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大洲分界线: 大洲 亚洲与欧洲 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 亚洲与北美洲 非洲与欧洲 北美洲与欧洲 北美洲与南美洲 南美洲与南极洲
下图中A图中①是白令海峡;B图中②是巴拿马运河;C图中③是曼德海峡;D图中④是直布罗陀海峡,⑤是苏伊士运河,⑥是土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丹麦海峡 巴拿马运河 德雷克海峡
⑤.七大洲濒临的大洋:
亚洲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北美洲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太平洋
南极洲濒临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濒临的大洋:北冰洋、大西洋;非洲濒临的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大洋洲濒临的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南美洲濒临的大洋:大西洋、太平洋。 ⑥.各大洲所穿过的特殊纬线: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回归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 南回归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欧洲、亚洲、北美洲。 南极圈穿过的大洲:南极洲 3.四大洋
①.基本概念: 名称 洋 海 涵义 海洋的 主体 部分,一般离大陆较,面积广阔,深度多在 2000 米以上。 大洋的 边缘 部分,面积和深度比海洋小得多,靠近大陆,由 半岛 或岛屿 与大洋隔离开来。 海峡 沟通 两个海域 之间宽度 较窄 的水道,通常是重要的海上航道。 ②.四大洋名称及其特征: 1 太平洋 大西洋 第二9300 印度洋 第三7500 北冰洋 最小1300 面积大小(万最大18000 平方千米) 其他主要特征 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③.大洋沿岸的大洲:
呈“S”形状,大部分在南半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球,全部位于东半球。 海冰覆盖,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面积最小、海水最浅的大洋 太平洋周围: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亚洲。 大西洋周围:欧洲、非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 印度洋周围:非洲、南极洲、亚洲、大洋洲。 北冰洋周围:北美洲、亚洲、欧洲。
4.地表形态变化:
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 运动 与 变化 之中。 火山 和 地震 活动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改变地表的形态。
5.大陆漂移假说:
①.创始人:大陆漂移假说是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拉提出。
②.证据:大陆轮廓的 相识 性;古动植物化石的相识性;深海探测及大地精密测量等。 ③.内容:“泛大陆”(被泛大洋所包为)—“碎块”— 七大洲、四大洋。
6.板块构造学说:
①.内容:岩石圈由 板块 拼合而成,全球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 亚欧 板块、印度洋板块、 美洲 板块、非洲版块和 南极洲 板块,其中 太平洋 几乎全部是海洋。
②.板块运动: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 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 ,多 火山 、 地震 。
③.利用板块学说解释裂谷、山脉等成因
7.世界有两大地震带:一是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二是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
气候
1.天气与气候:
2.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3.气温:
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 温度 ,常用 摄氏 度表示。
等温线:在同一水平面内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即是等温线。等温线越密集,表示该地的气温变化 越大 (越大或越小),等温线越稀疏,表示该地气温的变化 越小 (越大或越小)。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陆地上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午后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日出 前后。 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即为气温日较差。 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内气温最高的一个月的平均值与气温最低的一个月的平均值的差值即为气温年较差。
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般把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四次观测得到的气温的平均值作为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把一个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的平均值作为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把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的平均值作为年平均气温。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气温从低纬向高纬 降低 。地球上最炎热的大陆是 非洲大陆 ,最寒冷的大陆是 南极大陆 。
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的地方气温 低 ,海拔低的地方气温 高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 ℃。
气温的海陆分布规律: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 高 ,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 低 。 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 弯曲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 平直 。北半球陆地夏季等温线向北突出,海洋等温线向南突出。北半球陆地冬季等温线向南突出,海洋向北突出。 4.降水:
概念:从空中落下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的总称。
降水形成的两个条件: 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5.降水的三种类型:
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的阻挡,沿山坡“爬升” 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6.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规律:
7.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纬度因素)、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热量少,因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 降低 。 ②.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同—天白天获得的能量多,气温比夜晚高。
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大的地方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小的地方气温低;白昼长获得的太阳热量多,反之气温低。 ③.海陆分布:
气温: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夏季,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冬季,陆地气温 低 ,海洋气温 高 降水:近海迎风地区降水 多 ,近海背风地区降水 少 ,一般离海远的地区降水 少 ; ④.地形地势:
气温:山上气温 低 ,山下气温 高 ;阴坡气温 低 ,阳坡气温 高 ; 降水:迎风坡多 多 雨,背风坡少雨。
⑤.人类活动:人工造林、修建水库,使当地气温变化趋于缓和;乱砍滥伐,使当地气候恶化;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剧增加,使全球升温,旱涝灾害频繁; 氯氟化合物的排放破坏高空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 8.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 热带气候:
亚热带气候:
温带气候:
亚寒带气候、寒带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9.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