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农业的起源 1.历程

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出现

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 3.特征

(1)作物结构: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2)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出现猪、马等“六畜”。 (3)农业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改进 用途 出现时间 原始社会 主要工具 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 说明 刀耕火种是主要耕作方式之一;工具简单 青铜农具占少数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精耕细作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的进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耕作 商周时期 青铜农具、耒、耜 春秋战国 铁农具、牛耕 唐朝时期 曹魏时期 出现曲辕犁(又名江东犁) 翻车 筒车 灌溉 唐朝时期 [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的含义 所谓“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水利设施

(1)上古时代:出现大禹治水的传说。

(2)春秋战国:出现了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 (3)两汉时期

1

①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②政府经常有组织地治理黄河。

③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工程,如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2.经验总结

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构成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 2.千耦其耘

商周时期,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3.个体农耕——春秋之后

(1)条件: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征

①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

②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成为当时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3)评价

①优点:一般情况下农民可以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弊端

a.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b.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使自耕农容易破产。 [易错易混] “自给自足”并非富足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下农民生活非常艰难。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中国水利设施逐渐完善,水利建设的 经验和成就日益丰富。 4.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2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史料一] 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史料解读] 一幅图片代表一个时期的历史现象,三个时代耕犁的特点体现了当时耕作水平的发展情况。

(1)根据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研究的与农业有关的主题是什么?从耕作技术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提示】 ①这是中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或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②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或犁耕技术)经历了由直辕犁到曲辕犁的转变,犁耕技术已经相当完善。

[史料二]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比较简表

时期 公元前221—前206年 6世纪 公元前27—476年 国别与出处 中国秦朝 中国《齐民要术》 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 10倍或十几倍 粟:24~200 倍麦:44~200倍 4~5倍 [史料解读] 利用表格“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进行分析,从数字的变化中归纳其影响。

(2)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给我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使我国在古代长期领先世界。

传统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1)农具不断改进。春秋战国出现铁犁,隋唐时期曲辕犁已相当完善。

(2)耕作技术不断提高。从垄作法到代田法再到耕耙耱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3)耕作制度日趋合理有效。从一年一熟制到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4)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改良土壤,进行适时耕种。 (5)进一步挖掘地力,提高复种指数以增加产量。 (6)重视农业灌溉。各种灌溉工具和水利工程层出不穷。

3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史料一]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唐]聂夷中《咏田家》

[史料解读] 根据句号把史料分为两层;抓住关键词“卖新丝”“粜新谷”等。 (1)从史料一中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提示】 农民生活艰辛;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 [史料二]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史料解读] 从插曲中男女对唱内容对比理解“男耕女织”。

(2)史料二中董永和七仙女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这段戏词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

【提示】 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1)自给自足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耕农除盐铁之外,一般不必外求。 (2)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3)封闭性:男耕女织,相互之间缺少交流与合作。

(4)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和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及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5)脆弱性:规模小,条件简陋,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4

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情况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2)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1)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2)由于自耕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3)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下列属于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品种有( )

A.水稻、玉米 C.小麦、葡萄

B.水稻、粟 D.玉米、粟

B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最早培育的农作物品种是北方的粟和南方的水稻,故选B项。] 2.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

【导学号:05812000】

A.刀耕火种 C.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 D.耒耕耜耕

C [原始社会使用刀耕火种,故A项错误;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石器和骨制农具,其耕作方式是石器锄耕,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C项正确;耒耜是夏商周时期的主要耕作工具,故D项错误。]

3.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它最早出现于( )

【导学号:05812001】

A.秦代 C.唐代

B.汉代 D.宋代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的发明和出现是在唐代。]

4.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

5

人教版2020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习目标]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农业的起源1.历程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2.出现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3.特征(1)作物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btvd9pu763h0qq02ukg7f1wl0k4bu014x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