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析四种课堂形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析四种课堂形式

作者:石亚麋 孙园园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04期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教学形式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高校在传承、发挥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优势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第二、三、四课堂教学培养方案,不断强化四种课堂形式之间的联系,实现四种课堂教学协调发展。本文分析了四种课堂教学形式、优势以及不足,探讨了高校四种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完成高校优质育人的光荣使命,实现同社会共赢。 【关键词】高校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 一、第一课堂教学

第一课堂教学,其目标是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知识、理论知识。因此,第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重心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科学理论知识的过程。

第一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教学形式,第一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由于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作为主导地位,因此教师需结合所授教学内容的性质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结构紧凑,节奏轻快[1]的教学方法。

各大本科院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科学知识、理论知识的能力,且在教学观念上,把课堂传授科学理論知识作为首要任务,因此第一课堂教学占计划内课时比接近60%。第一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学生配合,教学效果与教师所采用的方法息息相关。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因此教师在课堂,特别是第一课堂教学上需要研究如何能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林升乐老师提出的课堂教学行为“十要”[2]即善于“有声”、“无声”、“激情”、“控情”、“重视”、“忽视”、“增添”、“删减”、“自信”、“自愧”,为我们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提供了方向,特别是要善于“激情”,教师课堂教学,若没有教的激情,就没有学的激情。教师应带着饱满的情绪,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使学生以情治学,以情修身,以情化才。

第一课堂教学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最大化的知识量,大幅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但是,第一课堂教学侧重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内容单一[3],其培养方案只能解决普遍性,解决共性的问题,不能注重学生的个体性[4];并且易出现教师过度依赖讲授法,忽略与其他方法的结合,导致运用不当,造成“注入式”、“满堂灌”,影响乃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第二课堂教学

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第二课堂教学的建立和完善,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一个积极有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方式[5]。

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则不在作为主导,而是学生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的方式获取改造世界的知识,即掌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知识。与第一课堂教学的联系是,第二课堂教学进行的实验、实践、实训是在完成第一课堂科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第二课堂教学中,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验、实训、实习,老师则从旁辅佐。

第二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或搭建模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训教学则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训练的教学环节,通过模拟项目、模拟案例、模拟产品等方法,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技能;顶岗实习中,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了解职业、将校内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换,增长实践工作能力,提高社会沟通能力和适应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6]。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的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目前,第二课堂教学课时在高职类院校中可达计划内课时的45%。

第二课堂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实践、实训以及实习模式的培养,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明白理论知识和就业实际的关系,同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定位更加明确,达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要”这一培养目标和定位。 三、第三课堂教学

第三课堂不占计划内课时,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策划、组织、开展的仿真社会的各种社团活动,教师可以参与,从旁指导,或是以评委身份融入进行点评。其培养目标和优势在于帮助青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培养或拓展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即“多能”,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恰恰是厚基础、宽口径、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第三课堂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学社团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在活动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精神;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学生能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能力的认识和塑造社会形象的意思,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7]。 四、第四课堂教学

第四课堂教学是组织指导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中接受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样,第四

课堂教学不占计划内课时。开展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加深专业了解、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确认适合的职业,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提倡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实施进行实践活动。但是目前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存在内容以游览性质、志愿者活动或是勤工俭学等方式过于传统的实践活动,活动范围狭小、专业性不强,没有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实践预期效果小;其次,学生实践参与性差,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让些许学生盲目追求专业成绩高分,轻视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实践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仅仅是为了找个实习单位出具实践证明,应付学校完成相应的学分。

开展社会实践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高校需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学生整理素质。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的专业特色,开展专业就业实习、科技研发、企业挂职实习等新的实践形式。通过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8]。 五、结束语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的育人理念、育人机制、育人内容、育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人才,必须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及第四课堂的共同作用。高校教育的育人功能,需要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和第四课堂教学共同承载,四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整体。结合四种教育形式的教育因素,使四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实现高校育人功能[1]。 参考文献:

[1]朱玉.丰富课堂形式 提高学生注意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 [2]林升乐.对课堂教学“十要”的辩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1).

[3]陈胜利.面向共赢的高校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体系构建[J].科技经济市场,2014,(10). [4]彭放,刘安平,唐勤.以学院为整体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探索与实践. [5]郑芳,韩包海.基于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索和实践[J].科技信息. [6]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7-68.

浅析四种课堂形式

浅析四种课堂形式作者:石亚麋孙园园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7年第04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教学形式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高校在传承、发挥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优势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第二、三、四课堂教学培养方案,不断强化四种课堂形式之间的联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cclz8jkay3y3j84vsq02xzhu2kzfw009r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