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P26-28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1. 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

来的现实基础。

1) 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被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

① 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其中一部分是人类活动未触及的自在自然,另一部分是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然。

② 人类社会是在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人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2)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①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实在性的自然基础。

② 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自然界。

3) 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人类具

有了自己实践的存在方式。

① 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 ② 人不是单纯的自然存在物,更是主要的社会存在物。

③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始终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社会过程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关系。

4) 实践使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在总体上更深刻、更全面地依赖自然和社会的物质运动规律。

① 如果离开了社会实践,抽去社会性这一环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变成了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可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和谐统一。

② 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2.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的钥匙。

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以浓缩的形式包含着全部社会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 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若是不当的实践活动,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环境问题;而适当的实践活动,会协调好人与自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构建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

四、自然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P103

1.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2.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

产。

3. 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4.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

的必要条件。

5. 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

五、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生态评判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人化,自然界成为人类社会的一部分,自然史成为人类史的一部分。环境问题、生态危机是资本的逐利本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社会问题造成的,是社会危机,环境问题的解决,最终要克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六、第二章第二节“价值及其特性”P80-86页。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价值主观主义的错误(夸大主体性、否认客观性) (一)“价值及其特性”(P80-86)

1.价值的定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程度的关系范畴,是指具体历史过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也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2.价值的特征

(1)主体性: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直接同主体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1) 价值关系的形成要以主体的需要为中介。

(2) 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3) 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

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2)客观性:

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 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3)社会历史性

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被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

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4) 多维性:事物多方面的属性,人多方面的需求,使事物的价值体现出多维性。

(二)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指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或者说,是人的意识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可以说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一致;

价值,人的需要及需要的满足复杂多样,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也就各不相同,必须有一个标

准去衡量人的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和合理。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真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必须如实地、准确地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品格。

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应当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科学精神,“科学给人以力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即“求真”。 人文精神,“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即“求善”和“求美”。 首先,科学精神反映的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而人文精神追求的是人们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摒弃一切虚伪的价值取向。而真理和价值在现实意义中是辩证统一的。 其次,要是我们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结果将是造成了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或不懂技术却奢谈人文的“边缘人”。 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就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就要求我们把人们的根本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认识和发展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的重要目标。

(三)价值主观主义的错误(夸大主体性、否认客观性)

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直接同主体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主体的需要、

能力、评价等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价值既不是一个实体范畴,也不是一个属性范畴,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表明主客体之间一个特定

关系方面的质,方向和作用。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存在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因此价值的特性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价值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价值是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统一。我们在研究价值特性的时候,不能只看到客观性,忽视其主体性,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也不能只看到主体性,忽视其客观性,犯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我们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全面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七、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的五种职能、特点及现实应用。

(一)价值形式演变的四个阶段:

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产生:

货币的产生使整个商品世界分化为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具体商品,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使用价值:一极是货币,它们只代表商品的价值。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发展成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的矛盾。货币的出现,有利于解决商品交换的困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但是,货币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反而使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二)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三)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定义:

(1)货币流通规律:指为了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流通中需要一定数量的货币。决定一定时间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这就是货币流通规律。

特点: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2)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3)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关系:

当通货膨胀时,要减少货币流通,方法一般为财政政策:如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或者货币政策,如增加利率等等;通货紧缩时要增加货币流通。

(四)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用货币来衡量商品的价值——只需要用想象中的观念形态的货币。

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相互区别: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商品的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货币 表现形式。?

相互联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3)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贮藏起来。 (4)支付手段,指在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或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的职能。

(5)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中充当货币的各项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五种货币职能的关系: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化身发挥作用,这实际上是货币职能在世界范围的延伸。货币的五种职能是有机地联系着的,它们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在货币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贮存手段是潜在的流通手段,与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紧密联系。支付手段的出现以前三种职能的发展为前提,是基于流通手段与贮存手段职能的发展而发展。世界货币职

1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P26-28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1)在实践过程中,物质世界被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①自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cm5g0qwvt036aw5tvxo0daes3y30z00x2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