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金现金流量表构成及财务评价指标(融资后)
序号 项目 1 现金流入 1.2 销项税额 1.3 补贴收入 计算方法 1=1.1+1.2+1.3+1.4+1.5 一般已知 补贴收入是指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 固定资产余值=年折旧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营运期)+残值 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原值-残值)÷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残值=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 各年投入的流动资金在项目期末一次全额回收 2=2.1+2.2+2.3+2.4+2.5+2.6+2.7+2.8+2.9+2.10 建设期和运营期各年投资中的自有资金部分 借款本金=长期(建设期)借款本金+流动资金借款本金+临时借款本金 利息=长期借款利息+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临时借款利息 一般已知 一般发生在运营期的各年 一般已知 应纳增值税=当年销项税额-当年进项税额-可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 增值税附加=增值税×增值税附加税率 有些项目运营期内需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率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经营成本(不含进项税额)-折旧费-摊销费-利息-维持运营投资(计入总成本的)-增值税附加+补贴收入 利润总额=营业收入-总成本-增值税附加+补贴收入 各对应年份1-2 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累计值 第t年折现系数:(1+i) 各对应年份3×5 各年折现净现金流量的累计值 -t 1.1 营业收入(不含销项税额) 年营业收入=设计生产能力×产品单价×年生产负荷 1.4 回收固定资产余值 1.5 回收流动资金 2 现金流出 2.1 项目资本金 2.2 借款本金偿还 2.3 借款利息支付 2.4 流动资金投资 经营成本 2.5 (不含进项税额) 2.6 进项税额 2.7 应纳增值税 2.8 增值税附加 2.9 维持运营投资 2.10 所得税 3 所得税后净现金流量 (1-2) 4 累计税后净现金流量 5 基准收益率 6 折现后净现金流量 7 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 基于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的财务评价指标 1)常见指标:净现值(FNPV)、内部收益率(FIRR)、静态投资回收期或动态投资回收期(Pt或Pt`)。静态投资回收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出现正值年份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净现金流量); (大于基准投资回收期) 动态投资回收期=(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出现正值的年份-1)+(出现正值年份上年累计折现净现金流量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当年折现净现金流量) (大于项目寿命期即可) 内部收益率=FIRR=i1+(i2-i1)×〔FNPV1÷(|FNPV1|+|FNPV2|)〕 2)财务评价:净现值≥0,项目可行;内部收益率≥行业基准收益率,项目可行;静态投资回收期≤行业基准回收期,项目可行;动态投资回收期≤项目计算期,项目可行。反之不可行。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构成及评价指标(融资后)
序号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营业收入 (不含销项税) 增值税附加税 总成本费用 (不含进项税) 补贴收入 利润总额(1-2-3+4)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5-6) 所得税=7×% 净利润(5-8) 计算方法 年营业收入=设计生产能力×产品单价×年生产负荷 增值税附加税=增值税应纳税额×增值税附加税率 总成本费用=经营成本+折旧费+摊销费+利息支出 年摊销费=无形资产(或其他资产)/摊销年限 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流动资金借款利息+临时借款利息 一般已知 利润总额=(1-2-3+4)(如果上面都含税,此处减去增值税) 利润总额中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部分 应纳税所得额=(5-6) 所得税=(7)×所得税率 净利润=(5-8)=利润总额-所得税 上一年度末的未分配利润 可供分配的利润=(9+10) 10 期初未分配利润 11 可供分配的利润(9+10) 12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9×% 按净利润提取=9×% 13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11-12) 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11-12) 14 应付投资者各方股利 按约定比例计算(13×%) 亏损年份不计取 未分配利润一部分用于偿还本金,另一部分作为企业的积累 未分配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应付各投资方的股利 式中:未分配利润按借款合同规定的还款方式,编制利润与利润分配表时,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则该年的未分配利润全部用于还款,不足部分为该年的资金亏损,并需用临时借款来弥补偿还本金的不足部分。 第二种:未分配利润+折旧+摊销费>该年应还本金,则该年为资金盈余年份,用于还款的未分配利润按以下公式计算:该年用于还款未分配利润=当年应还本金-折旧-摊销 该年用于还款未分配利润=当年应还本金-折旧-摊销 15 未分配利润 (13-14) 15.1 用于还款利润 剩余利润(转下年期初未分配利15.2 润) 剩余利润转下年期初未分配利润=15-15.1 (15-15.1) 16 17 息税前利润(EBIT) 息税前利润(EBIT)=(利润总额+利息支出)=5+利息 (利润总额5+利息支出)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息税前利润+折旧+摊销) =16+折旧+摊销 基于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财务评价 1)主要评价指标:总投资收益率(ROD)、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2)相关计算公式:总投资收益率(ROD)=[正常年份(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总投资]×100%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正常年份(或运营期内年平均)净利润/项目资本金]×100% 3)财务评价:总投资收益率≥行业收益率参考值,项目可行;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行业资本金净利润率,项目可行
