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4-2024年高一政治上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I)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24-2024年高一政治上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I)

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并理解按劳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能力:迁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觉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点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 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阅读——讨论——计算——比较 2、课外活动:了解家里的各种分配在家庭总收入中的比例,帮助理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一:

某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和奖金,并且在分配上实行向效率高、创利多的车间和工人倾斜。近几年来,该公司转为股份公司,职工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还按股份分红。最后有位技术员将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投入该公司入股,获得大额股红收入。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并贯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些内容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多媒体显示) 1、按劳分配及其客观必然性 (多媒体显示) 教师提问:什么是按劳分配?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

关于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看课本第44页第4段,将此内容做上记号后记忆两遍。教师帮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这个问题:(1)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在其他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者直接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提供的劳动,也不能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2)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它同不劳而获和平均主义是根本对立的。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第一、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

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 第二、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还 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物质条件。

第三、这是由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还没

有实现全面发展;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只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的差别,不能实行平均主义,只能是按劳分配。 教师设疑: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会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思考、回答后 教师小结:“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平均主义的表现。平均主义必然养“懒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从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都没有劳动热情,都不愿意付出劳动,这个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个体性因素,是能动性因素。分配制度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表明它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普遍贫穷。

过渡: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哪些分配方式? 2、其他分配方式 (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二:

某3口之家的家庭2002年7月份的收入共6258元。其中,1人在集体企业工作,工资 收入600元;1人在国有商场工作,工资收入700元;1人在外资企业工作,工资收入2900元;此外,还有股票交易收入1200元,政府公债收入528元,为企业提供商品信息收入330元。另外,他们利用下班时间做夜市收入1200元。

教师提问:在该家庭的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是多少?其他分配方式收入的是多少?其他分配方式有哪些?

学生计算、回答后教师小结:该家庭的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是1300元,其他分配方式收入的是6158元。其他分配方式有: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多媒体显示)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5页第3段文字后回答: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与按劳分配 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回答后教师展示课件三: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与按劳分配的比较表 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 称 按劳分配 成果分配 项目 所有制 非公有制 公有制 基础不同 不分配方式社会将个人消费品分配给同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不同 劳动者 点 分配的客不只是用于个人分配 个人消费品 体不同 (1)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相 同 点 (2)合法收入都受国家保护 (2)生产要素分配 (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四:

上海汉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4位博士合办昆明博赛科技有限公司。汉股注册300万有形资产,只占公司股份的60%,而4位年轻博士的`“无形资产”`----技术则有另外的40%的股份,这一举动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又实现了个人技术股本与国有资本的结合。 展示课件五;

画面:股票市场交易场面。

教师提问:材料中的4位博士将按什么方式取得收入?从股票交易中获得的收入属 于何种分配方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材料中的4位博士将按技术要素分配方式取得收入,从股票交 易中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除此之外,还有凭借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获得的个人收入。另外还有;

(2)福利性分配` (多媒体显示) (3)社会保障收入 (多媒体显示)

过渡:上面我们分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请问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

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 (多媒体显示) 展示课件六:大机器生产场面

展示课件七:手工小作坊生产的场面 展示课件八: 现代都市景象

展示课件九:落后农村生活的景象 展示课件十:农村机械化耕作的场面 展示课件十一:人牛耕作的场面 教师分析:以上材料说明:

(1)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因此,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

请一位同学把表示映射关系的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后再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不同分配方式的意义之间建立类似的关系。

展示课件十二: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制`经济共分配方式并富裕提高经

存 济效益 同发展`

所有制结构 分配制度 意义

教师强调:这样做使我们思考问题更有条理、思路更清晰,从而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能力。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而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各自发挥了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所有者凭生产要素的贡献获得自己相应的收入,才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因此,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师提问: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在短期内会不会改变?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分析:由于我国现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是由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

2024-2024年高一政治上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I)

2024-2024年高一政治上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I)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并理解按劳分配及其他分配方式;理解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必然性。能力:迁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比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觉悟: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学重点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boqt5jk2u17c19373fh7l7tx29ybm00g5b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