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城县都格河边煤矿
10101综采工作面
水情水害分析及安全许可评价报告
矿 长: 胡 瑞 华 总工程师: 王 国 忠 安全矿长: 罗 林 本 生产矿长: 罗 顺 军 机电矿长: 袁 明 海
精选文档
.
编制单位: 技 术 科
精选文档
.
目 录
第一节 基本情况概述 ........................................................................ - 4 -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及四邻情况概述 ................................... - 4 - 二、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 - 4 - 三、矿井充水条件 ....................................................................... - 5 - 四、10101综采工作面水情水害分析 ..................................... - 8 - 第二节 物探报告 .............................................................................. - 10 -
一、矿井瞬变电磁(MTEM)原理 ............................................ - 10 - 二、数据采集与测线布设 ....................................................... - 14 - 三、数据处理与成果解释 ....................................................... - 16 - 第三节 结论..................................................................................... - 20 - 第四节 防治水措施 ....................................................................... - 20 -
精选文档
.
第一节 基本情况概述
一、工作面基本情况及四邻情况概述
10101工作面位于河边煤矿一采区东翼的1#煤层,+853水平以上,该面上限标高为+995.7┻,下限标高为+854.4┻,工作面运输巷走向长度880m,回风巷走向长度930m,工作面倾斜长度227m,工作面下部距3#煤层6.3m,未开采,以西为风井保护煤柱,以北为煤层露头风化带,以南为853-1瓦斯抽放巷,以东为井田边界,3#煤层和1#煤层之间平均垂距约为5米左右。 二、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井田内出露地层有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下三叠统飞仙关组(T1f)、第四系Q。其岩性特征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峨嵋山玄武岩组(P3β):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大多呈同向坡,局部地方呈耸立的山峰,山间冲沟发育、地表大部分被风化物覆盖。矿区内未见泉水出露,据邻区资料,一般泉流量小于1l/s,动态变化显著。富水性弱,属相对隔水层。
2、龙潭组(P3l):广泛分布于矿区内,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煤层组成。地表出露面积大,但多被坡残积层覆盖,地貌上多呈缓坡、沟谷。共调查泉点4个,一般流量0.001~0.277l/s,动态变化明显。本组含裂隙水,富水性弱。
3、飞仙关组(T1f):本组分上下两段。
(1)上段(T1f2):分布矿区东南部,岩性以砂岩为主。多成垂直
精选文档
.
走向的山脊和冲沟,岩石易风化,裂隙发育。矿区内泉水出露少,调查泉点2个,流量0.061~0.112 l/s。枯季多干涸,季节性变化显著。本段含少量的裂隙水,富水性弱。
(2)下段(T1f1):分布同上段,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出露于山坡前缘,成缓坡地形,矿区内未见泉点出露。本段富水性弱,属相对隔水层。
4、第四系(Q):为坡、残积物及冲、洪积物等。其厚度变化较大,在2~38m之间,一般约20m。其透水性较强,往往有泉水出露,流量在0.168~0.344 l/s之间。动态严格受季节控制。
5、老窑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内煤层露头线一带分布老窑,巷道开拓时,地表水沿砂岩破碎带涌入,顺煤层的顶板塌陷裂隙渗入,对矿坑进行充水。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明显。
6、构造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所处区域构造位置属于扬子陆块,黔北隆起,六盘水断陷,杨梅树向斜南东翼,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地层走向南东,倾向南西,地层倾角26~40°。未发现对矿床开采构成影响的断裂构造。
三、矿井充水条件 (一)、充水水源分析
区内主要的充水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滑坡水、采空区积水等,现分述如下:
1、大气降水
精选文档
采煤工作面水害分析评价报告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