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3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湖北省名校中考第二次适应性考试物理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有解析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

1.物块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丽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物块A的位置(用“·”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为6N B.8~l0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小于9N C.l0~1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11cm/s D.若18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由图示可知,在0~2s内,物体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在水平方向上受平衡力,摩擦力等于此时拉力为3N,故A错;

B.由图丙可知,物体8~10s内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的拉力大于摩擦力,所以摩擦力是小于9N的,故B正确;

C.10~14s,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2cm,所用的时间是4s,物块的平均速度为v=s/t=22cm/4s=1.1cm/s,故C错;

D.若18s时撤去F,物块将只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D错;

2.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厨师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肯定没变的是

A.温度 解析:C 【解析】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试题分析: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升高了,所以A错;热胀冷缩后,体积变大,所以B错;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不变,所以C正确;质量不变,体积增大,所以密度会变小,所以D错;应选C。 考点:质量和密度

3.合唱队的“高声部、低声部”中的“高、低”是指声音 A.响度 解析:B 【解析】 【详解】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产生高低不同声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发出低沉的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比较慢,所以频率低,音调也低。因此“高音部”和“低音部”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B正确。

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A.A与B 解析:D 【解析】 【分析】

B.A与C C.C与D D.B与C

本题考查通过图象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详解】

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D.

5.母亲节,小秦为妈妈煮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面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面条入锅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 C.闻到了面条的香味,表明扩散只在气体中发生 D.面条没有粘到一起,表明分子间有斥力 解析:A

【解析】 【详解】

A.面条入锅后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选项A是正确的;

B.煮面条时,主要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选项B是错误的; C.扩散可在气体、固体、液体中发生,选项C是错误的;

D.面条没有粘在一起,并不能表明分子间有斥力,选项D是错误的.

6.2018年4月20日,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如图所示)成功首潜。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过程中( )

A.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 B.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变大 C.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D.受到的压强变大,浮力不变 解析:D

【解析】分析:物体受到浮力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作用,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因此判断浮力的大小,关键判断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发生怎样的变化。潜水器受到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潜水器所处的深度有关,因此判断压强的大小,关键是判断液体密度和潜水器所处深度的变化。

解答:潜水器在水面下匀速下潜,此时水的密度不变,潜水器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但是在水中的深度逐渐增深。根据公式

和公式

可知,潜水器受到的压强增大,浮力不

变,即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不变。故选项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液体压强和浮力的判断。判断时要了解影响液体压强和浮力大小的因素,并判断影响因素中哪些是定量,哪些是变量。

7.由公式I=变形得R=,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 解析:C 【解析】 【详解】

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

电流无关,所以A、B、D的说法均不正确,C的说法正确.

8.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A.10N 水平向右 解析:D 【解析】 【详解】

B.14N 水平向左 C.6N 水平向左 D.4 N 水平向右

BC.由图知,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右,故BC不符合题意.

AD.木块在水平方向上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摩擦力f=F=4N,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9.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①作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③民间皮影戏的“皮影”;④旅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都正确的是 A.成实像的是③④

C.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② 解析:C 【解析】 【详解】

①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②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③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是光的直线传播;④旅游时的“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综上分析成实像的是④,成虚像的是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②;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是①③,故只有C正确。

10.甲、乙两只小灯泡上分别标有“6 V 3 W”和“4 V 2 W”字样,现在把它们按不同方式接在不同电路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把它们串联在10 V电路中,两只灯泡恰好都能正常发光 B.若把它们串联在10 V电路中,两只灯泡都不能正常发光 C.若把它们并联在6 V电路中,只有甲灯泡能正常发光 D.若把它们并联在4 V电路中,只有乙灯泡能正常发光 解析:B 【解析】 【分析】

B.成虚像的是①④

D.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点的是①②③

由题可知,甲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I甲?p甲 3W??0.5A, U甲6V甲灯泡的电阻:

R甲?U甲6V??12?; I甲0.5A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I乙?p 2W乙??0.5A, U乙4V乙灯泡的电阻:

R乙?U乙4V??8?。 I乙0.5A【详解】

AB.因为两灯泡额定电流相等均为0.5A,若把它们串联在10 V电路中,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其额定电压,两灯泡恰好都能正常发光,故A正确,B错误;

C.若把它们并联在6 V电路中,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乙灯泡将会烧毁,只有甲灯泡能正常发光,故C正确;

D.若把它们并联在4 V电路中,乙灯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乙灯能正常发光,甲灯不能正常发光,故D正确; 故选B。

1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点睛】

重点是力的概念及其理解,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且一个力产生,最少有两个物体。

6cza04tvbu35m4y31ezc5v45r56fo50092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