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鲫鱼、鳊鱼高效养殖试验-畜牧渔业论文
池塘鲫鱼、鳊鱼高效养殖试验
郭兆俊
(金湖县渔政管理站,江苏 金湖 211600)
鲫鱼和鳊鱼具有生长快、耐低氧、食性杂、易养殖的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有营养,在我国为百姓日常消费品种。2012年,江苏省金湖县渔业科技示范户潘义国在0.8 hm2鱼塘内进行鲫鱼和鳊鱼的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平均获利77 070元/hm2的可喜成绩,为当地养殖户带了个好头。现将主要技术及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池塘条件
试验塘口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电力配套,交通便利。池塘呈东西走向,长方形,周边无高大建筑物、树木及其它遮挡物,水面光照时间长,受风面积大。面积为0.8 hm2,水深1.5~2.5 m。塘口配备3 kW增氧机4台,自动投饵机2台,7.5 kW潜水泵2台。 2放养前准备 2.1池塘修整
在上年成鱼捕捞结束后, 抽干池水,铲除池塘四周杂草,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厚度不超过10 cm,平整池底,增宽加高夯实池埂,确保不渗漏。疏通进排水口,堵塞漏洞,进排水口应设置过滤拦鱼设施,以防野杂鱼及鱼卵进入和池鱼外逃。 2.2池塘消毒
养殖池塘底泥中蕴藏着大量的细菌、病毒休眠孢子及各种寄生虫卵,一旦条件
成熟时,它们就会大量繁殖引发鱼病。另外,底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大量溶氧,使底层水呈现缺氧状态,同时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影响鱼的正常摄食,造成抵抗力下降,极易引发疾病,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甚至泛塘。因此,在放养前必须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 125~1 500 kg/hm2,方法是将生石灰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选择生石灰消毒不仅能起到调节pH值、改良底质的作用,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且还能增加养殖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补充鱼类生长所需的钙质。 2.3施肥培水
放苗前7~10 d投施基肥,将用畜禽粪(最好是鸡粪)、生石灰、磷肥混合堆沤发酵而成的有机粪肥施入池底。一般施入量为3 000~4 500 kg/hm2(老塘口可适当减量),然后向池内注水至0.8~1.0 m,以培育浮游生物,一星期后可见鱼池水体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繁殖起来。3~4 d后再追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增强培水、净水效果。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0~25 cm。 3鱼种放养
3.1突出主养,科学配养
主养鱼为鲫鱼和鳊鱼,放养比例各占45%。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以提高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增加养殖效益,可搭配混养部分滤食性的鲢鳙鱼,配养比例为10%(其中鲢鱼所占比例为7%,鳙鱼所占比例为3%)。 3.2鱼种来源
养殖塘口投放的鱼种均由金湖县鱼种场提供,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满、色泽鲜明、鳞片和鳍条完整、游泳活泼、溯水力强、无伤无病、无寄生虫。
3.3鱼种消毒
对鱼种进行消毒是切断病原体传播,预防鱼病发生的有效途径。鱼种在放养前,需用3%~5%的盐水浸洗5~10 min,以杀灭病源体和寄生虫,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鱼种放养成活率。 3.4放养规格与密度
鲫鱼的放养规格为10~20尾/kg,放养密度为15 000~18 000尾/hm2;鳊鱼的放养规格为20~30尾/kg,放养密度为15 000~18 000尾/hm2;鲢鳙鱼的放养规格为6~10尾/kg,放养密度为1 500~2 250尾/hm2。 3.5放养时间
上述鱼种的放养时间宜早不易迟,一般选择在冬季放养,也可选择在早春放养。 4投喂管理 4.1饵料选择
养殖全过程以投喂配合颗粒饵料为主,其主要营养成份含量是:粗蛋白质含量为28%~32%、粗脂肪含量为3%、磷含量不小于0.8%、钙含量不小于1.2%。质量必须符合饵料卫生标准(GB13078)和无公害食品(NY5072)的规定要求。 4.2饵料投喂
投喂应坚持“四定” 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让池鱼吃鲜、吃好、吃匀、吃足,以促进其快速生长。投饵量依据存塘鱼数量(不包括滤食性的鲢、鳙鱼)和相应投饵率而定,并注意饵料适口性。在3-5月份,鱼的规格小,投喂粗蛋白含量为28%的颗粒饵料,投饵率为3%;到6-9月份,鱼的规格已逐渐长大,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2%的颗粒饵料,投饵率为4%~6%;10月份以后,气温开始下降转凉,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0%的颗粒饵料,投饵率为2.5%。
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鱼的生长和吃食情况灵活掌控。 5水质调控 5.1物理调控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养殖水体恶化,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加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也是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一般每7~10 d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15~20 cm,夏季时养殖池塘应尽量保持在最高水位。在养殖水体严重恶化时,应采取换水措施,一般每次换水30%,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 5.2生物调控
生物调控就是利用微生物制剂治理水质污染,降解鱼类排泄物、残存饵料、鱼类尸体、化学药物产生的有害物质浓度,促进水质良性循环。它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生态环保等优点。一般每月使用1次微生物制剂,用量为22.5~30 kg/hm2。 5.3化学调控
在鱼塘中定期使用生石灰等药物,可起到净化水质、调节水体的pH值、改善养殖环境和预防鱼病等重要作用。一般每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225~300 kg/hm2,方法是化水全池泼洒。在鱼类发生浮头时,可选用增氧剂等应急措施。 5.4增氧调控
5-10月份,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备,具体使用方法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晴天傍晚不开,阴雨天白天不开,浮头提前开,鱼类生长旺季坚持天天开,以增加池水溶氧,为鱼类提供快乐的生
长环境。 6病害防治
防治鱼病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原则,主要做好鱼塘、鱼种、饵料台消毒和季节性鱼病防治。鱼种下塘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鱼种放养时用盐水或高锰酸钾浸洗消毒,以杀灭病原菌。5-6月份,每月杀虫、消毒一次,杀虫与消毒间隔时间为1~2 d。杀虫用90%晶体敌百虫,用量为2~3 g/m3;消毒用漂白粉,用量为1 g/m3,按照先杀虫后灭菌的原则进行操作,杀虫与消毒间隔时间为1~2 d。7-9月份,是鱼病流行季节,每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一次,防治病毒性或细菌性鱼病,生石灰的用量为300~375 kg/hm2,漂白粉的用量为1 g/m3。用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大蒜素等药物制成药饵,定期投喂,可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7日常管理 7.1加强巡塘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观察水质肥瘦、有无缺氧及鱼类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2认真记录
平时要认真填写好塘口记录,主要记载品种数量、天气状况、投饵施肥、鱼病防治、水质调控、捕捞销售等内容。 7.3检查池鱼生长情况
每隔15~20 d抽查1次鱼的长势,以此计算出饵料系数并对下一阶段喂养管理作出相应的调整。 7.4适时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