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有界与无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

又见《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63-190页。

“有界”与“无界”

沈家煊

提要 本文从探究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的原因着手,论述人在认知上形成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具体反映。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动作在时间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性状在程度或量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这些并行的对立关系不仅统一解释了与数量词起制约作用有关的一系列语法现象,而且对词类理论有很重要的意义。

1.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

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是陆俭明先生在《现代汉语中数量词的作用》一文中提出的。这种制约作用按陆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某些句法组合没有数量词就不能成立或是不自由的,二是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

为论述方便,现将陆文中列举的主要事实归纳如下:

①某些句法组合没有数量词就不能成立(用*标示)或是不自由的(用(*)标示)。

(1)双宾语结构,如果间接宾语是表示位移终点的处所或是表示“给予”的对象,那么直接宾语得带数量词。

*盛碗里鱼 盛碗里两条鱼

(*)送学校油画(送学校油画的是五五年的毕业生) 送学校一幅油画

(2)双宾语结构,如果直接宾语是结果宾语,那么这个结果宾语得带数量词。

*(蚊子)叮了小王大包 叮了小王两个大包 *捂了孩子痒子 捂了孩子一身痒子

(3)带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的动补结构后面带上名词性宾语(包括施事宾语)形成的这种动宾结构,宾语得带数量词。

(*)打破玻璃(打破玻璃的人找到了吗?) 打破两块玻璃

(*)飞进来苍蝇(飞进来苍蝇就打) 飞进来一个苍蝇

(4)“动词+了+名词”这种动宾结构,作宾语的名词得带数量词。

(*)吃了苹果(吃了苹果又吃梨) 吃了一个苹果

(5)非谓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作定语(不带“的”)的偏正结构,其中心语一定得带数量词。 *雪白衣服 雪白一件衣服

*白花花胡子 白花花一大把胡子 *热热儿茶 热热儿一碗茶 *干干净净鞋 干干净净一双鞋 ②某些句法组合排斥数量词

(6)表示动态行为的处所主语句“主[处所]+动词+着+宾”,其宾语成分排斥数量词。例如,“山上架着炮”如果是表示“山上正在架炮”的动态行为(而不是“山上有炮”的静态存在),那么“炮”不能带数量词。

*山上架着两门炮 山上架着炮

其实不仅是处所主语句,表示动态行为的“动词+着”后面的宾语一般都不能带数量词,

1

例如:

*他正吃着三碗饭 他正吃着饭 *他正写着五行字 他正写着字

(7)性质形容词作定语(不带“的”)的偏正结构,其中心语也不能带数量词。这正好与(5)状态形容词作定语的偏正结构得有数量词的情形相反。(陆文未提及这一点)

*白一只孔雀 白孔雀

*干净一件衣服 干净衣服

吕叔湘先生在《怎样学习语法》一文和石毓智(1992a)还指出两种排斥数量词的句法结构,我们把它们补充在这里:

(8)“动词重叠式+名词”这种动宾结构,宾语不能带数量词。 (*)今天要谈谈两个问题 今天要谈谈问题 *星期天在家洗洗一件衣服 星期天在家洗洗衣服

(9)在用“不”否定的结构里,动词即使不是重叠式,其宾语一般也排斥数量词: (*)今天不谈两个问题 今天不谈问题

(*)这个月不演三场电影 这个月不演电影

本文的目的不在罗列更多的事实,而是想对上述现象和其他有关现象作出统一的解释。有一种可能的解释,某些句法组合非有数量词不能成立或不自由,那是受名词性成分“有定”“无定”的制约。例如:

*倒缸里水 倒缸里一桶水 把水倒缸里 (*)送学校油画 送学校一幅油画 把油画送学校 (*)吃了苹果 吃了一个苹果 把苹果吃了

左列中充当宾语的光杆普通名词“水”“油画”“苹果”是有定的还是无定的并不明确,前面加了数量词才明确为无定的。如果这些成分是有定的,则应用右列的“把”字句来表达。

用有定和无定来解释数量词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会遇到一些困难。动词后宾语大多是无定的,但也可以是有定的。首先,有些不用数量词不能成立或不自由的句法组合,如果把动词后的宾语换成明确的有定成分反倒变成成立或自由的了,例如:

(*)前面走来老太太 前面走来张老太太

(*)他吃了苹果 他吃了那个烂苹果

(*)我一口气读完小说 我一口气读完王蒙那篇意识流小说

其次,有些排斥数量词的句法组合,如果把带数量词的名词性成分换成有定的,结果就能成立,例如:

