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与人类健康
从蓝色海洋到绿色健康
21世纪是人类崇尚健康的时代,也是健康产业大发展的时代。但是,传统的以陆生生物 为原料的健康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限制。多年来,人类对陆生生物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以 其为原料的药品与保健品为人类健康作出过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生态的恶化,不少陆生动 物与植物的品种遭受环境污染,濒临消亡,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于是,占地球表面 积71%的海洋,便成为了人们必须开拓的新的健康产业资源。海洋里生活着50余万种生物, 占全球物种的4/5,海洋的植物物种数为陆地植物的5倍~10倍,动物种数为陆地动物的60% 。很明显,未来的药品与保健品的主要原料基地在海洋。
目前人们对海洋生物的了解还很少,利用也不多。然而初步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海洋生物的保健作用非常突出。从鱼类和贝类中提取的牛磺酸,具有抗氧化、稳定细胞膜的作用 ,能消除疲劳、提高视力;从海鱼和海藻中分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有提高儿童智商、延缓老人大脑功能衰退的功能;海藻、海虾和海参等腔肠动物中含有 的多糖与皂甙,具有防止动脉硬化、抗癌和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生物活性;从鲍中提取的一 种被称作鲍灵素的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从扇贝中提取的多肽, 具有抗辐射和促进因放射损伤的细胞修复的作用。研究发现,海水近80种元素中有17种是陆 地土壤里缺少的,许多海洋生物含有人类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异常丰富,如牡蛎的含锌量、 海带的含碘量,都大大高于任何陆生生物,因此,海洋生物是制作和提取营养
1 / 8
海洋与人类健康
补充剂的良好 原料。
鉴于海洋生物开发有广阔的前景,进入21世纪,美国、日本、英国政府对海洋开发的投 资一直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1.5%~2.0%,日本、澳大利亚和欧美各国均投入巨资建立了相 应的海洋药物研究机构。美国科学家成功地从海洋生物体内分离与鉴定出3000余种具有生物 活性的化合物,表现有抗菌、抗病毒、镇痛、抗肿瘤、抗动脉硬化、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保健 作用。
日本是海洋水产制品的消费大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日本人开始建立新的健康消费 观念,从传统的单一食用鲜活海产品,转向食用多功能的海产制品。受人们膳食结构变化的 推动,近十余年来,日本的海产品加工业发生了重大改变,海洋健康产业发展尤其迅速。日 本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鱼油与海藻产品生产国,用鱼油制成的保健品含有大量的DHA,很受 中老年人欢迎;用海带、裙带菜加工的产品种类繁多,颇受妇女们的青睐。以各种鱼、虾、 蟹、贝类加工和制取的优质蛋白质、营养素补充剂、牛磺酸制品在日本市场十分畅销。日本 是世界上海洋健康品消费大国,也是长寿大国,去年年底国民的平均年龄达到81.9岁,连续 4年居世界第一,海洋健康产业功不可没。
从《山海经》到《神农本草》,先人们很早就在探讨应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的有效途径。而今,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把寻找新药的目光投向海洋的更深处、更远处,一个新兴的海洋产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诞生和发展起来。尽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做
2 / 8
海洋与人类健康
大做强亦需时日,但专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它必将成为海洋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开辟未来人类健康的一个新领域。
目前,我国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有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00种。
虽然没有去过南极,记者却有幸在青岛见到了来自南极的生物————南极冰藻。在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林学政研究员打开特制的冰箱,取出一瓶盛着黄绿色液体的玻璃瓶,举在记者眼前说:“看,这就是从南极带回来的冰藻样品。它们在低温、高盐、强紫外线的特殊环境下生长,别看个头很小,每个直径仅10微米左右,其中可能蕴含着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活性物质。” “从沿海、浅海延伸到深海和极地,是当今海洋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的一个趋势。对近海生物的研究,国内外已经很多了,发现新的活性物质的概率比较小,因此,我们把研究重点放在极地、深海等极端环境中的生物上。”林学政说。
这个1997年正式挂牌成立的实验室,在极端环境下的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的优势。林学政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从南极微生物中获得一种活性多糖,在抗肿瘤药物开发上有着很好的前景,不过目前相关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有关专家指出,海洋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着取之不尽的药源,是一个很大的医药宝库。由于人们看好其发展前景,因此,对海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现在已形成新医药研究与开发的一个新领域,成为制药产业的
3 / 8
海洋与人类健康
热点。
以高新技术为标志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要借助海洋科技的发展不断壮大自己。我国海洋药物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7年,国家开始针对海洋生物领域启动海洋高技术计划。之后,一批批海洋生物技术重大项目相继启动,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取得长足进展。近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逐步走向规范化,形成了上海、青岛、厦门、广州为中心的4个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研究中心。在沿海省市,从事海洋天然药物研究的机构多达数十家。
我国的海洋药物研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即以传统海洋生物的功效为启迪,研制开发现代药物。我国应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从《山海经》到《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拾遗》,先后共收集海洋中药达100多种。例如昆布,据历代本草典籍记载,它具有消痰、软坚散结等功效,现代医药研究表明,以昆布、海带等为主要原料提取的褐藻酸,能够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受此启发,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出了国家级新药藻酸双酯钠,不仅能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可治疗肾炎等疾病。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的研发取得了丰硕成果,已知药用海洋生物约有1000种,分离得到天然产物数百个,制成单方药物十余种,复方中成药近2000种,海洋药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200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
4 / 8
海洋与人类健康
增长了28.3%。
海洋生物医药技术的日渐成熟,成果的不断涌现,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
虾壳、蟹壳、鱼骨、鱼鳞、鱼内脏……这些在福建沿海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废弃物,被石狮华宝海洋生物化工公司拿来“变废为宝”,陆续研发并规模生产了海洋生物医药保健品30多种,成为世界最大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系列衍生物的专业化生产基地,日产氨基葡萄糖系列产品10吨,产品全部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市场,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50%以上。
“进入新世纪之后,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广顺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8.3%。
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沿海各省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
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占全国的37.6%,位居全国首位。据了解,随着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落户青岛,青岛市崂山区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已拥有海洋生物相关企业100余家,海洋生物产业年产值每年在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已逐渐形成了以黄海制药为龙头、华仁药业和爱德检测等为中坚的梯次发展的企业队伍,迅速形成了以海大兰太等20余个大项目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带。
5 / 8
海洋与人类健康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