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末梢血涂片白细胞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图-16

图-16为骨髓纤维化患者血涂片。视野中可见两个嗜碱粒细胞及泪滴样红细胞。嗜碱粒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

12. 单核细胞增高

新生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呈生理性增高。病理性单核细胞增高多见于:

①某些感染 活动性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肺结核、粟粒结核等可见单核细胞明显增高,可达30%以上,

均为成熟单核细胞。亚急性心内膜炎、疟疾以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等也可见单核细胞增高。

②某些血液病 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常可见单核细胞增高,多为成熟单核细胞,可减少幼单核细胞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可见部分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伴贫血和血小板减低,并常见口腔粘膜、齿龈肿胀、出血。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5a),血液及骨髓中以大量增生的原始单核细胞为主,骨髓中原单核细胞>80%。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5b),

血片及骨髓内以幼稚及成熟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核细胞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图-17

图-17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涂片。视野中可见一中性粒细胞和两个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胞体较大,外形不甚规则。胞核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较疏松。胞质量丰富,呈灰蓝色,胞质内可见细小的粉红色嗜苯

胺蓝颗粒及多个空泡。 13.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造血组织中可见一个系列或多系列异常细胞恶性增殖。除数量上的改变

以外,还可见其细胞形态的异常。具有诊断意义的形态学描述通常是针对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而言。

胞体 白血病细胞胞体可见大小不一,常见胞体增大者。

胞核 细胞核通常较大。核形呈圆或椭圆形,但常可见不规则形,如核切迹、凹陷、折迭、分叶状甚至

为花瓣状。核仁常增多增大。核染色质粗细不均。易见核分裂细胞。

胞质 ①胞质量常减少;②由于白血病细胞高度增殖,蛋白质合成旺盛,胞质中RNA、核糖体等酸性物质丰富,因此,胞质嗜碱性增强,为较深蓝色;胞质中可过早出现颗粒、颗粒异常增多、颗粒缺乏或颗粒分布紊乱;③胞质中可见异常包涵物,如紫红色棒状小体,称为Auer小体,其本质为异常溶酶体;Auer小体可为一根或多根,不典型Auer小体可为椭圆形或球形;目前认为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如M1、M2、M3、M4、M5和M6等)细胞中;白血病细胞中还可见到数量不等的空泡;④白血病细胞存在明显的成熟障碍,如可见造血组织中大量原始细胞伴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阶段细胞的现象叫做“白血病裂孔” 现象;胞核与胞质发育不平行也表明白血病细胞发育成熟的异常;⑤白血病细胞比正

常细胞脆弱,涂片时易于破碎,故片中易见篮状细胞。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是造血组织中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ALL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往往起病急骤、常伴发热、贫血、出血及骨痛等。淋巴结肿大为其显著的临床特征,其次为肝、脾及骨骼浸润。部分ALL患者可出现脑膜浸润,患者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视力障碍甚至昏迷等,脑脊髓液中可见数量不等的白血病细胞。

血象 ①患者常表现中至重度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②多数患者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10~30×109/L甚至更高;细胞分类时以原淋巴细胞为主,可达90%以上;涂片中易见篮状细胞,中性粒细胞

明显减少甚至缺如,偶可见幼红细胞;③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

如进行骨髓检验,则可见骨髓中原淋巴细胞极度增生,大于有核细胞的30%,可达90%以上。 根据细胞形态特点, FAB分型将ALL为L1、L2和L3三型。①L1型:原淋巴细胞形态较均一,胞体较小;胞核较大,核形规则,呈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粗糙,核仁不清楚;胞质量少,轻或中度嗜碱性(见图-18);②L2型:原淋巴细胞形态不均一,大小不等,以大细胞为主;核形不规则,核染色质细致疏松,核仁明显可见,常为1个或多个;胞质量较丰富,嗜碱性不一;③L3型:原淋巴细胞形态较均一,胞体较大;胞核较大,呈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呈均匀的点状结构,核仁明显,为1个或多个;胞质量丰富呈深蓝色,常可