(*)他正吃着三碗饭 他正吃着你刚做的饭

(*)今天要谈谈两个问题 今天要谈谈这个问题 (*)今天不谈两个问题 今天不谈这两个问题

另外,有定和无定也无法解释“*雪白衣服”和“*白一件衣服”这种不能成立的偏正句法组合。

我们认为,数量词对句法结构的制约作用实际上体现了人类认知上“有界”(bounded)和“无界”(unbounded)这样一种基本对立。人们感知和认识事物,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人们感知和认识动作,动作在时间上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人们感知和认识性状,性状在“量”或程度上也有“有界”“无界”的对立。人类认知上的这种基本对立必定会在语法结构上有所反映,语法分析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把这种反映揭示出来。

1

1

陆丙甫(1984)指出这个组合和下面的“今天不谈两个问题”都不是不成立而是不自由的句法组合,如“今天要谈谈两个问题:X问题和Y问题。”

2

2.事物和名词的“有界”和“无界”

事物占据空间,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之分。例如,一张桌子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且有一定的边界,它是一个“个体”,是有界事物。相反,水也要占据空间,但没有一定的边界,水不是一个“个体”,是无界事物。有界事物和无界事物的区别特征按Langacker(1987)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无界事物的内部是同质的(homogeneous),有界事物的内部是异质的(heterogeneous);例如水,不管怎么分割,分出的任何一部分都仍然是水。相反,一张桌子是由不同的部分(桌面、桌腿等)组成的,把桌子分割的结果可能不再是一张桌子。

②因为无界事物具有同质性,所以有伸缩性;因为有界事物具有异质性,所以没有伸缩性。水加上或减去一些水仍然还是水,一张桌子加上或减去一张桌子就不再是一张桌子。 ③有界事物具有可重复性(replicability),无界事物没有可重复性。可以有一张桌子,两张桌子,三张桌子,??,n张桌子,水没有这种可重复性。

要着重说明的是,“有界”和“无界”主要是指人的认识,不是指客观实际。例如,坑儿,实际是洼下去的一块地方,开口处并没有边界,但是人的“完形”(Gestalt)心理把坑儿看做是四周都是边界的个体,如下图所示:

其次,边界往往是模糊的。比如说,墙角,很难说墙角有一定的边界,我们无法在墙上画出一条界线,说超过这条线就不再是墙角,但我们仍然把墙角看做有边界的个体,说“一个墙角”。再次,边界可以是抽象的。例如,主意,是抽象事物,但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有头有尾有边界的个体,说“一个主意”。同样,说“一种水”时,是认为它有跟其他种类的水区分开来的边界。总之,有界和无界的区分主要以人的感知和认识为准。

这种对事物形成的概念上“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上的典型反映就是名词有可数和不可数的对立。世界上许多语言有“数”这个语法范畴。拿英语说,可数名词,如table(桌子),前面可以有不定冠词(a table)和数词(one table, every table),可以有复数形式(tables)。不可数名词,如water(水)一般不能用不定冠词(*a water)和数词(*one water, every water),一般也没有复数形式(*waters,除非专指矿泉水)。汉语虽然没有“数”的区分,但是有量词。可数名词有自己适用的个体量词,如:书(本)、灯(盏)、笔(枝)、马(匹)、商店(家),不可数名词没有适用的个体量词,只能使用度量词(一尺布、一斤肉)、临时量词(一桶水、一袋面粉)或不定量词(一点儿水、一些药)。(朱1982:41)普遍的语言调查发现,“数”范畴和量词是互补的。凡是有“数”的语言一般不需要量词,凡是有量词的语言一般不需要“数”。无论“数”还是量词,都是为了区分概念上有界事物和无界事物的一种语法手段。(见Lyons 1977:227)

有界事物是个体,只有个体才是可数的,可数的事物一定是个体。事物的可数性和个体性是一回事。在句法组合里,我们把指称有界事物的名词性成分叫做“有界名词”,指称无界事物的叫做“无界名词”。凡是有数量修饰语的名词性成分都是有界名词,例如:两条鱼,四桶水,(睡)一个觉,(买)一辆车,好些人。有界名词最典型的是“数量名”,但不限于“数量名”。专有名词专指一个或一类事物,因此也是有界的,如:鲁迅,张大妈,电影《红高粱》。专有名词前面加“(一)个”修饰,指称的对象可以不变,例如:“张大妈就是热心肠/这个张大妈就是热心肠”,“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带指示词“这、那”的名词性成分大多也

3

有界与无界

《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又见《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63-190页。“有界”与“无界”沈家煊提要本文从探究数量词对语法结构的制约作用的原因着手,论述人在认知上形成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具体反映。事物在空间有“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c18186lf79pugm7q9u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