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风(IgA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一、 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阴两虚证 主症:微量泡沫尿(尿蛋白定量小于1.0g/24h)或兼有少量异形红细胞尿。次症:腰酸、乏力,口干、目涩、手足心热,眼睑或足跗浮肿,夜尿多。舌脉象:脉细或兼微数,苔薄、舌红,舌体胖,舌边有齿痕。肾病理改变(可参考):功能健全的肾单位数目减少和足细胞受损。
(二)脉络瘀阻证 主症:持续性镜下异形红细胞尿。次症:腰部刺痛,或久病(反复迁延不愈病程1年以上);皮肤赤红缕,蟹爪纹路,肌肤甲错。舌脉象:脉涩,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脉络瘀滞。肾病理改变(可参考):肾微小血管(血流)损伤的表现。
(三)风湿内扰证 主症:尿多泡沫(尿蛋白定量大于1.0g/24h)或兼有异形红细胞尿。次症:水肿,腰痛、困重,头身/肌肉/肢节酸楚,皮肤瘙痒,恶风。舌脉象:脉弦或弦细或沉,苔薄腻。肾病理改变(可参考):肾固有细胞增生及炎细胞浸润,新月体形成、袢坏死。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血尿:肾风病血尿可分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
1.辨尿色、性状。肾风病血尿具有无凝血块、无血丝,一般无疼痛、全程血尿等临床特征,尿检红细胞形态为异形红细胞,要排除药物(如大黄、利福平、口服避孕药等)和女性月经污染所致的红色尿、假性血尿和外科范围的血尿。
2.肾风病肉眼血尿,初发时可伴发热、咽痛等外感风热证候,或与乳蛾(扁桃体炎)急性发作同步出现,应注意观察咽部及体温情况。鼓励饮水,也可用金银花煎液漱口清洁口腔,或遵医嘱中药雾化治疗。
3.肉眼血尿严重者需卧床休息,尚需监测血压、血分析、评估出血量。 4.镜下血尿病程多数较长,且症状隐匿。应定期检查尿液,观察尿红细胞量增减、反复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如活动、睡眠、疲劳等,以及有无感染灶等影响。
5.镜下血尿辨证多属于或兼有肾络瘀痹证,医嘱予丹参、三七总甙等养血活血,敛阴宁络治疗时,护理中应注意观察尿红细胞的增减,观察皮肤、口腔、牙龈有无出血等。
6.日常应避风寒,防感染,动静相宜,以不疲劳为度。 (二)泡沫尿(蛋白尿)
1.观察尿泡沫多少及消散时间。检测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尿微量蛋白等。标本留取应正确、及时,避免尿液过度稀释或浓缩,防止标本污染或变性。
2.注意观察发热、剧烈运动,以及体位改变等因素对患者泡沫尿(蛋白尿)的影响。
3.少许泡沫尿多属肾气阴两虚证,医嘱常予补肾气、益肾阴等中药,应观察有无外感、伤食、气滞、湿困等征象,以防补益药滋腻助邪。而泡沫尿持续明显增多是风湿扰肾证的表现,常用祛风除湿中药,护理需重点观察药物毒副反应。
4.饮食上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并观察蛋白质摄入与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 5.重视防止六淫邪气的侵袭,尤其是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亦可根据医嘱予玉屏风散内服,或温灸足三里、气海穴以补益正气,强肾固本。
(三)水肿
1.及时评估水肿程度,监测体重、腹围、出入量等。重症水肿宜卧床休息,记24小时出入量,重点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肾功能等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发生。头面眼睑水肿者应将枕头垫高;下肢水肿明显可抬高足部;阴囊水肿可用阴囊托托起。严重胸水、腹水时宜取半坐卧位。
3.使用攻下逐水剂或利尿剂时,应重视血压监测、观察尿量,及大便的次数和量,防止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的休克及电解质紊乱。
4.肾风水肿呈“三高一低”肾病综合征表现者,蛋白质摄入宜按1.45×P+1.0g/Kg﹒d(P代表24小时尿蛋白排出量)计算。优质蛋白占50%以上。
5.可根据水肿程度,予无盐或低盐饮食。出入量保持适当平衡。
6.遵医嘱选择荞麦包外敷、中药药浴、中药熏蒸、中药泡洗等特色疗法,改善局部或全身性水肿(详见“特色治疗”)。
(四)头晕、血压增高
1.头晕、脉弦,血压增高是肝风内扰的表现,但早期症状隐匿,应加强巡视、监测血压。眩晕发生时,尽量使患者卧床休息。若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脉弦滑数、血压明显升高、视物模糊、立即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
2.肾风病患者出现郁怒、躁动等肝阳亢盛现象,应避免言语、行为、环境因素等不良刺激。应用降压药物时,还应重点观察服药后的血压动态变化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3.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用盐量遵医嘱。
4.取神门、肝、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改善睡眠,降低血压。也可取风池、百会、太阳等穴位,按摩5~10分钟,缓解头晕头痛症状。
(五)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夜尿)
1.对少尿、无尿患者必须关注舌象、脉象、血压、心率、呼吸、神志、24
小时出入量等变化,尤其重视有无高钾、高血容量、酸中毒及其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2.少尿、无尿是急进、危重的风湿扰肾症侯,应根据医嘱做好祛风湿、利尿、逐水药物的临床用药护理。
3.出现水气凌心射肺危象时,应帮助患者取半坐卧位,吸氧,并做好各种抢救准备。
4.对多尿、夜尿患者应观察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排尿次数等。 5.多尿、夜尿是肾气(阳)虚弱、下元不固、摄纳无权所致,应注意休息,适度运动,如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固护肾气。
6.温灸肾俞、关元、足三里与命门、气海、三阴交两组穴位交替、间歇应用,能益肾气、补精气,改善多尿、夜尿症状。
(六)腰痛、腰酸
1.对肾风病有腰痛主诉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观察疼痛性质、部位、伴发症状,注意区别肾外因素导致的腰痛。
2.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取肾、腰骶穴,用王不留行籽附在耳穴部位,定时按压刺激,每次1~3分钟。
3.艾条温和灸:选择肾俞、气海俞、关元等穴位,予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分钟。
4.行肾穿刺患者术后往往有腰酸胀痛情况,应注意观察尿色、尿量及血压等。一般术后3日内避免在腰部行各项物理治疗。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二)中药注射(详见附录1)
(三)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适用于肾络瘀痹证或风湿内扰证水肿患者。每次敷药8~12小时,每天1次(详见附录2)。
2.中药药浴:适用于肾风病皮肤瘙痒患者。水温40~42℃;患者除头颈部外,全部浸没于浴液中,每次30~45分钟,其间不断揉搓全身(详见附录2)。
3.中药熏蒸:适用于肾风病水肿患者。每次熏蒸时间20分钟,最高药汽温度不高于42℃,每日1次(详见附录2)。
4.中药全结肠灌洗:适用于肾风病(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药液温度37~39℃;置管深度50cm(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静谧清爽,起居有时,避风寒,防感冒。 2.保持口腔、皮肤、会阴清洁,防止感染。
3.避免肾损害加重因素,如扁桃体症状明显且反复发作者,可于急性炎症控制后,择期手术摘除;慎用肾损害药物等。
4.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体质,如太极运动等。
5.指导患者进行中医特色的自我保健方法,如按摩足三里、肾俞穴等,补益肾气。
(二)饮食指导
1.肾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之物。忌辛辣、生冷、油腻之品。可选用莲子、红枣、山药、木耳等食物。
2.肾络瘀痹证宜选用活血散结、补气行气的食物,可选用山楂、香菇、大蒜、葱、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