见多数空泡,胞核上可见穿凿性空泡,见图-19。

图-18 (All-L1)

图-19 (ALL-L3)

图-18可见三个原始细胞。原始细胞胞体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切迹。核染色质较粗,可见核仁。胞质量较少,呈淡蓝色。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图-19可见四个原始细胞。原始细胞胞体较大;胞核较大,核形不甚规则,核染色质较粗糙,核仁明显;胞质量较丰富,呈较

深蓝色,胞质及胞核上可见多数空泡。

(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id leukemia,ANLL) 又称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造血组织中髓系细胞的恶性肿瘤。以青壮年、中老年发病为多见,患者肝、脾浸润较明显,常伴有发热、贫血、出血、感染及其他全身表现。部分AML是由慢性髓细胞白血病转化而来。FAB

分型将AML分为M0~M7等亚型。

血象:①RBC、HGB多呈中~重度减低,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PLT一般呈中~重度减低;② WBC明显增高,常为(10~50)×109/L,血片白细胞分类时可见以某一系或多系列原始或幼稚的白血病细胞为主,可占30%~60%或高达90%以上;部分AML原始或幼稚细胞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少数患者白细

胞非但不增高,反可减低。血涂片中少见或不见白血病细胞,而显示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根据细胞形态AML可分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等。各型又可分为若干亚型。FAB分型对AML的分型及诊断标准依据的是骨髓中原始细胞的百分数和某些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血片细胞分类虽不可明确分型,但原、幼细胞的形

态特点即可对某些AML作出初步诊断。如下面所示:

①急性未分化型原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undifferentiated, AML-M1)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的常见类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多增高,分类以原粒细胞为主。原粒细胞胞体较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较大,核染色质细致,核仁多并清晰可见;胞质量较少,呈淡蓝色,可见Auer小体。白血病性原粒细胞可分为Ⅰ、Ⅱ两型,I型为典型的原粒细胞,胞质中无嗜苯胺蓝颗粒,Ⅱ型胞质中含少量颗

粒。(见图-20,图-21)

图-20

图-21

图-20视野中可见二个原始细胞和一个晚幼红细胞。原始细胞胞体较大,呈圆或椭圆形;胞核较大,核

形较规则,核染色质细致,可见核仁;图-21视野中可见三个原始细胞和两个成熟粒细胞。

②急性部分分化型原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partially differentiated,AML-M2)为AML中最常见的白血病类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高,分类可见多数原粒细胞,并可见部分成熟粒细

胞。呈现“白血病裂孔”现象。原粒细胞可见Auer小体。(见图-24)

图-24

图-24 视野中可见二个原始细胞,其胞体较规则;胞核较大,呈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较细致,核仁较大;胞质量中等,呈灰蓝色,可见Auer小体。视野中还可见一个幼单核细胞及两个成熟阶段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的胞核可见折叠,可见核仁痕迹,胞质中可见细小的粉红色嗜苯胺蓝颗粒。成熟单核细胞胞核呈

杆状及S型。

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AML-M3) M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发病率约为5~10%,除急性白血病的共同表现外,出血较重为本病的突出特点,也是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可增高、可正常或可减低。白细胞分类时异常早幼粒细胞可达90%,异常细胞胞体可大小不等,外形不规则;胞核形态不一,可见扭曲、折叠、花瓣状甚至双核或多核者;胞质量较丰富,呈淡蓝或灰蓝色。根据胞质中颗粒的粗细不同将M3分为粗颗粒型(M3a)和细颗粒型(M3b)。异常细胞胞质

中常见一至数条Auer小体,多条Auer小体呈栅栏状、柴束状排列。(见图-22、图-23)

图-22

末梢血涂片白细胞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图-16图-16为骨髓纤维化患者血涂片。视野中可见两个嗜碱粒细胞及泪滴样红细胞。嗜碱粒细胞形态染色大致正常。12.单核细胞增高新生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呈生理性增高。病理性单核细胞增高多见于:①某些感染活动性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肺结核、粟粒结核等可见单核细胞明显增高,可达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d1595g4k147ty70k2c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