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论》读后感
“君王须兼有狮子的凶残与狐狸的狡诈,为达政治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君主论》
《君主论》是一部颇受争议作品,却在政治学说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阐述的君主统治术思想,宣扬“政治无道德论”,又称为了后世学者攻击的目标。但我觉得,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君主论》产生有它很大的历史渊源,在现在也值得我们去品读和感悟。
在后人看来,《君主论》当中或许有不少不符合道德的观点。如《君主论》主张一个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事业或统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恶名,应该大刀阔斧,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那些非用暴力解决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义,伦理道德可以抛弃不管,因为目的高于手段。另外,还主张君主应当显得虔信宗教。使宗教在国家中占有显要的地位,这并不是因为宗教的真实性,而在于它是联系社会的纽带。在《君主论》中,一改以前公民最大利益的目标,追求政治至上的论调,开始大肆宣扬“政治无道德论”,崇尚君主统治术。在政治上,《君主论》甚至认为,只要政治稳定,可以牺牲一切利益,采取一切手段,必要时候可以牺牲公民利益。从这一点上看,《君主论》颠覆了以往的传统政治观,标志着道德与政治的分离,揭开权利政治理论的序幕。书中还指出,“关于人类,一般的可以这样说:他们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是伪装者、冒牌货,是逃避为难,追逐利益的。这些观点在不少后世学者看来都是颠覆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主张以一种极端的残暴的的方式进行统治。
虽然这本书总是被评价为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但是这本书应该被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细细琢磨而不是以现在的道德水平来衡量当时状况下的事情,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如普通大众一般觉得这本书是如此邪恶。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意大利国家权力分散,经济并不是发达可以直接抵御外敌。每个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维持一种政治生命,但是由于贵族和人民之间的以及贵族各党派之间长期冲突使得城市共和国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种冲突带来了暴政。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君主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国家的侠士需要的,是历史的产物。
在书中,马基雅维利也提出自己的终极思想,要在当下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这不似乎与他以前在共和国所宣扬的东西相差甚远。但马基雅维利其实是一个坚定的共和国支持者。“在生活中的一些相互矛盾的原则和制度之间,合理性也许不可能仅仅根据这个比那个更合理证明某种选择是正确的。”马基雅维利认为,一个国家究竟要使用哪种国体并不能简单的判别说这个体制比那个体制好就选了,而是应该符合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共和制这种之都只能在国家外部及内部环境和平安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而就意大利当时的秩序混乱,内忧外患的实际情况来看,万万不能选择共和制。只有建立君主专制的国家才能使得意大利统一、和平。“人民的道德如此彻底败坏,以致法律无力约束他们,这就有必要由一个皇族去建立具有完全的与绝对的某种最高权力。”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马基雅维利主张那时的意大利推行君主专制,依靠强有力的王权推翻罗马教会的控制,打击封建贵族的势力,结束封建割据时代,实现民族统一。在这里,马基雅维利忽视了人民的作用,对人民进行欺骗,镇压各种在现在看来也在以前看来毫无道
德的举动是错误的。这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君主制在当时不失为一剂良药,它能维护社会秩序,但是它却不是最好的政体。它能以暴力的方式解决混乱,却不能像共和制一样使一个国家长期安稳兴旺。因此,马基雅维利也明确指出,在实现意大利统一后就实行共和制。
总的来说,《君主论》并非一本充满邪恶言语的书籍,而是一本蕴藏智慧与爱国思想地书,一本值得我们品读的巨作。
【读后感】《君子论》_155082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