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物理记背资料集(5)
二级结论部分
物理概念、规律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一级物理知识”,此外,有一些在做题时常常用到的物理关系或者做题的经验,叫做“二级结论”。这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或者解决某类习题的经验,这些知识在做题时出现率非常高,如果能记住这些二级结论,那么在做填空题或者选择题时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计算题时,虽然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是记得二级结论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因此也是有用的。
一般地讲,做的题多了,细心的同学自然会熟悉并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如果刻意加以整理、理解和记忆,那么二级结论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常说内行人“心中有数”,二级结论就是物理内行心中的“数”。
运用“二级结论”的风险是出现张冠李戴,提出两点建议:
1.每个“二级结论”都要熟悉它的推导过程,一则可以在做计算题时顺利列出有关方程,二则可以在记不清楚时进行推导。
2.记忆“二级结论”,要同时记清它的适用条件,避免错用。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与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共线。
几个力平衡,仅其中一个力消失,其它力保持不变,则剩余力的合力是消失力的相反力。
几个力平衡,将这些力的图示按顺序首尾相接,形成闭合多边形(三个力形成闭合三角形)。 2.两个力的合力:F大?F小?F合?F大?F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研究对象的选取
整体法——分析系统外力;典型模型——几物体相对静止 隔离法——分析系统内力必须用隔离法(外力也可用隔离法) 4.重力——考虑与否
①力学:打击、碰撞、爆炸类问题中,可不考虑,但缓冲模型及其他必须考虑;
②电磁学:基本粒子不考虑,但宏观带电体(液滴、小球、金属棒等)必须考虑重力。 5.轻绳、轻杆、轻弹簧弹力
(1)轻绳:滑轮模型与结点模型
①滑轮模型——轻绳跨过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等,则滑轮两侧的绳子是同一段绳子,而同一段绳中张力处处相等;②结点模型——几段绳子栓结于某一点,则这几段绳子中张力一般不相等。
(2)轻杆:铰链模型与杠杆模型
①铰链模型——轻杆,而且只有两端受力,则杆中弹力只沿杆的方向;②杠杆模型——轻杆中间也受力,或者重杆(重力作用于重心),则杆中弹力一般不沿杆的方向,杆中弹力方向必须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条件分析。“杠杆模型”有两个变化,即插入墙中的杆或者被“焊接”在小车上的杆。
(3)轻弹簧:①弹簧中弹力处处相等,②若两端均被约束,则弹力不能突变;一旦出现自由端,弹力立即消失。 6.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tan?。 7.被动力分析
(1)被动力:弹力、静摩擦力(0?Ff?Ffmax) (2)分析方法:①产生条件法——先主动力,后被动力;
②假设法——假设这个力存在,然后根据平衡或动力学条件计算:若算得为负,即这个力存在,且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反;若算得为零,则表示此力不存在。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考系;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用运动定律求加速度、求功、算动量)时,只能以地面为参考系。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会带来方便:
xv?vx?x?v?vt?12?12 t22T2 3.匀变速直线运动:五个参量,知三才能求二。
2v12?v2 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vx?, vx?vt
2222 纸带法求速度、加速度: xt?2x1?x2x?x ,a?221 2TT逐差法:①在纸带上标出x1、x2、x3…,注意计数周期T与打点周期T0的关系
②依据xm?n?xm?naT2,若是连续6段位移,则有:
x4?x1?3aT2,x5?x2?3aT2,x6?x3?3aT2
三式联立,得: a?(x6?x5?x4)?(x3?x2?x1)
9T2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点:各点速度比:1∶2∶3∶……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2∶3∶……
通过各段时间比:1∶
?2?1∶(3?2)∶……
?5.自由落体: g取10m/s2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2v0 6.上抛运动:对称性:t上=t下,v上?v下, hm?
2g 7.“刹车陷阱”,应先求滑行至速度为零即停止的时间t0 ,确定了滑行时间t大于t0时,用vt2?2as 或s=v0t0/2,求滑行距离;若t小于t0时x?v0t? 8.追及、相遇问题
匀减速追匀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 v匀=v匀减
v0=0的匀加速追匀速:v匀=v匀加 时,两物体的间距最大dmax 同时同地出发两物体相遇:位移相等,时间相等。
A与B相距 d,A追上B:xA=xB+d,相向运动相遇时:sA+sB=d。
12at 2
9.物体刚好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0.绳(杆)连接:沿绳方向分速度相等——将两个物体的实际速度沿绳、垂直绳方向分解。 11.小船过河:
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d/v船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 s=d d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d/v船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d?
v船
v合 v水 d v水v船
12.平抛物体的运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其加速度恒定为g,将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起点移至同一点,则速度矢量的末端在同一竖直线上。
(2)平抛运动的速度偏转角θ与位移偏转角α满足:tanθ=2tanα.该结论有两个推论:
①末速度反向延长线过该过程水平位移的中点; ②位移延长线过末速度竖直分量的中点。 (3)平抛运动时间决定因素:
①竖直下落高度确定,则由竖直高度确定:t? ②水平位移确定,则由水平初速度确定:t?2h gx v 13.斜抛运动:
(1)上升至最高点时,竖直分速度减为0,水平分速度等于初速度水平分量;
(2)上升与下降过程对称,到最高点前运动可视为反向平抛运动,过最高点后运动可视为平抛运动; (3)抛射角为45°时,水平射程最大。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Fx?m1a1x?m2a2x?m3a3x,
?Fy?m1a1y?m2a2y?m3a3y
(整体法——求系统外力)
2.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
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
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μcosα) 3.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竖直 垂直于斜面
小球下落时间相等
小球下落时间相等
沿角平分线滑下最快 当α=45°时所用时间最短
2024年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记背材料:5 二级结论部分含答案解析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