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博物馆观众研究的思考
作者:浩月
来源:《卷宗》2018年第25期
摘 要:大陆地区的观众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分析其现状与趋向,虽然经过前人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可喜的成果,但是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图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博物馆,观众研究;思考 1 相对初级阶段
西方博物馆观众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博物馆观众研究在西方博物馆学界渐成热门领域,发展快速而广泛,相关的论文、报告和著作不断问世,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逐渐成熟,专门的学术组织相继建立,一些组织还出版了学术刊物,建立了网站,每年都召开专题讨论会。博物馆内的设有专业小组对观众进行评估和研究,这项工作已成为博物馆内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营销人员也被安排在博物馆里从事观众调研工作,他们借用市场研究的一些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观众市场调查工作。观众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大量的研究人员投身博物馆观众研究中,研究成果急速增加。观众研究领域出现的代表性学者有路米斯(Ross J.Loomis)、福克和迪尔金(John H.Falk&Lynn D.Dierking)、胡珀·格林希尔(Hooper Greenhill)、乔治·海因(Gorge E.Hein)、史魁芬(Screven C.G.)、琳达·凯莉等(Lynda Kelly)。研究面向广阔,遍及博物馆与观众联系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针对展览”的研究,也不包括“不针对展览”的研究(典藏、保存维护、行政管理、营销公关和服务等层面)。大量的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值得注意的是,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诺曼(Norman Foster)的资讯处理理论以及人类行为学、动物行为学的理论等都被运用在观众研究中。研究方法也更多元化:跟踪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涉及认同与记忆的民族志方法,以及观众体验研究的叙事方法等。并且,观众研究成为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博物馆学的重要部分。
相比较而言,大陆地区的博物馆观众研究至今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但不得不承认其还处于学术积累的“相对初级阶段”。虽然越来越受到博物馆及各行业的重视,经过前人的努力已取得一定可喜的成果,从研究论著数量来看,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进入21世纪之后快速发展,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从研究者来看,观众研究的学术意识增强,逐渐朝着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研究者由一开始的博物馆的从业人员和文物/文博管理机构人员,发展到高校师生,甚至其他行业的研究学者。然而,从研究面向来看,观众研究发展不均衡,纵向上表现在研究对三个层面的关注程度有偏疏,且研究深度不足,研究常常集中于三个层面的某些个别而问题,如观众人口变量统计、观众的心理研究、参观疲劳、满意度调查等,缺乏对问题深入的、系统性的讨论;横向上表现在研究面向不够全面,研究局限于对博物馆的展览、讲解、宣传、服务和博物馆的利用率(公共服务程度)方面的研究,对于“非针对展览”(典藏、保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