距离在同一级别时,需要提级。”,因此本项目在生产车间外设置100m卫生防护距离,根据现场查看,项目防护距离内没有敏感目标,该防护距离内以后也不得新建居民、学校等敏感目标。 因此,建设项目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各种废气经治理后均可达标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①生产废水 本项目切割、粗磨、抛光、红外线桥割、仿型、异形加工等环节使用带水作业,该环节所用水循环使用,用水循环量约1.5t/h(12t/d),生产废水经混凝竖流沉淀工艺处理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定期补充损耗量。 混凝沉淀池是废水处理中沉淀池的一种。混凝过程通过向水中投加一些药剂,
37
使水中难以沉淀的颗粒能互相聚合而形成胶体,然后与水体中的杂质结合形成更大的絮凝体。絮凝体具有强大吸附力,不仅能吸附悬浮物,还能吸附部分细菌和溶解性物质。絮凝体通过吸附,体积增大而下沉。 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5 生产废水处理设施处理工艺 该处理装置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36。 表36 废水进出水水质 指标 进水(最大) 预处理 出水 去除率(%) 回用水水质标准 COD(mg/L) 100 50 50 - SS(mg/L) 400 30 92.5 30 生产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COD和SS,该套污水处理装置对COD和SS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本项目回用水主要用于切割、粗磨、抛光、红外线桥割、仿型、异形加工等环节使用带水作业,回用水水质要求不高,因此,本项目废水经处理后基本能达到各环节回用水水质要求。 ②生活污水 建设项目实行雨污分流,清污分流,雨水经雨水管网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生活污水200t/a经化粪池处理后接管XX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XX河。 ③XX污水处理厂 XX污水处理厂位于金港大道与滨海东路西北侧,一期工程规模为0.5万m3/d,远期总规模4.8万m3/d,收水范围包括XX集镇和北凌河以南港城西区以及北凌河以北的港城西区、港城东区和金港大道北侧的临港工业区,处理工艺采用A/A/O生物池+深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