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煤电厂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煤电厂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1.1 土建专业施工技术方案

(一) 主要施工方案简介

基础施工采用组合钢模板、普通钢架管支撑加固体系。钢筋制作接头形式以接头闪光对焊为主,辅以绑扎搭接接头。全场混凝土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泵送入模。

汽机基座及所有外露设备基础采用胶合板大模板工艺,使用多功能脚手架结合普通钢架管支撑系统。汽机间钢屋架采用分片拼装、吊装就位,空间组合的施工方法。

主厂房各层平台采用钢梁骨架、现浇钢筋混凝土平台布置,逐层施工。设备基础一次浇筑成型,不留施工缝。

附属工程采用组合钢模、综合脚手架支撑、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 烟囱基础二次浇筑成型,在环板基础和环筒基础之间一道留施工缝。筒壁采用“ 电动提模、平台附着井架,卷扬机牵引垂直运输”施工工艺。 筒壁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形式,环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形式。

机械布置:7#主厂房汽机间布置300t履带吊作为主吊机械,B列布置C7050塔吊配合厂房吊装,锅炉间布置BTQ3000塔吊、马尼托瓦克18000(450t)履带吊.履带吊可随时配合土建施工,解决垂直运输问题,水平运输由汽车吊、拖板车等机动性强的车辆配合现场施工。 (二) 主厂房结构施工方案

1) 工程概述

本期主厂房在一期工程主厂房的扩建端连续建设,按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依次布置,A列与一期取齐。两机间设一道伸缩缝,插入距为1.8m。本期主厂房总长194.80m。

主厂房采用钢结构厂房,由纵、横向钢构架和各层楼面及屋面联合组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横向结构采用刚接加支撑体系,纵向结构采用铰接加支撑体系,柱脚为铰接。汽机房采用了门型刚架结构。

汽机间和除氧间柱距为12m,跨度分别为32.4m和10m。汽机房共有三层,标高分别为±0.0m、6.9m和13.7m,其中13.7m为运转层平台。除氧间分为四层,除了与汽机房相通的三层外,还有一层标高为26.0m。煤仓间为跨度10.75m和75m的双框架结构,柱距为12m,分为±0.0m、13.7m、26.0m和34.194m四层,给煤机层标高为13.7m,皮带层标高为34.194m。两台机设一个集中控制楼,布置于两炉之间并伸进煤仓间,煤仓间在集中控制楼处断开,通过运煤皮带栈桥连接两炉的煤仓间皮带层,并与一期皮带层相连。

主厂房建筑工程:主厂房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主厂房框架采用钢结构,外墙从1.20m标高以上采用复合压型钢板墙面,1.20m标高以下为370mm厚砖墙。主厂房内各层楼板根据需要可为混凝土楼板、花纹钢板和钢格栅板等结构形式。

汽机房屋面采用钢梁承重,上铺檩条,带保温的双层压型钢板做屋面。 除氧间及煤仓间屋面采用钢梁现浇混凝土板结构,梁按照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

集控楼建筑工程:集中控制楼为独立钢结构建筑,共分为五层,一层?0.00m布置化学房间、UPS及柴油发电机房。二层(4.20m)和四层(11.00m)为电缆层,三层(6.90m)为电气设备层,五层(13.70m)布置有控制室、电子设备间、消防用房、汽水取样间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面板。

汽机基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 施工原则

汽机基座基础工程应与周围其它基础同时开工。锅炉间按照地面建筑做法先施工一层混凝土垫层,将安装作业场地硬化,然后进行安装作业。

7#煤仓间框架是整个工程土建施工阶段的关键作业,它是以钢结构为骨架、与砖混结构相结合的结构形式。集中控制楼零米以下基础设施施工完回填以后,其上部结构应暂不施工,为煤仓间施工留出场地,以满足煤仓间结构施工的需要。垂直运输以两座龙门架为主、一台大型履带吊配合;浇筑混凝土以一台拖式泵为主、一辆泵车配合进行布料,配以适当数量的罐车运输混凝土,充分发挥机械施工优势,全面覆盖作业范围,尽最大可能地缩短框架施工工期。

