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凡神经影像学检查有神经功能缺损对应的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传统的TIA定义,只要临床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不遗留神经系统体征,而不管是否存在责任病灶。近来研究证实,对于传统TIA患者,如果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超过1小时,绝大部分神经影像学检查均可发现对应的脑部梗死小病灶。因此,传统的TIA许多病例实质上是小卒中。
病因
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有关,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血流动力学改变
是在各种原因(如动脉硬化和动脉炎等)所致的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血压的急剧波动导致原来靠侧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的一过性缺血。血流动力型TIA的临床症状比较刻板,发作频率通常密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10分钟。
二、微栓塞
主要来源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或附壁血栓的破碎脱落、瓣膜性或非瓣膜性心源性栓子及胆固醇结晶等。微栓子阻塞小动脉常导致其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
当栓子破碎移向远端或自发溶解时,血流恢复,症状缓解。微栓塞型TIA的临床症状多变,发作频率通常稀疏,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如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提示微栓子较大,可能来源于心脏。
临床表现
一、一般特点
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突然,局部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不留后遗症状。由于微栓塞导致的脑缺血范围很小,一般神经功能缺损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比较有限。TIA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相似。
二、颈内动脉系统TIA
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分布有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的TIA可出现缺血对侧肢体的单瘫、轻偏瘫、面瘫和舌瘫,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常出现失语和失用,非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空间定向障碍。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供血区缺血可出现人格和情感障碍、对侧下肢无力等。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主干TIA主要表现为眼动脉交叉瘫(患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交叉瘫(患侧Horner征、对侧偏瘫)。
三、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最常见表现是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可有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出现或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综合征。此外,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还可出现下列几种特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 跌倒发作(drop attack)
表现为下肢突然失去张力而跌倒,无意识丧失,常可很快自行站起,系脑干下部网状结构缺血所致。有时见于患者转头或仰头时。
2.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ransient global amnesia, TGA)
发作时出现短时间记忆丧失,发作时对时间、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和计算能力正常,一般症状持续数小时,然后完全好转,不遗留记忆损害。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部分发病可能是大脑后动脉颞支缺血累及边缘系统的颞叶海马、海马旁回和穹隆所致。
3. 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双侧大脑后动脉距状支缺血导致枕叶视皮质受累,引起暂时性皮质盲。 值得注意的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很少出现孤立的眩晕、耳鸣、恶心、晕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或癫痫等症状,往往合并有其他脑干或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缺血的症状和(或)体征。
检查
CT或MRI检查大多正常。部分病例弥散加权MRI(DWI)可以在发病早期显示一过性缺血灶,缺血灶多呈小片状,一般体积1~2ml。CTA、MRA及DSA检查
有时可见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TCD检测可探查颅内动脉狭窄,并可进行血流状况评估和微栓子监测。血常规和生化检查也是必要的,神经心理学检查可能发现轻微的脑功能损害。
诊断
大多数TIA患者就诊时临床症状已消失,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中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局灶性脑功能损害症状,符合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及其分支缺血表现,并在短时间内症状完全恢复(多不超过1小时),应高度怀疑为TIA。PWI/DWI、CTP和SPECT有助TIA的诊断。
鉴别诊断
一、癫痫的部分性发作
特别是单纯部分性发作,常表现为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的肢体抽搐或麻木针刺感,从躯体的一处开始,并向周围扩展,可有脑电图异常,CT/MRI检查可能发现脑内局灶性病变。
二、梅尼埃病(Méniere disease)
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与椎—基底动脉TIA相似,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往往超过24小时,伴有耳鸣、耳阻塞感,反复发作后听力减退等症状,除眼球震颤外,无其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
三、心脏疾病
阿—斯综合征(Adams-Strokes syndrome),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室速或室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可因阵发性全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晕倒和意识丧失,但常无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动态心电图监测、超声心动图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四、其他
颅内肿瘤、脓肿、慢性硬膜下血肿、脑内寄生虫等亦可出现类似TIA发作症状。原发或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亦可因血压或心律的急剧变化出现短暂性全脑供血不足,出现发作性意识障碍。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常有后循环缺血发作,应注意排除。
治疗
TIA是急症。TIA发病后2~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对患者进行紧急评估与干预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临床医师还应提前作好有关的准备工作,一旦TIA转变成脑梗死,不要因等待凝血功能等结果而延误溶栓治疗。
一、TIA短期卒中风险评估
常用的TIA危险分层工具为ABCD2评分。症状发作在72小时内并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入院治疗:
1. ABCD2评分>3分;
2. ABCD2评分0~2分,但门诊不能在2天之内完成TIA系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