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苏南经济发展与外来人口增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08.05.028

2008年第5期

第29卷

Northwestpopulation

苏南经济发展与外来人口增长

(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南京210097)

摘要:2005年苏南地区凭借着占全国0.29%国土面积、1.7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26%的GDP,2000-2005年苏

南人均GDP以15%以上的年速增长。苏南地区的良好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得益于苏南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农民工是苏南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南也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最早、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现在苏南的出生人口越来越少、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劳动力严重缺乏。2000-2005年苏南年平苏南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吸引了大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4‰,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

量的外地劳动力。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表明,苏南流入人口占苏南居民人口的比重由5年前的22%增长到28%。流动人口为苏南市政建设、经济建设提供了38%以上的贡献份额;同时2000-2005年苏南流动人口年均增长6.7%。也加剧了公共资源的紧张程度。关键词:流动人口;苏南地区;社会经济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672(2008)05-0074-05

收稿日期:2008-06-11

基金项目:江苏教育厅哲学社科基金项目《苏南农民工的就业状态、社会保障研究》课题06SJB840006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黄润龙(1952—),男,江苏苏州市人,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人口社会学。

苏南泛指江苏省南部地区,具体指长江以南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个城市及其所属的12个县级市、31个市辖区、2个县,下辖308个镇、161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乡。苏南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腹地,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海陆空交通方便,以长江和沪宁铁路为主动脉,深受上海经济发展辐射的影响,经济基础良好,市场化程度高,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苏南人口密度大、工业企业密集、环境承载压力弱。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先后经历了乡镇企业发展、承接浦东开发、经济国际化等发展阶段。

本文提到的外来人口是指离开本乡镇街道到外乡镇街道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

一、苏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苏南经济圈产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发达,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工业区之一。2005年苏南地区生产总值为114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苏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提升,2001—2006年分别为

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苏锡常城市圈,以三个特大城市为核心,以沪宁走廊为主轴,呼应上海,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其在上海国际性大都市中的地位和作用。

苏南地区土地面积为2.8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29%,占江苏、长三角土地的27.3%、25.5%;苏南地区耕地96.7万公顷,占全国耕地的0.78%,占全省耕地的26.5%;2005年11月苏南地区常住人口为2275.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74%,全省人口的

4.97%、5.22%、5.76%、6.00%、6.26%、6.44%。按照规

划,苏南要形成两个城市圈:南京城市圈,以长江为主轴,东西伸展,南北呼应,形成由南京辐射到镇江、扬州的环状放射式城镇空间格局,提高南京作为全·74·

31.4%;人口密度为810人/km2,高于江苏平均密度

729人;2005年苏南人均耕地不足0.64亩,低于江苏及全国平均水平(0.76亩、1.42亩)。但是,2005年苏南地区完成了11417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6.26%,占同期全省、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的62.6%、33.7%。2005年苏南5市完成了外贸出口额2092.6亿元,占全省、长三角和全国的92%、42%和15%,经济总量领先于长三角和江苏省。

1.从经济发展总量看。2005年苏南5市GDP总

宁、和超过了上海(9144亿元)、杭州湾7个城市(杭、

绍、嘉、湖、台、舟)的GDP(10121亿元)。其中苏州的

GDP为4027亿元,仅次于上海,居长三角16个城市

第2位;无锡、南京GDP分别为2805、2411亿元,居

Vol.29No.5(123)2008

Northwestpopulation

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第4、镇江GDP为6位,常州、

2008年第5期第29卷

快速发展的经济吸收了大量的流动人口,对昆山市的调查表明,地方工业总产值与外地流入人口增长呈现高度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

1303、872亿元,居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第9、13位。

2.从人均GDP看。2005年11月苏南5市人均GDP为50508元,为同期全国人均GDP的3.61倍,

全省平均水平的2.01倍,比长三角平均水平高无锡以人均GDP66766、23.2%。其中苏州、62323元

超过上海市,雄居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之首,南京、常州、镇江的人均GDP分别为40887、37207、32597元,居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之第6、7、10位。二、三3.从产业产值结构看。2005年苏南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2.7%、全60.5%和36.8%。与全国、省、长三角地区同期平均水平相比,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比长三角、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1.4、4.8、9.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于长三角、全省、全国平均水平5.2、3.1、1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比长三角、全国平均水平低3.8、3.4个百分点。这说明苏南已经由鱼米之乡转变为工业型、制造型社会,2005年苏南的第二产业、工业产值占全国8.0%、8.3%。

