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十二)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太原名校模拟)据史书记载:孔子死后,其弟子散游于各诸侯国,儒家学派内部逐渐分为八派;墨子死后,墨家学派也分为楚墨的邓陵子(游侠派)、齐墨的相夫子(辩论派)、秦墨的相里勤(游仕派)三派。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 B.经济体制影响学术进步 C.文化融合的趋势增强 D.政治分裂阻碍文化发展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儒家、墨家分裂成多个派别的原因是其思想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与各地原有思想相融合,C项正确。材料信息只反映了儒家、墨家的发展情况,其他学派的发展情况无从得知,A项错误;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D项错误。
2.(2019·河南六市联考)在湖北郭店楚墓竹简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里,“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当时的儒家( )
A.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把克己复礼作为封建统治的主要手段 C.符合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A 解析 材料中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说明战国时期儒家重视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克己复礼”的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中“德”是统治者统治百姓的手段,并非符合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故C项错误;“德”主要指道德教化,并不等于教育,故D项错误。
3.(2019·凉山质检)章学诚主张“六经皆史”,郝经主张“六经皆道”,马一浮认为“六经皆艺”,钱钟书则认为“六经皆诗”。这表明他们( )
A.均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 B.争夺经典诠释权以控制主流思想 C.囿于治学应重思想或学术的偏见 D.认为六经孕育中国文化基本精神
D 解析 他们并非都视六经为学术研究的大经大法,“六经皆诗”是从文学角度看待六经,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六经的不同解释,并非争夺诠释权,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六经,并非偏见,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六经,说明六经博大精深,孕育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故D项正确。
4.(2019·蚌埠质检)“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这主要是因为,汉代( )
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 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
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 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B 解析 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天人感应思想一定程度上对皇帝作为有制衡作用,故选B项。“罪己诏”是汉朝维护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不能作为汉代所有皇帝善于检讨反思的依据, A项错误;汉代通过设中朝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C项错误;罪己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迷信思想在汉代传播,D项错误。
5.(2019·辽宁五校联考)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
A.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C.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
B 解析 材料反映了佛教主动学习和适应儒家思想,不能体现佛教与儒家思想融为一体,故A项错误;根据“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讲诵儒家的《丧服经》”等信息可知,中国佛教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浸润,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早期佛教理论,不能体现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故C项错误;佛教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意味着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故D项错误。
6.(2019·桂林、贺州质检)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
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 B.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C 解析 宋代家学在传承中蕴含儒家传统道德,不等同于封建迷信,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的三纲五常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风气走向僵化,故B项错误;儒学影响家庭文化的传承体现了儒学走向世俗化和社会化,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家对理学的态度,故D项错误。
7.(2019·太原质检)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安武王,明清时期被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与此相关的关公戏经久不衰。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 )
A.儒家吸收佛教思想发展 B.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倾向 C.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 D.佛教因中国化兴盛不衰
C 解析 关羽形象符合宋明理学忠孝节义的价值观,关羽地位的提升反映了理学价值观的广泛传播,故C项正确。
8.(2019·青岛二中模拟)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
A.倡导经世致用,反对思想一统 B.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D 解析 根据题干“学问之道”及“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可知,黄宗羲认为学问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提倡文化自由,反对僵化的求知环境,D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指做学问应该有所用,不能纸上谈兵,题干未涉及“经世致用”,排除A项;题干强调黄宗羲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与“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八股取士”无关,排除B、C项。
9.(2019·清远质检)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据材料可知( )
A.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 B.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 C.学者主张“心性空谈”
D.学者主张从根本上推翻宗法专制制度
A 解析 材料中“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可以推知学者主张经世致用,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主语是“君子”非“君主”,且该学者反对仅仅靠文学,认为是雕虫篆刻,故B项错误;材料学者反对空谈,与C项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D项主张,且明末清初的思想家还只是对儒家思想的弊端或者君主专制进行抨击而已,故D项错误。
10.(2019·晋中模拟)顾炎武《郡县论》中指出:“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然则尊令长之秩,而予之以生财治人之权……所
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弊可以复振。”据此可知,顾炎武( )
A.主张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 B.主张将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相结合 C.主张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 D.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顾炎武强调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不是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专制主义,故A、B、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顾炎武主张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D项正确。
11.(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天文历算 50种 气象学 物理学和力学 地理学 1种 5种 11种 生物学 2种 数学 12种 艺术 若干种 语言文字学 医药学 哲学和逻辑学 生理学 炮战技术 5种 1种 6种 3种 2种 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 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 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
A 解析 材料中包括物理学和力学、生物学在内的大量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故A项正确。从数据看,材料中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自然科学为主,故B项错误;清政府坚持夷夏观念,没有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故C项错误;这一现象只出现在明末清初政权交替时期,当政权稳定后中西方文化交流会受阻,故D项错误。
12.(2019·衡水金卷)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描述的“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都属于世俗文学,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52分。
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发展与东西方交流、时代特征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颜氏家训》在立身、治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言论。 出处 《颜氏家训·养生》 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颜氏家训·慕贤》 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颜氏家训·治家》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文 《颜氏家训·勉学》 材料二 儒学自16世纪开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在宗教、哲学领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们称为“理性之大敌”的基督教神学。在道德伦理、政治制度方面,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
材料三 新思想的建设没有捷径可循,只有长时期的沉潜研究才能取得真实的成绩。……自“五四”以后,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现代化即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余英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1)据材料一概括《颜氏家训》反映了哪些优秀的传统思想?(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7~18世纪掀起“中国文化热”的原因,概括其学习儒家思想的主要表现。(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有何关系? (10分)
答案 (1)要珍惜生命,不能苟且偷生;仰慕、学习圣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学习要趁早努力,学习的目的是进德修业。
(2)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兴起;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优秀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增强。表现:学习“天道自然”“仁政德治”思想来抨击神学,反对封建统治。
(3)传统文化是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抛弃传统等于隔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文化应随时代发展赋予新的内容,实现文化创新;时代发展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 在中国古代思想与制度之中,有丰富的政治智慧:道统与政统的双重权威,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民间的清议传统、文官考试与御史制度等,这些政治智慧与制度实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独霸天下,使得中国政治在若干朝代和历史时期之中保持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