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闯关检测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四川德阳模拟)西晋之初,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晋武咸宁二年(276年)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惠帝元康元年(291年)明确规定五品官以上的子弟入国子学,六品以下的子弟入太学。国子学的出现反映了( ) A. 门阀士族势力的兴起 B. 古代教育的专业化发展趋势 C. 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材料中“晋武咸宁二年(276年)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惠帝元康元年(291年)明确规定五品官以上的子弟入国子学,六品以下的子弟入太学”体现了教育日益贵族化,反映了当时门阀士族势力的兴起, A项正确。

2.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 C 本题考查唐代三省六部制。题干材料显示,唐代时宰相的行政级别有所降低,行政权力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皇权进一步打压了相权,说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所述变化并不会极大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中书省、门下省地位提高并不代表决策权扩大,故D项错误。

3.“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亦属少府……虽典几(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长官,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分值:85分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答案 C 据题干材料可知,两汉时中书令、尚书令只是九卿之一少府的属官,地位较低,魏晋以来,其地位有所上升,至唐代为三省官长,成为宰相,是中枢权力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中书令和尚书令的地位逐渐提高,故选C项。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B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材料并未体现三省制的曲折发展历程,D项错误。

4.(2018课标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河朔型 数量官员任免 (个) 7 纳 拥重兵以自藩镇自擅 不上供 立 驻重兵防骄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藩 驻重兵守边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疆 驻兵少防盗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赋税供兵额与功能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对唐代后期中央集权统治特点和影响的理解。观察表格,从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等基本情况看,除河朔型藩镇公开与唐中央对抗外,其他几类藩镇至少在表面上仍服从唐中央的政令,说明唐朝“安史之乱”后,虽然藩镇割据林立,但唐朝的政治统治并未结束,这表明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延续了唐朝的政治统治,故选D项。从材料看,不上供或少上供的藩镇占大多数,但并不能据此得出这一时期的藩镇控制朝廷财政收入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藩镇之间的争战,B项错误;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中央集权统治,C项错误。

5.(2019山西晋中联考)据有关资料统计,唐代前期长江下游18州进贡的丝织品有19种,唐代后期则达38种之多,其中以越州、扬州等地区的发展变化最为突出。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 A.南方社会比北方更稳定 B.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南方纺织业发展较迅速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后期南方进贡的纺织品的种类增多,这从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南方纺织业得到发展,D项正确。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A、B、C三项结论,排除。

6.(2019山西大同模拟)唐代陈鸿祖的《东城老父传》中记载,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卖白衫、白叠布(即棉布)行,邻比廛间”。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官营棉纺手工业技术先进 B.商品的买卖突破时空限制 C.棉布产量和运销数量较多 D.讽刺类长篇白话小说盛行

答案 C 由材料信息可知,唐玄宗时期,长安城内棉布交易普遍,这说明当时棉布产量和运销数量较多,故选C项。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流入市场,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品的买卖突破时空限制,故B项错误;《东城老父传》为文言传奇小说,故D项错误。 7.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答案 D 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时期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故D项正确。

8.(2018河南八市测评)中国传统社会曾出现过数次由中央政府颁布并推行全国的田制,如秦汉授田制、曹魏屯田制、西晋占田制、隋唐均田制。上述田制下的土地所有权属于 ( ) A.国家 B.自耕农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专题闯关检测(含解析)

专题闯关检测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四川德阳模拟)西晋之初,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晋武咸宁二年(276年)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惠帝元康元年(291年)明确规定五品官以上的子弟入国子学,六品以下的子弟入太学。国子学的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cr9q24fdo34ka295j7z7yqpo85se700d8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