与长三角16城市间的差距比较明显。长三角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在5%以下的城市仅有6个,除了上海,就是无锡、苏州、南京、常州和镇江。长三角第二产业比重超过60%的6个城市中有4个在苏南,分别是苏州(66.8%)、镇江(61.4%)、常州(61.1%)、无锡(60.4%);长三角第三产业比重在

0.999)。投资驱动和低成本劳动力数量扩张导致制

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而工业产值的增加、制造和建筑业的发展又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和社会闲散劳动力。

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工是苏南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农民进城从事第二、三产业不仅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身的需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急剧增加,为了有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苏南很多地方提出开放性大人口的观念,提倡人口合理的流动和迁移。广纳人才,善待外来人口,鼓励外来人口对苏南经济社会建设做贡献。

苏南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最早、最好的地家庭规模小,21世纪以来出区,该地区出生人口少、

现了户籍人口的零增长和负增长,劳动力严重缺乏。

2000—2005年苏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2.20‰、1.25‰、1.08‰、0.40‰、1.16‰、1.63‰,年平均仅为1.54‰,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左右。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1.0。苏南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建

筑业制造业的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于是越来越多的外地毕业生、外地劳动力、外地农民工逗留于苏南地区。

三、苏南地区流入人口的数量及其结构研究苏南不仅传统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以微电子、信息、光纤通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也比较突出。为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经济增长先进制造业”作为区域的新形势,苏南地区适时将“

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先后提出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这些战略有效地促进了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工文化素质、知识结构能否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为此下文将对苏南农民工的结构进行深入地分析。

40%以上的4个城市,其中2个在苏南,分别是南京

(46.3%)和无锡(40.2%)。显然,苏南地区的产业结

构调整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4.2000—2005年苏南人均GDP的变化。2000年苏南GDP为4815亿元,占江苏省的56%,2005年苏南GDP为11417.3亿元,占江苏GDP的62.6%,即2000—2005年苏南年均GDP增长率为18.9%。而2000年苏南人均GDP为22297元,2005年增长到50508元,平均每年增长了17.8%,快于全

无省、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5.8%、14.6%)。在苏州、

锡、南京、常州人均GDP年增长速度分别高达20.1%、17.6%、16.7%和16.1%。

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苏南地区人口控制得比较好,当地劳动力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于是外地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入,并且不断地落地生根,暂住、流动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显然,苏南地区的暂住人口、流动人口数量及构成与该地区社会经济状态密切联系。

二、苏南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

Vol.29No.5(123)2008

1.苏南流入人口占居民比例

2000年11月苏南2463万居民中,流入人口占

居民的22.4%,该比例低于上海(33%)而高于浙东

苏南550万流入人口(18%)和全国平均水平(11%)。

占全省流入人口的60.5%;苏中3市流入人口161万仅占全省17.7%、占当地居民的9.5%;苏北5市流入

·75·

2008年第5期第29卷

Northwestpopulation

即每年平均苏州迁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1.6%。

口是自然增长人口的28倍,而非正式迁移人口年增长率又是迁移人口年增率的42倍。暂住人口增长快、信息少、流出无记录等特点,给苏州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困难,也给苏州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问题。如果考虑流动人口,则苏州市的所有人均指标都将下降38.3%,或者说苏州市流动人口为苏州市政建设、经济建设提供了38%以上的贡献份额;同时,流动人口也加剧了苏州自然资源和公共社会资源的紧张程度。若考虑流动人口,

占当地居民人口199万,占全省流入人口的21.9%、

的6.3%。流入苏南的人口中,外省市流入人口203.9万,略多于1/3,县内乡镇间流动人口183.1万,接近

1/3,本省他县流入人口163.4万人,略少于1/3。

2.2000—2005年苏南流动人口的变化情况2005年11月我国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江

