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4讲“百家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9年 想 凶年免于死亡”“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提出保民、善待民众,民贵君轻 ③“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提倡仁义,反对过度剥削人民 史料二: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④“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加强自我修养 ⑤“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加强法治 [学会用史]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主张。这些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和实质是什么?

[提示] 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 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2)史料二体现了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儒学为何能在新加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提示] 儒学的自身价值和发展更新;在东南亚地区具有稳定性和历史渊源;政府的有效推动;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西方文化的缺陷为儒学提供再生的契机。

史论归纳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思想的比较

比较项 仁的思想 相同点 民本思想 人性论 不同点 目的 孔子 爱人 为政以德 性相近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性本恶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NO.3应用——对点训练·落实强化

1.(2017·海口调研)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

家( )

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2019年

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B [诸子百家在理论上“譬犹水火”,相互批驳对立,不存在求同存异,故A项错误;诸子百家“相生”“相成”,有相互融合的特点,故B项正确;诸子百家不都

为稳定统治服务,例如墨家,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最终达到同归,故D项错误。]

2.《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

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能够说明( )

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D [由“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和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的是一种理想

化的政治要求,故D项正确。]

3.(2017·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 )

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是墨家的主张,故A项错误;道家并不主张追求平等,故B项错误;道家虽然消极处世,“无所不容”,但绝不是与世完全无争,而是要缓和斗争,在“无为”的前提下达到统治的目标,故C项错误;根据“道法自

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可知道家遵循规律,和谐处世,故D项正确。]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

一、背景

2019年

1.客观: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采用黄

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要求,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

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二、主张

1.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概念阐释]

“三纲五常”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

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三、汉武帝的举措

1.思想:接受董仲舒的新的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大批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地方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

任官,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主要标准。

3.教育 (1)规定儒家“五经”为官方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易误辨析]

正确认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

家和阴阳五行家等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

(2)“罢黜百家”并不是禁绝百家。“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意味着只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

2019年

家和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NO.2理解——史料研习·史论归纳 核心问题一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史料一 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②法度

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史料二 董仲舒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最高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③“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④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史料三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⑤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学会读史]

史料主旨 史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信息解读 ①“《春秋》大一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思想统一的效果 史料二: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主张 史料三:董仲舒在君、民关系上的认识 ③“天子受命于天”→“君权神授” ④“观天人相与之际”→“天人感应” ⑤“屈民以伸君”→君贵民轻 [学会用史]

2019年

(1)根据上述史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提示] 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史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如何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提示] 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使君贵民轻,因而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史论归纳

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

①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②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③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④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⑤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⑥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

(2)评价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

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③“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

“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④“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改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

该弘扬。

核心问题二 董仲舒新儒学的历史影响

202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2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24讲“百家争

2019年想凶年免于死亡”“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提出保民、善待民众,民贵君轻③“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提倡仁义,反对过度剥削人民史料二:儒学对新加坡现代化产生的影响④“作为浸润在广大民众文化心理之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自发发生作用”→加强自我修养⑤“统治者以政策、律令形式自觉实施”→加强法治[学会用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covk19d6m06i7k4fff923x6i11g5t00ro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