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族抗战,形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四个子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正面战场的几场重要会战;“敌后战场的抗战”陈述了中共在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以及中共始终坚持抗战到底,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东方主战场”陈述了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前召开的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过程和意义。四个子目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

【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时空观念】了解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抗战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史料实证】了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历史解释】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家国情怀】理解全民族众志成城抗战的精神,感悟抗日战争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所起的作用,增强民族责任意识

重点:掌握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作用。

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教师需在此基础上,以地图为媒介探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为依托,探讨本课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如全民

1

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英勇抗战

时间 1937年8月 至11月中旬 会战 淞沪会战 结果及影响 日军占领上海,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1937年9月 太原会战 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1938年1至 5月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1938年 6月中旬至 10月下旬 武汉会战 驳斥了“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1941年12月 2.大后方迁移 (1)表现

①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②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2)影响: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易错提醒】 正确认识全民族抗战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1.抗战初期 (1)表现

①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②根据地军民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

(2)影响: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

第三次长 沙会战 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相持阶段 (1)发动百团大战

①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囚笼政策”。

②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打破了日军的“囚笼”。

(2)坚持团结抗战: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3)加强根据地建设: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构图解史】 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

【史料实证】 国共两党相互配合的全民族抗战

史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史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研读]

(1)史料一重在说明抗日战争是十四年抗战的特点。

(2)史料二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可分析出是国共两党配合作战。 [思考]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提示 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结束。

(2)史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提示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役:正面战场——淞沪会战(或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3

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联系

(1)两个战场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一部分,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一致的。

(2)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3)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抗战到底,战略反攻阶段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

(4)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知识点二 东方主战场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

1.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2.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3.1942年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二)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日军的总兵力。

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史料实证】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特点及地位

史料一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史料二 中国军民……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王建朗《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

史料三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4

——冯友兰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研读]

(1)史料一中“各党各界”可以表明中国抗日战争的全民族性。 (2)史料二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战场的贡献的。 (3)史料三说明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的反帝斗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思考]

(1)史料一主要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什么特点? 提示 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 (2)概括分析史料二中王建朗的主要观点。

提示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3)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从中国方面说明取得“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的原因。 提示 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取得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等。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一)中共七大

1.目的: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2.召开: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3.内容

(1)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二)日本投降 1.背景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

5

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族抗战,形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四个子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正面战场的几场重要会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bogx7ew3a667gj1yjqg01k8300wxv01cq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