苏实际抽取了0.81%的样本,按实际抽样进行各地区

复权处理后分析表明,2005年11月江苏全省、苏南流入人口分别为1078万、761.6万人(表1),比2000年调查的流动人口分别增长169万、211万,占全省居民、苏南居民人口比重也由2000年的12.5%、

22.4%增长到2005年的15.2%、27.9%,2000—2005

年江苏省流入人口由2000年的910万人增长到

2005年苏州市8488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就不是每

平方公里715人,而是1160人,市区密度超过2216

人,人口密度超过北京、天津市,直追上海;苏州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也将不是每人0.574亩,而是0.354亩;人均GDP不是66766元,仅是41189元。

表2

1078万,5年增加了18.5%,年均流动人口分别增长

3.45%。而2000—2005年苏南流动人口5年内增长

了38.4%,年均流动人口增长6.71%。而同期苏中、苏北流动人口年平均减少1.9、3.0%。以上事实说明苏南的经济随着流动人口增长而增长。在苏南地区,苏州、常州的流动人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自

2001—2005年苏州市人口变动

户籍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净迁入暂住人口暂住/户籍自增率净迁率暂住人口增加率(人)(人)(人)(人)(%)(‰)(%)(%)20015805252-223620025838599-1566200359096562004598851020056073101平均592302428234372487157277392772895834710507401706663258969732586523771297247541018.129.243.854.462.141.8-0.39-0.270.081.121.170.350.490.641.211.291.270.9911.3015.1211.328.5611.551980年以来江苏累计少生了4000万人,但不到10

年时间,最保守的估计外来人口就超过了1000万,

以极快的速度填补了这个空缺。

表12000—2005年江苏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及其占居民比重的变化2005.11,万人小计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苏南苏中苏北男女4786687709220912005.11,比重,%小计男女1078.2164.2144.1147.3256.849.2761.6145.9170.7537.883.373.676.8132.223.4389.267.880.8540.380.870.570.6124.625.9372.478.189.915.225.226.230.632.918.227.99.266.1815.525.526.631.934.117.828.69.175.9115.024.825.829.331.818.727.29.346.4400-05%3.453.263.9210.4911.16-0.646.71-1.94-3.002000.11.1人数比重,%资料来源:苏州市统计局,2006年

2005年苏州5市7区分析表明,第二产业地区

生产总值与暂住人口的关系最为密切,当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人民币,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增加850人(r=0.997),而本地区暂住(流动)人口将增加1430人(r=0.997)。

四、苏南地区农民工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农民工作为暂住人口进入城市以后,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如经济收入低下,劳动强度大,受歧视,自尊心被伤害,社会保障程度低下,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参与权利被剥夺。农村剩余劳动力整体转移无序而不彻底,就业部门狭窄,转移速度缓慢,就业结构滞后。尽管城市户口政策已经松动,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能同工同酬同权,农村劳动力入城后难以享受城市居民子女入学、就业保险等相关待遇。此外,农民工文化素质低、教育培养成本高,城市适应能力差,入城后带来的交通、治安、环境污染等方面治理成本高。

910.0139.8118.989.5151.350.8550.3160.8198.812.4622.8223.3823.6922.2817.8722.49.526.31注:2005年资料源于1%人口抽样调查,已按实际人口进行复权处理;2000年资料源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3.2001—2005年苏州市人口发展态势

苏州市是苏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比较完善的暂住人口登记资料。苏州市包括沧浪、平江、金阊、吴中、相城、高新虎丘、工业园7区和常熟、张家港、昆山、吴江和太仓5县级市。2005年年末常住人口为607万人(表2),占苏南地区人口的26.68%,暂住人口或流动人口377万,已占户籍人口的62%。

2000-2005年苏州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0.35‰,人口年迁移增长率为0.99%,而暂住人口(流动人

·76·

1.进城农民在城市处于边缘状态

对来到城市中生活、就业的农民而言,进城的成

Vol.29No.5(123)2008

苏南经济发展与外来人口增长

DOI: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08.05.0282008年第5期第29卷Northwestpopulation苏南经济发展与外来人口增长黄润龙(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南京210097)摘要:2005年苏南地区凭借着占全国0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cdfs4typb3pebe0io3703gjy5zcvb00lr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