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 年版)
一、概述
白血病(leukemia)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受累细胞(白血病细胞)出现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大量蓄积于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从而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并浸润淋巴结、肝、脾等组织器官。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两类,一类是正常造血抑制导致的骨髓衰竭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贫血、白细胞减少导致的感染。另一类是白血病细胞浸润组织器官引起的临床表现,如肝脾肿大、绿色瘤等。
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依赖骨髓涂片计数原始细胞比例。白血病的分型早期主要是依赖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 目前白血病的分型主要是以流式细胞仪为基础的免疫学。遗传学信息主要用于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判断。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将白血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早期阶段,多为原始细胞和早期幼稚细胞,病情发展迅速,自然病程仅数月。慢性白血病(chronic leukemia, CL)细胞的分化停滞于晚期阶段,多为较成熟细胞或成熟细胞,病情相对缓慢,自然病程可达数年。
根据主要受累的细胞系列可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
1
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慢性白血病则分为慢性髓性白血病, 常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及少见类型的白血病。目前按照 WHO 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CLL 与小淋巴细胞淋巴瘤为一类疾病,所以 CLL 的诊疗规范归入淋巴瘤部分。
临床上白血病的分类主要有两大标准,一个是FAB标准,
临床重要性逐渐下降,见表1。FAB标准将原始细胞≥30%作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按照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分为AML和ALL,AML分为M0~M7型,ALL分为L1、L2和L3 型。由于ALL的FAB分型在临床已经不再使用,这里就不做介绍。
另一诊断分型标准是较新的WHO标准,见表2和表3。WHO将原始细胞≥20%作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将AML 和ALL的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纳入,形成了MICM分型。WHO(2016)分类方案中对诊断AML 时原始细胞计数标准进行了明确,原始细胞百分比是指原始细胞占所有骨髓有核细胞的百分比。
表 1:AML的FAB分型
分型
中文名
骨髓特点
原始细胞>30%,无噬天青颗粒及Auer小体, MPO及苏丹黑B阳性细胞<3%,CD33及CD13阳性,淋巴抗原及血小板抗原阴性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2
M1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
原粒细胞占非红系有核细胞(NEC)>90%, 其中MPO阳性细胞>3%
原粒细胞占NEC30%~89%,其他粒细胞
化型
M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 分化型
≥10%,单核细胞<20% 早幼粒细胞占NEC≥30%
M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M4
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 原始细胞占NEC≥30%,各阶段粒细胞≥20%,
血病
M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各阶段单核细胞≥20%,
原单、幼单细胞占NEC≥30%,且原单、幼单 及单核细胞≥80%
M6 M7
急性红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NEC≥30% 原始巨核细胞≥30%,血小板抗原阳性,血小 板过氧化物酶阳性
NEC:非红系细胞
表 2:AML的WHO分型(2016)
AML伴重现性遗传异常
AML 伴 t(8;21)(q22;q22.1);RUNX1-RUNX1T1
AML 伴 inv(16)(p13.1q22) 或 t(16;16)(p13.1;q22);CBFB-MYH11 APL 伴 PML-RARA
AML 伴 t(9;11)(p21.3;q23.3);MLLT3-KMT2A
AML 伴 t(6;9)(p23;q34.1);DEK-NUP214
3
AML 伴 inv(3)(q21.3q26.2) 或 t(3;3)(q21.3;q26.2); GATA2, MECOM
AML(原始巨核细胞)伴 t(1;22)(p13.3;q13.3);RBM15-MKL1 暂定型: AML伴BCR-ABL1 AML 伴 NPM1突变
AML 伴 CEBPA双等位基因突变 暂定型: AML 伴RUNX1突变 AML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 治疗相关髓系肿瘤 AML非特定型 AML微分化型 AML不成熟型 AML成熟型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原始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白血病 纯红白血病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全髓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 髓系肉瘤
唐氏综合征相关性骨髓增殖
对于本病的治疗按照作用机制大致可以分为几类:①传
4
统化疗,包括蒽环、抗代谢药物及烷化剂等;②诱导分化治疗,以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全反式维甲酸和亚砷酸为代表;③造血干细胞移植;④分子靶向治疗,以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伊马替尼为代表;⑤免疫治疗,包括用于成熟B 淋巴细胞肿瘤治疗的CD20 单抗的抗体免疫治疗,还有近年新兴的CART 细胞免疫治疗。 二、急性髓系白血病 (一) 临床表现 正常造血功能受抑制表现
1. 贫血 少数患者因病程短可无贫血,多数患者就诊时已
有贫血。
2. 发热 白血病本身可以发热,但发热往往提示有继发感
染。
3. 出血 主要为皮肤和黏膜出血,也可见消化道、呼吸道、
泌尿道、眼底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严重时威胁生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APL)因并发 DIC 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
白血病增殖浸润的表现
1. 肝、脾淋巴结肿大:AML 较 ALL 少见。
2. 骨骼和关节:急性白血病常有胸骨下段局部压痛和骨
关节疼痛。发生骨髓坏死时,可引起骨骼剧痛。
3. 粒细胞肉瘤 2%-14% AML 患者出现粒细胞肉瘤
(granulocytic sarcoma),又称绿色瘤。常累及骨膜,以眼
5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版)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