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1.哲学课上,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命题“观点一,思维反映存在;观点二,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假如让你回答学生的问题,你的答案是( )
①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 ②两种观点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辩证关系 ③观点一强调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④观点二强调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A.①④ C.②④
B.②③ D.①③
解析:观点一强调思维的特点和作用,观点二强调思维的本质及存在决定思维,二者都共同揭示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正确选项为A。
答案:A
2.网络时代是一个新词迭出的时代。网络新词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某一社会现象引发了一些被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这表明( )
A.存在决定思维 C.存在与思维同等重要
B.存在与思维不可分 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解析:B选项表述错误,存在决定思维,存在可以脱离思维,但是思维必须依赖于存在;C选项与题意不符,且表述不准确;D选项表述错误,思维有可能是对存在的正确的反映,也有可能是对存在的错误的反映;本题A选项符合题意入选。
答案:A
3.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
D.存在和意识哪一个是本原的问题
解析: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反映的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同一个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原,与题意不符。
答案:B
4.(2024·成都七中期末)2017年11月30日,我国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终于取回“真经”,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人类对宇宙暗物质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人的意识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材料中获得世界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线能谱,这一步佐证了人的意识有主动创造性,能够能动认识世界,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③适合题意;正确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②错误;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人不能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④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A
5.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出他们的旷味愁思。这说明( )
A.存在离不开思维 C.存在决定思维
B.思维和存在相互转化 D.思维再现存在
解析:自然界中的叶子、露珠属于客观存在,心绪和愁思属于思维,“勾起、诱发”说明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C正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离不开思维”的说法错误,排除A;思维与存在有严格的界限,二者不可以相互转化,B错误;思维不仅是对存在的简单再现,思维是对存在的能动的反映,D排除。
答案:C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
2
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①② C.①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举一纲而万目张”坚持了辩证法的观点,①不选;“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的对立,②不选;③④正确,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选D。
答案:D
7.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这表明他在哲学上主张( )
①世界是不可知的 ②思维决定存在 ③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④存在决定思维
A.①② C.①③
B.①④ D.②③
解析: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存在。”这表明他在哲学上主张世界是不可知的,即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故①③入选;②属于唯心主义;④属于唯物主义。选C。
答案:C
8.(2024·安徽屯溪一中期中)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
3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气者,理之依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正确;A都是唯心主义观点;B体现的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指的是获得认识的途径中的间接经验,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9.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北宋时期朱熹指出“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
①都在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②都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③都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④都在回答一切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A.①② C.①④
B.③④ D.①③
解析:荀子提出了“形具而神生”,属于唯物主义思想,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心主义,但他们都在思考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首先遇到的无法回避的问题,①④正确;②中“正确”表述错误;荀子观点属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而朱熹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观点,③不选。答案选C。
答案:C
10.在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依次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大体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宋元明清时期的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这些论辩都蕴涵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讨论。这表明哲学的基本问题( )
A.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 B.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D.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解析:材料强调中国传统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的集中讨论都与哲学有关,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答案选C;哲学的基本问题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唯一问题,A错误;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错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
4
一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志,D错误。
答案:C
11.庄子和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见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耶?”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固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属于( )
A.唯物主义 C.不可知论
B.唯心主义 D.可知论
解析:惠施的观点否定了思维对于客观存在认识的可能性,即从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看,这种观点属于不可知论。故本题答案为C。
答案:C
12.(2024·河南林州期末)风云4号卫星成功运用2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为气象部门提供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空间环境等领域的更为精确的数据,在中国应对气象灾害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佐证了(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③物质世界具有可知性 ④科技发展增强人的掌控规律的能力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人们能够认识大气运动的规律说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③正确;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④错误,规律不可控制。故答案为B。
答案:B
1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 )
①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②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③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④陷入了不可知论
A.①④ C.②④
B.①③ D.②③
解析:“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属于不可知论,认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