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积累,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但在教学实践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表现为:
(一)重视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积累,忽视方法的积累。
词句、精彩片断的积累固然重要,这有助于更好地阅读和表达,但方法的积累亦不可少。新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的一条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我们平时提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也包括其中,只是与前面说的几种能力相交叉而已。一个学生语文素养好与坏,主要是以各种能力去衡量。而各种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积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知识方法、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就以积累词句为例,当然要讲究方法,词句的积累要在理解意思、体验情感的基础上积累,直至准确运用;另外,还要归类积累,以便查找,有序积累。 (二)注重课内、校内学习生活的积累,忽视课外、校外学习生活的积累。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有大视野,胸怀远大目标,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语文书也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新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对语文课程资源作了说明,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由此可知,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广的,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这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如果老师的眼光只盯在课内、校内,远远适应不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可见,课外、校外资源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中开
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积累材料。 (三)追求“量”上的积累,忽略“质”上的突破。
有些老师教了一课书,让学生把好的词句摘录下来,或布置看课外书,摘录几个好词、几句好句,而忽略了学生对这些词句的理解,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的感悟、理解,以及情感体验的深刻性。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积累”,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碰到好词好句,马上摘下,到时候,好词好句一大串,能派上用场的却廖廖无几。
(四)认识到“积累”的表面作用,没理解到积累的深远意义。
积累有助于表达,好的词句、精彩片断有助于学生说话和习作,这些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很多老师只看到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学生在说话、习作时偶尔用上好词、好句就拍手称快。学生能做到这样,这当然是一大成绩。其实,积累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这一点。积累是一种“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学习,一旦燃烧,它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为我们的教育服务。它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理解词义除了用到字典、词典外,还需要生活积累的参与。推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除了联系上下文,离不开自己各方面的积累。材料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也就浓了,学习效果就好,在他以后的学习中,促使他更加努力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研究意义
(一)时代在呼唤“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六年不少于150万字。并着重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从而开发潜能,培
养个性,“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些条款虽没有明确提到积累,但与积累关系相当密切。如关于课程资源的问题,实际上要求学生在知识面、生活材料上进行积累。 (二)积累的地位、作用
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的。”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特级教师于漪说:“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吸生活之水,开阔视野。”日积月累方生活,以上从各个侧面说明积累的重要性。
(三)积累在阅读、表达中的作用
阅读是表达的基础,阅读教学搞不好,表达(说话、习作)也不会搞好。学生在平时阅读中没有积累下规范、精美的语言,在表达时吐出来的怎能是精品呢?当然,表达还与生活积累有关。生活积累多,学生才可能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要使生活成为有效的积累,在表达时真正发挥作用,还应该以阅读为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积累了优美的词句,并已体验这些词句在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在表达时利用生活中积累的材料,才有可能用词准确,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积累了表达方法,在表达时利用生活中积累的材料,才有可能有条理地表达。由此可知,从阅读到写作,必须要跨越积累这座桥梁。没有跨越这一关,阅读教学将失去光泽,表达也就无从谈起。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小学生在习作之前,必须有知识、思想、语言、表达方法等方面的积累。到表达时加以综合运用,才有可能写成文章,写的文章才有可能言顺情畅。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检测法、行动研究法等,分别在实验小学和路北街道中心小学各年级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累的课题研究。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1.8——2001.12)
宣传发动、搜集资料、组织相关学习、讨论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进行课题组内的分工。
(二)申报立项阶段(200.11——2001.12) 填写申报表格,提交研究方案。
(三)按照研究方案开展研究(2002.1——2003.8)
各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开展具体研究,重视个案积累。根据各个阶段的研究侧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组内成员的交流研讨活动。 (四)初步研究成果调整阶段(2003.9——2003.12)
因本课题研究,在时间跨度上比较长,我们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研究方向、研究重点。 (五)成果总结阶段(2004.1——2004.2)
汇总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形成研究报告。 四、积累的对象
积累的对象指的是哪些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就要尊重语文的个性。由此,确立了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一是帮助学生学好语言,为阅读教学本身服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大量课外
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二是帮助学生用好语言,为表达服务。三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一个人接受正面思想教育多,受反面思想影响少,那他的品德就比较高尚;接受文化知识多,他的知识平台就高;掌握学习方法多,学习起来就少费力;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生活材料及表达方法,他的表达能力就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真正提高了,这对他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影响将是深远的。没有语言的积累,就不会用好语言。由此产生下列三种关系:
(一)阅读→积累→阅读。前一个“阅读”指的是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事。后一个“阅读”指的是学生自学,一般老师很少参与。整个关系式的意思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积累与阅读有关的东西,如朗读、默读、理解、分析、概括、思维、语感、观察、搜集信息、快速浏览能力等。而每一积累的对象都有各自的方法,如阅读方法包括精读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等等)、略读法、快速浏览法……使之形成能力。然后,将积累的东西用于自己的再学习中。
(二)阅读→积累→表达。意思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积累与表达有关的东西。如大量的词句、生活素材、各种方法:包括获取习作素材(观察、想象)的方法、纵向和横向两种基本的思维方法、按纵向和横向两种结构来表达的方法。各种情感的体验、使用标点符号、修改作文、用词造句、谋篇布局能力等等。保证学生在表达时有话可说、可写,把话说好、写好。
(三)阅读→积累→做人。意思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从小受到怎样做人,做一个好人的熏陶。做到“以人为本”,关注每个人的成长,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力求各种智能的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在确定积累对象的时候,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共性”是指共有的东西,如词句、情感等的积累,而“个性”指的是有别于其它课文的,如《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观察日记,就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的方法,从而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