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
的护理
史广玲 吴炳华
【摘 要】摘 要 目的 总结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方法 均给予严密病情监测,预防再出血、颅内压增高和误吸,加强管道护理、气道管理、眼部护理、皮肤护理和镇静护理。结果 4例患者除1例失访外,余3例于入院14~23 d转往普通病区进一步治疗,28 d预后随访显示均全部存活。结论 对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通过安全有效的体位转化,严密的病情观察和并发症防范,可谨慎实施俯卧位通气。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8(033)002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病理学状态[1],死亡率约8%~67%[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m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是以弥漫性肺间质水肿为病理特征、呼吸窘迫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突出表现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病死率高达35%~50%[4]。据报道[5],SAH急性期ARDS的发生率可达25%,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近年来,俯卧位通气已广泛应用于ARDS患者,并取得满意效果,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却鲜有报道。我科于
2016年6月-2017年1月共收治4例SAH并发ARDS的患者,运用俯卧位通气,并接受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4例,其中女性1例,男性3例;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6.50±18.59)岁;APACHEⅡ评分28~38分,平均(32.75±4.11)分。本组2例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于发病后2~7天并发ARDS,符合新柏林重度ARDS诊断标准[6]。本组病例均气管插管实施有创机械通气,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平均动脉压>65 mmHg(1 mmHg=0.133 kPa),颅内压≤220 mmH2O,并排除颅内再出血及身体其他部位急性出血、心率失常和脊柱损伤等俯卧位通气禁忌症。
1.2 结果 本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抗炎、解痉、改善微循环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氧合不满意(PEEP≥10 cmH2O,FiO2≥60%,氧合指数<100 mmHg)时实施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时模式不变,氧合明显改善后适当降低给氧浓度。每日实施俯卧位通气2~3次,每次4~6 h,直至患者氧合情况改善可以停止俯卧位通气治疗。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本组氧合均有所改善,俯卧位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1例因自动出院而失访,余3例于入院第14~23天转往普通病区进一步治疗,28天预后随访显示均全部存活。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2.1.1 病情观察 本组均为SAH患者,在实施体位变换的过程中可能出现颅内再出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或导管移位滑脱等并发症。所以在实施体位变换时,需配备充足的人力,并在一名高年资医师指挥下严格遵照步骤进行。在体位变
换过程中,需专门安排一名护士观察患者病情,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变换患者体位。此外,因此,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后需密切观察并记录意识、瞳孔、生命体征、SPO2、气道压力的变化,并做好前后对照。一旦患者出现异常躁动、呼吸费力、口唇及面部发绀、SPO2下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及时处理,必要时应将患者立即恢复为仰卧位。
2.1.2 基础护理 患者俯卧位期间基础护理措施实施困难,因此需根据患者体位翻转间隔时间调整基础护理时间,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眼部护理、面部清洁均安排在仰卧位时间段进行。本组4例患者于俯卧位时均出现口腔分泌物增加,均加强口鼻腔分泌物清理,并将吸水毛巾垫于患者口角处,以保持局部清洁。俯卧位期间护理不当可能出现角膜擦伤、眼眶水肿,需引起重视,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球结膜水肿,在翻转前予生理盐水棉签清洁眼部后涂抹金霉素眼膏,闭合双睑后覆盖3M透明敷料,防止眼部感染及角膜受伤。俯卧位阶段头部垫好软枕,防止眼睛受挤压。
2.1.3 气道护理 俯卧位期间气道管理难度大,一方面是因为体位的原因导致吸痰不方便,另一方面是由于俯卧位后借助重力引流的作用,呼吸道分泌物也会增加。因此,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本组均采用密闭式吸痰,护理人员在变换体位前充分吸净患者气管及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调节气管插管气囊压力至25~35 cmH2O。翻转体位后,因头部处于较低的位置,痰液及分泌物易于流出,需增加清理气道分泌物次数,避免导管堵塞。本组2例患者口腔分泌物过多,最初采取间断负压吸引,10 min左右吸引一次,不仅工作量大,患者的口角及面颊皮肤仍被分泌物浸渍导致发红。后来采取低负压持续吸引口腔分泌物,效果满意。具体方法:将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