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印度教育思考题的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印度是联邦制国家,高等教育行政体制主要分为中央和邦两级,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现为人力资源开发部。该部下设教育司,教育司下设管理高等教育的大学和高等教育局。此外,印度还有中央一级的教育研究和咨询机构,如全国教育研究和培训委员会、全国教育研究和管理研究所、大学拔款委员会、全印技术教育委员会等。各邦政府都设有邦教育部,负责邦内的教育事务。
2.(1)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一体,在学校的传统学术性课程计划介绍技术科目,或偏重学术性课程,或偏重技术性课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扩大学生升学或就业的机会。
(2)中等水平以上的职业教育大多数把普通学校与专业学校分开,同时在这些职业技术学校开设部分时间或夜间的班级,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3)结合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需要,制定职业技术教育政策
3.目标1:发展儿童的良好体格、适当的肌肉协调性和基本的运动技能。 目标2:发展儿童良好的健康习惯,培养儿童自我料理的基本技能。
目标3:培养良好的社会态度和礼貌习惯,鼓励儿童与他人合作、分享,照顾好自己以及他人的物品,并使之注意到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权力。
目标4:为了促进儿童情感上的成熟,应该指导儿童表达、理解、接收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目标5: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目标6:激发儿童对其周围环境的智力方面的好奇感(即认识环境),帮助儿童了解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通过为他们提供探索调查和实验的机会而培养新的兴趣。
目标7:通过为儿童提供充分的自我表达机会,促进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目标8:发展儿童用流畅、准确、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4.大学:
(1)附属性大学:大学的最主要类型,最初不进行任何教学活动,只为附属学院举行考试和颁发学位证书,目前大多数附属学院也从事部分教学活动。 (2)单一制大学:自己负责所有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印度的农业大学、女子大学等均属单一制大学。
(3)联合大学:一般指大学本身和它的一些学院合作进行工作的教育机构。 学院:
(1)大学学院:由大学评议会设立和维持,直接受大学的管理和控制,一般和大学其他部门一起设在校本部。
(2)附属学院:在《大学法》规定的区域内附属于某所大学,提供使学生能参加大学考试的课程,但课程设置和所使用的教学大纲须经大学同意。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5.婆罗门教育以宗教教育为主,大多为免费教育,教育内容以宗教为主,但在实践中,也客观地发展了科学知识,几何学、代数、天文学等的方面日趋完善。同时,为了正确学习和解释吠陀经书,相应的文法学、发音学和音韵学应运而生,于是,《吠陀》从机械背诵逐渐发展到钻研经义,学者们开始用理论阐述各自对吠陀的认识。这一切,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婆罗门教育当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古儒教育和高等教育。
6.高等师范教育承担培训中学教师的任务,这些机构大致可包括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单独设立的师范学院、附设于文理学院的教育系和四所地区教育学院。
培训方式有两类:(1)非定向培养。大学本科毕业三年毕业后再修读一年教育专业,毕业后获教育学士或教学学士学位。(2)定向培养。高中毕业后在地区教育学院攻读四年制的一体化课程,毕业后同时获得专业学士和教育学士双学位。
除此之外,印度还有两类专门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学校。一是为培养工业训练学校和学徒训练机构的实践课教员的中央培训学院;二是培养任教于多科技术学校的专业课教师的技术教师培训学院。
二、论述题
1.独立前印度只有20所大学,综合教育学院496所,技术教育学院38所,在校生21.5万人。而现在的印度有259所大学,其中16所为中央直属大学、27所农业大学、10所医科大学、49所准大学,11089所学院,大学在校生741.8万人。其中高校数量从1950~1951年度到 1984~1985年度平均每年增加120余所。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在校大学生数的年均增长率为5%,即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印度高等教育机构不仅走外延扩大的道路,更多的是内涵扩大。
大学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但又深深地植根于各自所处的社会之中。独立后的印度高等教育得到巨大的发展有其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深层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政府的政策倾斜。进行教育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效益。印度政府历来视教育为通向现代化的门径,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二个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人口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时面临的共同难题,印度独立后人口迅速增长,从1961年起,每隔10年人口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每年净增达 1000多万人。由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往往可以得到一份较好的工作,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因此人们都渴望接受高等教育。而巨大的人口基数对现有高等教育造成的巨大压力,迫使政府扩大规模、加快发展,以满足民众需求。 第三是西方教育模式、教育思想的影响。印度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受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到了西方教育思想的较大影响。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统治者需要培养一批对西方有一定了解、懂英语、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雇员和职员为他们服务,所以英国统治者重视高等教育远胜于基础教育。另外,美国教育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对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影响颇深。他曾指出:“在印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收入分别是受过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及文盲的3.2倍、5.2倍和11.9倍。”收入上的巨大差距激发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渴望。
印度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又一个原因是高校的师资、教材、教学管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学府差别不大,特别是在大发展期间仿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模式建立的5所印度理工学院以及中央直属的德里大学、孟买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班加罗尔印度科学学院等高校,经过发展已成为可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媲美的重点高校。凡是这些大学的毕业生,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著名公司都比较受欢迎。目前,在美国硅谷新崛起的2100家公司中,有 820家是印度人创立的。同时,在西方著名的大公司里,也有大量的印度科技人员负责尖端产品的研究工作。 2. 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教育结构严重失衡。印度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失衡。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同家。50多年来,由于印度政府过度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忽视了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发展,致使数百万儿童不能接受义务教育。由于印度初等教育十分落后,所以导致其高等教育先天不足。此外,高等教育内部也存在专业结构严重不合理的现象。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的人文、社科等专业占到80%,而工、农、医科等其他专业仅占15%左右,比例严重失调。由于未对高等教育发展进行很好的宏观调控,使得专业设置极为盲目,80%的大学生分布于普通文理科和商科专业,而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林专业学科的比例一直在1%左右徘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设置专业进行招生时没有进行社会需求的调研和预测,更缺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导致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造成大批毕业生就业困难。
其次是知识失业现象严重。知识失业是城市失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要求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经济的迟缓发展无法消化过量的大学生,以至于许多学生毕业即失业,特别是文科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的就业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印度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离,以至于失业队伍日益庞大。最近的调查表明,全印度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高达27%。除了找不到工作的实际失业外,还存在许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有工作但学非所用或从事低级工作的现象,这对教育资源比较紧张的印度来说是严重的浪费。同时,许多人才需求部门也过分地抬高用人标准,本科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偏要硕士、博士去做,这反过来又刺激学生去攻读高学历,高学历人的增多又造成高学历人员就业竞争更加激烈。由于失业现象严重,因此许多学生到国外深造或者到国外找工作。
另外,民众受教育的机会不均等,教育不民主。纵观印度50多年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难发现,对印度普通民众来说,教育机会均等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