第二章 多方案选优
1、价值工程:案例四
解题思路
价值工程理论的目的: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的功能,即达到所需功能时应满足寿命周期成本最小。
1)利用价值工程进行多方案选优的解题思路如下: ①确定各项功能的功能重要系数:
运用0-1评分法或0-4评分法对功能重要性评分,并计算功能重要性系数(即功能权重);
②计算各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
根据专家对功能的评分表和功能重要性系数,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
③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FI):
各方案的功能指数=该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Σ各方案加权得分;
④计算各方案的成本指数(CI):
各方案的成本指数=该方案的成本或造价/Σ各方案成本或造价;
⑤计算各方案的价值指数(VI):
各方案的价值指数=该方案的功能指数/该方案的成本指数;
⑥方案选择:
比较各方案的价值指数,选择价值指数最大的为最优方案。
2)利用价值工程进行成本改进的解题思路如下: ①计算各项功能的功能指数FI FI=该功能得分/Σ各功能得分
②计算各项功能的成本指数CI
CI=该功能的成本或造价/Σ各功能的成本或造价
③计算各项功能的价值指数VI
VI=该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该功能项目的成本指数
④确定各项功能的目标成本F
目标成本F=该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总目标成本
⑤确定各项功能的成本降低期望值△C,把成本降低额大的功能作为首要成本改进对象 △C=目前成本(改进前的成本)-目标成本
2、最小费用法 (现值或年值最小): (现值适用寿命期相同,年值适用于寿命期不同)案列十五 3、费用效率法 (费用效率最大为优) CE=SE÷(IC+SC) SE年度系统效率(收入) 案例九
IC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SC年度使用成本(维持费) LCC= IC+SC (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4、综合评价法(加权评分法)案例三
5、决策树 案例十 十一 先从二级决策点做出决策 6、网络优化法 案例十四
1、赶工的原则
①在关键线路上赶工;(在赶工的过程中允许其他线路成为关键线路,但一旦是关键线路须始终保持) ②有赶工潜力的; ③赶工费少的;(注意:赶工费小于等于工期罚款额;直接费率的增加小于等于间接费率的减少) ④赶工后质量有保证。
2、费用优化的原理及解题思路
1)网络计划所涉及的总费用由直接费和间接费两部分组成。直接费由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费组成,它随工期的缩短而增加;间接费中包括管理费等,它随工期的缩短而减小。两者进行叠加,必有一个总费用最少的工期,这就是费用优化所要寻求的目标。
2)费用优化的基本思路:不断地在网络计划中找出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用率)最小(小于等于间接费用率)的关键工作,缩短其持续时间,最后求得工程费用最低时相应的最优工期或工期指定时相应的最低工程费用。
3)费用优化的步骤
①计算正常工作的工期和关键线路。 ②计算各项工作的直接费用率。
③在关键工作中找出直接费率(或组合直接费率)最低(低于或等于间接费率)的一项关键工作(或一组关键工作),作为压缩的对象,压缩后的工作持续时间不能小于最短工作持续时间。 ④压缩被选择的关键工作(或一组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压缩后必须保证所在的关键线路仍然为关键线路。 ⑤计算关键工作持续时间缩短后的总费用值。
⑥重复以上步骤③~⑤,直至计算工期满足要求工期或被压缩对象的直接费用率(或组合直接费率)大于工程间接费用率为止。
7、影响因素方程的应用 案例五
(1)考试要求:掌握影响因素方程在施工、设计方案选优中的应用。 (2)解题思路
1)确定施工方案、设计方案所需的评价指标;(如:工程成本) 2)分析影响评价指标的各种因素;(如:人、材、机、管理费、规费、税金) 3)根据题意,列出影响因素方程;(如:工程成本=人+材+机+管+规+税) 4)解析方程,计算评价指标的数值; 5)根据评价指标的大小,选出最优方案。(如:成本最低,方案最优)
实际利润率=实际利润额÷实际成本额 (案例一) 成本利润率=实际利润额÷实际成本额 产值利润率=利润额÷产值(总造价)
第三章
基础知识点:施工定额与预算定额
施工定额
人工时间定额=工序作业时间+规范时间 工序作业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
规范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不可避免中断时间+休息时间
施工机械台班产量定额=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工作班纯工作时间
=机械1H纯工作正常生产率×工作班延续时间×机械时间利用系数
预算定额
人工时间定额=基本用工+其他用工(超运距用工+辅助用工+人工幅度差) (此处基本用工即为施工定额的人工时间定额)
施工机械耗用台班=施工定额机械耗用台班×(1+机械幅度差系数)
基础知识点:施工图预算 基础知识点:设计概算
修正概算指标=拟建工程预算指标+(换入结构指标-换出结构指标) 拟建工程预算指标=类似工程单方造价×综合差异系数
注:先计算拟建工程预算指标,再对结构差异部分修正。不能先修正类似后再乘以差异系数
基础知识点 综合单价(部分费用综合单价)
清单综合单价=完成清单项目所需的方案总费用/清单量 其中:
方案总费用=∑(完成清单需要的方案量×相应的方案单价) 例:
挖基础土方综合单价=
综合单价分析表中
数量=方案工程量÷清单工程量 合价=单价×数量
假如定额单位为10m2 则数量=(方案工程量÷10)÷清单工程量 后面人材机单价为10m2的单价 方式不变
假如定额单位为m2, 而清单工程量单位为m3,则数量=方案工程量m2÷清单工程量m3
合价计算
(完整版)造价工程师案例公式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