3) 施工流程

场地平整→土方开挖→主厂房基础垫层→锅炉基础、集控楼基础、煤仓间肋梁筏片基础、A列柱基础、汽机基座→主厂房0m地下设施→锅炉间回填、硬化交安装→煤仓间框架施工、汽机间上部结构、汽机基座→主厂房结构施工完善→主厂房建筑装饰工程→竣工验收。

4) 主要施工方案

4.1) 施工特点及总体部署

4.1.1) 两台机组分属两个标段,为了确保各结点工期,施工中考虑了各专业间、主厂房基础与两台基座基础施工交叉,主厂房钢结吊装和基座上部结构的交叉施工,各层楼板施工与主厂房封闭的交叉、锅炉吊装和锅炉区地下设施交叉施工,集中控制楼和锅炉吊装交叉施工,同时还考虑标段间的协调施工,对机械的布置、各施工项目的开、竣工时间等都要合理的安排。

4.1.2)结构零米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零米以上汽机基座等主要设备基础及各层楼板混凝土外露较多,必须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表面工艺。 4.1.3)使用集中搅拌站。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泵车泵送的方法,并设现场试验室,根据不同的需要配制不同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生产质量。

4.1.4)建立钢筋加工场,并配备各种钢筋加工机械,保证钢筋加工满足进度要求。

所有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厂制作,加工场配备专业技术和操作人员,保证钢筋的质量。钢筋的连接及焊接由经过培训且取得上岗证的专业人员上岗操作,以确保钢筋连接质量。 4.1.5)主要机械配备

⑴ 混凝土施工配备2台泵车及1台拖式泵,6台罐车,保证混凝土运输和浇筑。

⑵ 土方施工配备6台挖掘机、20台15t自卸汽车、4台推土机、2台振动碾及足够的蛙式打夯机。

⑶ 主厂房施工时,在A列外布置一台300t履带吊和一台250t履带吊,满足主厂房部分结构、汽机机座、汽机房屋架结构施工需要,在除氧煤仓间C、D列之间布置一台450t履带吊和一台250t履带吊,集控楼钢结构吊装布置一台50t履带吊或50t汽车吊. 4.2) 主厂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4.2.1)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施工前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公司项目部组织的安全文明施工培训,技术工人需经职业资格认定,持证上岗,对于新规范标准进行统一培训考核。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进行图低会审,编制作业指导书,开工报告经有关部门和监理审批,统一验评内容及验评程序。文件往来制订标准程序。 现场准备:

(1) 施工区域进行场地平整,留出2‰排水坡度,坡向道路排水沟,将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引入施工区域。现场道路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划施工,从主干路接入施工区域。

(2) 建立钢筋加工场,并配备各种钢筋加工机械。

(3) 混凝土统一由集中搅拌站供应,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泵车泵送的方法,并设现场试验室。

坐标网、高程控制网准备:

建(构)筑物定位依据业主提供的现场平面、高程测量控制网,建立各建(构)筑物施工测量控制网,测量精度与控制网的测量精度保持一致。

控制网中主要控制轴线:主厂房控制汽轮发电机基础中心线、锅炉中心线,纵向控制A、D轴线,横向控制固定端和扩建端轴线及每个主厂房中间的一个轴线。 高程控制网测设

控制桩示意图

高程控制网点由业主提供的控制网点引测至平面控制网桩点上,测设时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施测,采用双测回法,误差不超过20L mm。 整个控制网测设完毕自验后,报请业主及监理复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机械配备:

根据施工需要及现场现有机械情况,合理配备机械设备。

人员准备:成立2个主厂房分项目部分别负责两个标的主厂房建筑结构施工。 项目负责人 2名 技术负责人 2名 技术员 10名 质量负责人 2名 安全负责人 2名 机械工 4名 电工 4名 测量工 3名 钢筋工 150~300名 混凝土工 60~100名 木工 100~250名 力工 100~300名 4.2.2) 作业程序:

土方开挖→验槽→垫层→放线→基础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浇灌混凝土→测温、养护→拆模→回填土。

施工顺序:

土方开挖→验槽→垫层→锅炉基础、煤仓间基础、A列独立基础→锅炉地下设施、煤仓间设备基础→锅炉间回填→汽机间地下设施、汽机基座底板→A列柱出零米→主厂房基础出零米。 4.2.3) 停工待检点HP及见证点WP的设置 材料检验 WP点

