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者,狱具,胄以法当流。帝曰:“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卖狱.耶?”胄曰:“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既属臣,敢亏法乎?”帝曰:“卿自守法,而使.我失信,奈何?”胄曰:“法者,布大信于人,言乃一时喜怒所发。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于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若阿忿违信,臣为陛下惜之。”帝大感悟,从其言。迁尚书左丞。矜其贫,特诏赐钱十万。(节录《新唐书·戴胄传》) ..[注]①干局:才干气度。②簿最:公文簿册的总括提要。③刑:通“型”,典范、规范、规定。④取调:指被选荐者获取委任。
23.对下面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校尉与无忌罪均 均:相同 .
B. 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 当:判罪 .C. 陛下登杀之 登:立即 .D. 矜其贫 矜:怜悯,同情 .2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帝大感悟,从其言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B. 朕诏不首者死,而今当流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大理,人命所系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D. 陛下以一朝忿将杀之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25.以下叙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戴胄援引法律,犯颜直谏。他认为封德彝定长孙无忌及监门校尉的罪轻重失当,
所以固请太守复议。
B.戴胄引“虽误皆死”的法律,劝太宗不该姑息长孙无忌的罪行而是重罪轻罚,更
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异罚。 C.对“诈得者”,太宗诏“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当流”,因而触怒太宗;面对
太宗的责难,他据理力争,终使太宗“感悟”。
D.戴胄认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让长孙无忌以功抵罪于法无据,而圣旨“不首,罪
当死”是感情用事,作为执法的依据有不妥之处。
26.下面是对原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所坚持的人君也不能
以言代法的思想。
B.文章通过记叙戴胄两次驳奏,赞扬戴胄依法办案的精神和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的民主思想。
C.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表现了唐太宗从善如流和宽宏大
量的明君风范。
D.文章通过记叙唐太宗两次采纳戴胄意见的事例,歌颂了唐太宗勇于纳谏、屈己重
法的美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2分)
四(12分)
2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
译文: (2) 既属臣,敢亏法乎?
译文: 28. 默写(任选三题)。(6分)
(1)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3)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 。 (王安石《梅花》)
五、作文(60分)
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人的尊严靠财富。” 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人的尊严靠法制。”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人的尊严靠知识。” 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人的尊严靠思想。”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请以“尊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① 立意自定。
② 文体自选。 ③ 题目自拟。
④ 不少于700字。
职高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30分)
1、 B 2、C 3、A 4、B 5、C 6、 B 7、 D 8、B 9、B 10、B 11、 A 12、B 13、 D 14、A 15、B 16、A 17、B 18、C 19、A 20、D
21、D 22、A 23.B(当:应当,应该)24.C(A.其: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还是 B.而:人称代词,你/连词,却, C.所:助词,同后面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构成名词性短语“所……的” D.以,介词,由于/介词,用)25.C(A.戴胄是反驳封德彝的判决,非犯颜直谏,亦无固请太宗复议。B.太宗曰:“朕安得阿亲戚!”表明太宗无姑息无忌情案。D.非“于法无据”,而是“不可谓刑”。)26.A(B.“民主思想”——拔高了人物,且概括不全。C、D弄错了原文的重心。) 27.(1)如果只是处罚长孙无忌,却处死监门校尉,(这样判决)不能说是符合法律规定。(2)既然已经交给我处理,我敢破坏法律吗?属,通“嘱”,托付,请托。亏:毁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