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选聘3700名三支一扶和进村进社
作者:甘肃华图 来源:甘肃省人事厅 点击数: 次 更新时间:2011-05-31 09:24 ?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今年我省继续采取统一招考的办法,选拔17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三支一扶”),选拔2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担任村、社区主任助理工作(“进村社区”)。现就具体实施工作提出如下实施细则: ? ?
一、选拔范围 ? ?
(一)报考“三支一扶”的人员,应为2011年毕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的甘肃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 ? ?
(二)报考“进村(社区)”的人员包括: ? ?
1.2002年以来毕业后尚未就业,持《择业通知书》并按规定进行了登记注册的甘肃生源普通高校专科(高职)及以上毕业生。
? ?
2.2011年毕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普通高校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的甘肃生源毕业生。 ? ?
二、报名及资格审查 ? ?
(一)报名时间:2011年6月2日至6月5日,共4天。 ?
?
(二)报名地点:甘肃政法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2号)。 ? ?
(三)报名方法及资格审查 ? ?
1.已经参加2011年5月18日至24日“全省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旅游、社会保障岗位工作人员选拔考试”(以下简称“民生实事招考项目”)报名,并通过报名资格审查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符合“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报考要求及范围,如愿意参加报考的,本次无需再重复报名。考生在领取“民生实事招考项目”准考证时(考试前一周)或考试后3天内(6月27日至29日)在原报名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填写《甘肃省2011
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工作资格审核表》和进行报考志愿登记,选择将“民生实事招考项目”或“三支一扶”“进村(社区)”作为第一志愿。“民生实事招考项目”准考证同时作为“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选拔考试的准考证使用。 ? ?
2.未参加“民生实事招考项目”报名的人员,由本人到现场报名和接受资格审查。报名工作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统一组织协调下进行,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具体负责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按照报考条件,报考人员自愿选择报考“三支一扶”或“进村(社区)”。 ? ?
(1)往届毕业生须持身份证、《择业通知书》、毕业证等证件报名。其中,确未就业但无《择业通知书》的毕业生,持派遣至生源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报到证》(必须无具体就业单位)报名。 ? ?
(2)应届在校毕业生报名时须持身份证、学校就业部门出具的证明(包括毕业生姓名、性别、学历、毕业年限、专业、生源地等)、以及生源地户籍证明(原户籍复印件或公安部门证明)等证件。 ? ?
(3)省外院校甘肃生源的应、往届毕业生,如果本人因故无法回生源地参加报名的,可委托亲友报名,报名时除提供上述规定的证件外,还须持委托书、考生本人的电子照片(像素为宽360、高480),领取准考证时再进一步审核报考资格。 ?
?
(4)报名时,现场采集准考证照片。另外,考生需提供3张近期2寸彩色照片,在填写相关表格时使用。 ? ?
3.以往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的毕业生不允许参加此次招考。 ? ?
4.报考“三支一扶”或“进村(社区)”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原则上只限报考毕业生生源县(市、区)的招考岗位。个别因婚姻发生户籍变化的,凭结婚证、户籍证明等有效证件,在新户籍所在地参加报名。 ? ?
5.准考证经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盖章后生效,在考前一周内由生源地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发给考生。 ? ?
三、考试
?
?
(一)内容及范围 ? ?
考试科目为“公共基础知识测试”。考试内容包括:大学思想政治、时事政治、法律常识、计算机应用知识。考试不指定教材,不举办考前辅导班。 ? ?
(二)时间 ? ?
2011年6月25日上午8:30—11:30。 ?
?
四、录用
? ?
招录选拔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考试,总成绩为150分(少数民族自治州及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总成绩中加5分)。 ?
?
各县(市、区)按“三支一扶”和“进村(社区)”分配指标数,在指标内,先将把“三支一扶”或“进村(社区)”作为第一志愿的考生,按“公共基础知识测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指标未录满时,将把“三支一扶”或“进村(社区)”作为第二志愿的考生,按照成绩高低进行补录。分配指标末位考试分数出现并列时,由各县(市、区)采取加试方法确定人选。
拟录取人员名单确定后,参照新录用公务员体检标准组织体检后,报省、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录用。 ?
?
批准录用的“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为2年,服务期满后,自愿留在基层工作、经考核合格的毕业生,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安置到乡镇事业单位就业。批准录用的“进村(社区)”人员,纳入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范围。 ? ?
五、经费保障 ? ?
组织考试选拔过程中所产生的工作费用,由省、市(州)财政分级负担,各市州(县区)组织考务、培训、体检等工作发生的费用由市(州)财政负担,不得向毕业生收取。 ? ? ?
甘肃华图联系方式:
? ?
咨询地址: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488号万盛商务大厦八层 ?
?
咨询电话:0931-8186072、8186073转801、802、803 ? ?
咨询QQ群:138679435 ? 64216564 ? ?