混凝土生产取样 WP点 混凝土浇灌 WP点 控制轴线标高 HP点 钢筋绑扎 HP点 模板支设完 HP点 混凝土隐蔽 HP点 4.2.4) 施工方法: (1) 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规划的施工临时道路结合排水设施应先期完成。根据预定工期、现场作业环境、机械生产率合理选择机械类型与数量,组织好施工。根据地质资料,表层为黄土状亚粘土间夹粉砂,亚粘土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分两次开挖至设计标高,人工配合清底,地基不得扰动。基坑周边设挡水坎,防止外界地表水流入。开挖边坡1:0.5,坑底四周留1米作业面。锅炉间、汽机间各设一条坡道,

宽8米,坡度1:8。开挖由A列→D列,分层开挖。人工清底后按照验评程序检验合格后施工混凝土垫层。 (2) 垫层:

使用P1015模板支设,模板上平控制为垫层上平标高,支设模板用φ12钢筋或重力槽钢支撑固定。混凝土采用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泵车入模。表面用刮杆刮平,木抹压实,铁抹子压光,初凝后用塑料布覆盖养护。 (3) 放线:

控制轴线需经验收。垫层上,需弹出轴线,基础边线,柱边线,肋梁支模边线等。所弹控制线都要引进后标识清楚,供施工验收检查使用。 (4) 钢筋工程:

钢筋加工厂集中下料,统一配制。钢筋接头采用套筒挤压接头。细钢筋(φ16以下)采用搭接接头。

成立钢筋加工厂子项目部,统一管理对口机具,负责培训作业人员。钢筋加工厂集中管理,根据委托单进行生产,焊工必须持证上岗。钢筋接头、加工铁件需按规范进行检验。箍筋、弯起钢筋配制必须放大样,计量要准确,配制好的钢筋按半成品管理规范进行码垛、保护,运输使用小四轮拖拉机钢筋专用拖斗运至使用地点。

挤压钢筋接头工艺:钢套筒进场,必须有原材料试验单和套筒出厂合格证,并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在进行钢筋挤压操作前,应先将钢筋端头的锈、泥沙、油污等杂物清理干净,进行试套工作,如钢筋有马蹄、弯折或纵肋尺寸过大者,应预先矫正或用砂轮打磨,对不同直径钢筋的套筒不得串用,在钢筋端部应划出定位标记与检查标记,检查挤压设备情况,并进行试压,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钢筋挤压连接宜先在地面上挤压一端套筒,在施工作业区插入待接钢筋后再挤压另端套筒,压接钳施压顺序由钢套筒中部顺次向端部进行,每次挤压时主要控制压痕深度。钢筋接头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

对拉螺栓、钢筋马凳在作业指导书中要求具体设计,明确摆放位置及加工大样。当柱、梁底板钢筋碰撞时,避让优先顺序为:板→次梁→主梁→柱。独立柱基在插柱钢筋前,先将脚手架搭设好,以便固定柱筋。作业程序及注意事项按作业指导书、规范执行。 (5) 模板工程:

模板使用普通小钢模,选用质量好的钢模板,模板上面不得有孔洞,对不足模数处用55mm厚木模补齐,所有模板表面用手提砂轮机磨光,表面刷机油,模板缝处夹2cm海棉条,木模与混凝土接触面必须刨光。支撑体系使用地锚、钢架管、对拉螺栓。

施工前由技术员进行配模设计,画出模板拼装图,模板与垫层结合处用2cm水泥砂浆抹平,防止漏浆。

独立基础由放脚台阶柱头组成,分两次施工,施工缝留在台阶顶面柱

煤电厂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煤电厂土建工程施工技术方案1.1土建专业施工技术方案(一)主要施工方案简介基础施工采用组合钢模板、普通钢架管支撑加固体系。钢筋制作接头形式以接头闪光对焊为主,辅以绑扎搭接接头。全场混凝土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泵送入模。汽机基座及所有外露设备基础采用胶合板大模板工艺,使用多功能脚手架结合普通钢架管支撑系统。汽机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c79z586163y3j84vsq02xzhu2kzfw009q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