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造的制造到要性和国创能性国中必可
精品资料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便以奇迹般的速度向前挺进,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其中“中国制造”功不可没,但如今中国制造似乎受到很多人的质疑。那么中国今后的道路又该如何走呢?
关键词:中国制造 中国创造 必要性 可能性 正文:
背景介绍:2010年美国对中国的化工用品、装潢材料、纺织用品、金属制品等实行反倾销。欧盟也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甚至连印度以及南美的一些国家也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而且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就一直是受到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简介
中国制造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只要在中国领土内制造的,不管它的技术、品牌、利益是否属于中国,都叫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是一个所有权概念。只要是技术、品牌、利益等属于中国资本控股创造的,不管它是在中国生产的还是在其他国家生产的,都叫中国创造。
张瑞敏这样分析:“创造”是“人无我有”,“制造”是“我有人也有”。“创造”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的,如果不了解用户需求,“制造”得再好也只能是库存。根据需求定制产品,可以兼顾高端和低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生产多元化产品,从而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降低国际竞争的风险。“中国制造”是从硬件与低成本劳动力中要效益。“中国创造”是从管理与技术中要效益。
中国制造的现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精品资料
1、十分微薄的经济利益
由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是出于产业链的下端,大多以劳动力集中型为主,一般有很少的附加值。劳动者卖命的劳动往往只能得到很少的利益。据估计,在国内制造商承接的贴牌生产中,外国人拿走了92% 的利润,中国人最多拿到8%。我们往往需要生产出12亿件衬衣,才能换回1 架喷气式客机。在出口贸易中有一半左右属于加工贸易,赚取的也仅是微薄的加工费, 因此“世界工厂”的繁华与“中国制造”在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获得的微小利益形成强大反差。
2、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
50年代美国把制造业转移到日本,60、70年代制造业中心又从日本转移到了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80年代以来制造业进入中国大陆。虽然每一次专业多带来了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像日本震惊世界的水俣病就是由于由于产业转移到来的环境污染所决定的。现在中国好多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达标,长江里黄水滔滔。每一次招商引资都会很大程度上破坏当地的生态情况。
3、受制于人的企业状况
由于中国企业本身的低端以及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使得中国的一些企业往往需要向外国购买先进的设备或者支付专利使用费。在这一点上,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企业的深层次发展。受制于人则听命于人。特别是那些作为外国的代工厂企业,如果收不到订单,企业就会完蛋。
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必要性
由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及中国人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使得这次产业转移与前几次都不一样。如果中国全部参与劳动,那么基本上可以保证全世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