咨询网站:gansu.htexam.com
? 昨天,2011年江苏公务员考试面试正式举行,11日、12日两天,将有通过笔试的19840名考生(含选调生)经考官一一“过堂”,再经过后续的公示、体检、考察等程序后,“金饭碗”,花落谁家也将在7月中旬最终敲定。据悉,此次公务员面试首次采用“电子计分系统”,每个考官打分将通过评分终端发送到服务器,一旦发现有打“异常分”的情况,将被取消考官资格。 ?
这4道题你会怎么答
“题目理解起来不难,感觉大家应该都有话说。”昨天走出考场的考生们神情大多轻松。专家们也表示,昨天的这套考题很温和,考生有话说,可是要说得好就得看水平了。以下是今年公务员考试的四道题,要是换做您,面对7位评委,您会怎么作答呢? ?
第1问
某市图书馆实行对所有读者开放,有乞丐和拾荒者也进了图书馆,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表示,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你有选择离开的权利。对此,你怎么看?
考生答题:
记者现场采访中发现,考生答题的落脚点集中在公民权利与公共服务上。一位考生告诉记者,他肯定了材料中图书馆长的说法,“因为图书馆也是公共场所,就应该允许所有人进入。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全体公民都应该得到全面发展的权利。” 专家点题:公共服务之外还可以拓展思考
省政府副秘书长朱步楼:这道题很贴近时代,导向性也很强。乞丐和拾荒者可以进入图书馆,考生可以从服务型政府需要公共服务,要有公仆意识,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强化平等、公平意识为切入点来答题。此外,社会的公共服务也需要向弱势群体倾斜。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今年的题目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这一道题着重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但也有开放性,除了公平公正、社会服务均等化之外,优秀的考生可以拓宽一点来分析,比如从图书馆角度是不是也可以加强引导和管理,让拾荒者对其他读者的影响降到最小,由此来维护其他读者的权益。 ?
第2问 单位有两个“挂职锻炼”的机会,一个是去上级机关,一个是去基层单位,你怎么选择? 考生答题:
“向上走”还是“向下走”,对这个问题,考生们没有犹豫。记者在现场问了七八位考生,所有考生都选择了去基层单位挂职。“因为我毕竟是新入职的公务员,去基层能熟悉情况,了解一线的声音。”很多考生给出了相似的答案。 专家点题:“向哪走”是自我认知问题
省政府副秘书长朱步楼:这题让考生选择挂职岗位,大部分公务员是从校门到机关门,基层经验较少,这个题目让考生进行自我认知,分析自己的优点和弱点后,选择在哪个岗位补上不足的经历,在哪个岗位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应该选择到基层工作。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可以选择“上挂”,也可以选择“下挂”,并没有标准答案。“上挂”有利于拓宽视野,提高政治水平,“下挂”可以锻炼实际能力,增加经验,两者都有好处,考生言之有理即可。 ?
第3问
你和一些朋友都收到了单位的录用通知,可是离上班还有一段时间,你怎样利用这段时间组织一个有意义又愉悦身心的活动? 考生答题:
“这道题离我们的生活挺近,现在我们应届生就差不多是这样一个状况。”考生李同学告诉记者,她觉得这道题答题的重点在于“有意义”三个字,所以她回答她将组织一个旧书、旧物的义卖活动。而其他考生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有的考生选择去敬老院等福利场所做义工,有的提议去落后地区支教,也有考生提出陪父母旅游。 ?
专家点题:组织活动也别忘了“倾听”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彭坤明:组织一次活动,这考生们都不陌生,甚至连中学生都很熟悉。但是这道题的答题重点却不在组织活动上。在这种组织行为中体现文化品位与行为规范,才是考官希望看到的考生素质。
省政府副秘书长朱步楼:让考生设计、策划组织一场活动,看似简单,但首先要尊重朋友,主动沟通,征求朋友的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策划,再组织,体现协调组织能力。如果这个过程是创新的,说明这个人是创新型人才。 ?
第4问
端午节值班期间,你发现单位网站上的惠民政策被恶意篡改了,网上有不少质疑,这时又联系不上领导,你该怎么处理?
考生答题:
应对突发情况,考生们也都有招。“我会尽量找更多的渠道去联系领导,同时联系单位网站维护的人员,将被篡改的内容更正。”一位考生提供了自己的答题思路,她表示,在做好这两点之后,她还将联系负责政策宣传的同事,通过网页、微博等平台回答网民的提问,发布正确的政策,引导网络舆情。有需要还可报警和联系媒体。 ?
专家点题:应对要“及时”更要“有效”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这道题贴近基层公务员工作实务,也与社会现实结合。目前中国社会已经达到人均GDP4000多美元的发展时期,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网络在社会事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突发事件起源都是网络。处理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以及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素质。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彭坤明:考生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应变的方式可以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