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孙 煖
【摘 要】摘要: 随着国务院和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评价一所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2016届吉林省本科高校毕业生开展的调研,围绕毕业去向、就业率、就业单位性质、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等几个维度对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论证明,我省各高校近年来,尽管在就业率的表现上略显不足,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有了很大幅度提升的。 【期刊名称】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4)012 【总页数】4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2013年底,政府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教学厅函〔2013〕25号),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发布工作,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价,通过多种有效方式,进一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互动”。这体现出政府部门对高校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经济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毕业生虽然在人数上逐年突破新高,但是单纯从就业率的数据去估算,高校毕
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是相当喜人的。不过,不得不意识到的是,我国现阶段还存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高校毕业生无法及时更新知识、提升能力、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1]。因此,在衡量一所高校的教育教学是否能够满足时代需求和经济发展,不能只看就业率这一项“量化考核”标准,更应该全面科学地探索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吉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包括就业率、薪酬及薪酬满意度、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和离职率,发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和社会需求之间的问题和潜在的调整方向[2],我们做了针对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调研。
一、调查背景
(一) 调查规模
本次调查回收本科毕业生有效样本共1.7万,覆盖学校层次包括211本科院校、非211公办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独立学院;覆盖56个本科专业。 (二) 调查时间和方式
本次调查的时间是2016年10月~12月,采用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三) 调查对象
本次对吉林省2016届高校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 (四) 调查问题
本研究对2016届高校本科毕业生毕业三个月后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研究的问题包括以下七个方面[3]: 1.就业状况 2.升学情况
3.出国/出境情况 4.自主创业/创业教育 5.未就业情况
6.对母校满意度和推荐度 7.对母校人才培养的评价
二、调查结果
(一) 毕业去向及就业率
吉林省本科高校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内工作的占60.55%,自主创业的学生占2.03%,选择国内升学的毕业生占9.81%,出国出境的占1.46%,就业率达到了78.08%,有21.92%在调查的时段处于未就业状态,见表1。可见,我省的本科生就业率不算太高,这也不排除有些学生存在离职再就业的情况。 (二) 就业单位性质
就业单位的性质和层次与毕业生的母校层次与性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其相关程度并不一定存在完全的正相关。就目前吉林省内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与层次来看,有过半数的学生选择了民营企业。可以说,不同性质的单位提供给劳动者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同时,也为劳动者提供着不同的社会属性,不同的职业和工作岗位也享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因此,毕业生在什么性质和层次的工作单位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就业质量的高低。 调研结果显示(见表2),2016届毕业生中有50.18%的学生在民营企业就业,同时,在其他企业就业的有27.40%,这也是由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决定的,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发展起来,使得更多的毕业生愿意到优质的民营企业供职;而党政机关、高中初等教育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就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