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故事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龄小,生性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但兴趣难以持久。对一些老套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感到厌烦。然而,孩子们唯一忠心耿耿地是听故事,百听不厌。所以说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穿插进故事内容,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1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枯燥的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即使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往往满足于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句型,满足于考试取得好成绩,真正把英语学习变为乐趣,主动积极去学的很少。有位英语老师分享的了她的经历:课堂上要求有一个老爷爷的表演,老师让同学们提前准备一些道具,上课时孩子们就拿出了自己的道具开始表演。一个同学弯腰驼背的带着一个老爷爷的面具上台了,那样的逼真形象令所有人都有些吃惊,同学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一个个争着上去表演。很快句子背会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我们看到了老师和孩子们都尝到了表演的甜头。
故事表演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熟知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用英语去表演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有限的英语知识局限了他们,却使他们产生了学习英语的需要。表演成功的愉快体验会促使孩子不断地去揣摩故事的内容,又会推动他们进一步去学习新的英语知识,以获得新的成功的体验。这样,学英语变成了获得表演成功的手段,学习的过程更多地充满了一种探索的喜悦,孩子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1.3.2形成健康人格,培养合作精神
故事表演需要孩子动脑动口,耳听目视,手脚并用,穿插跳、唱、说等多种活动形式,非常符合孩子好动爱玩的生理心理特点。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英语课上他们总是喜欢保持沉默,开口说英语比让他们说中文要困难得多,对老师提的问题也会由于心理紧张的原因而吞吞吐吐难以流畅回答,对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而故事表演所营造出来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会缓解他们心中的紧张情绪,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择相应的角色。在故事扮演中,他们可以随意地大声“喊”英语或小声说英语。这样的活动,有助于让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同学克服自卑的心理,对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 5 -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体验他人的感受。由于故事表演的形式基本上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必须分工合作,在合作中他们能够逐步学会协商,尊重他人,不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可见故事在英语中发挥的作用一样的大。
- 6 -
第二章 如何运用英语小故事进行教学
2.1故事教学法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环节。在词汇教学方面。呈现每个单元的新单词非常重要。教师可以让新词汇在一个个美丽新奇的故事里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词汇,掌握词义。我曾听过一位教师讲授人教版3年级上册的Unit 5“What color is it?”这一课。教师没有单纯死板地讲7种颜色。而是把7种颜色用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7种物体身上。并把它们串成一个既贴近生活又有趣的故事。一上课。教师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教室里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紧跟着。教师拿出了一张画着棕色猴子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说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出于对故事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接着。教师继续
讲故事:\,Do you know what he sells?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活了。争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学生有的用中文说:“苹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说\、banana\。等等。教师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
apples , bananas and watermelons\,一边拿出了苹果、香蕉和西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自
然地引出了red apple、yellow banana、green watermelon.这样,学生学起red、green、
yellow这3种颜色也格外地轻松。随着小偷(white fox)、警察(black cat)和警车(blue car)
的一一出现,学生一方面被故事的发展所吸引,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这些他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的颜色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7个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7个颜色的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2故事教学法在会话教学中的运用
在会话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读和表演对话。难以创设真实情境,学生也容易疲劳。如果让学生听故事。或者用相关的语言编故事,学生就会乐此不疲,踊跃投入到语言学习活动中。比如。要练习以下句型:\Who’s that man? He’s my father,Who’s that woman? She’s
- 7 -
my mother\,我们可以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创编这样一个故事:Two tadpoles are looking for mummy and daddy,They see a duck,One told:\other one says:\,一So they ask:\says:\,\,One asks:\other says:\’s our mother,\:\tortoise says:\,no,no,\如此重复,直到tadpoles找到爸爸和妈妈为止。学生在
故事中习得语言,还能学会如何真实地运用这些语言。 2.3故事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在讲故事的同时往往也能介绍到语言点。随着故事的一次次重复。语言点也一次次地在有意义的上下文中得到再现。学生有意无意间就能掌握语法。这比单纯地讲解语法要有效得多。比如,疑问句句式的操练,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完成:让学生扮演他们所熟悉的动物故事中的角色,然后对该角色提问,并将问答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这就构成了一段有关该动物的消息。以此类推。提问几种不同的动物,就得到了几则消息。将它们汇集起来,甚至可以办成一份《丛林新闻报》呢!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来练习疑问句:教师先将故事讲一遍,然后要求学生在听第二遍时尽可能多地提问题来打断教师的讲述,能在5分钟内阻止教师继续讲下去的则为胜利。学生通过提问,就能主动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课堂气氛也能随之活跃起来。
- 8 -
第三章 故事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
故事教学也需要与各种各样不同的学习活动相结合,才能更持久地吸引学生。这些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花费一番心血。如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预测故事要点的活动有:看配图或标题来猜测故事内容;让学生听故事,将一组打乱次序的连环画重新排列:给学生10个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关键词或词语,请学生猜测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由教师讲述故事等。要求学生用某种动作或行为来表示理解并参与的活动有:学生边听故事边做手势表演;根据故事内容画图或着色;将图片事先分到学生手中,请学生听到故事中出现相应的场景时出示图片等。复述故事的活动有:在事先准备好的故事文本中设置与所讲故事内容不一致的细节。要求学生指出并改正:展示有关故事的一组图片,要求学生看图回忆故事的内容,然后取走其中一张图片。请学生讲出该图所画的内容。随着图片一一被取走。要求学生复述出整个故事;还有抛纸球。让学生接力复述故事等。教师还应适当设计一些帮助学生进行创造的活动:请学生在复述故事时用反义词替换一些词,使之成为一个新的故事;在复述时加细节,丰富原故事;分工合作,集体创作一本故事书,并为书设计封面;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故事中的某角色。给另一个角色写信……从复述到创造,学生的知识、能力就会渐长。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