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如何运用于农业领域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物联网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新生力量,是推动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先进传感器、无线通讯和网络、辅助决策支持与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可以实现对农业资源环境、动植物生长等的实时监测,获取动植物生长发育状态、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生态环境的实时信息,并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动态模拟和对生长环境因子的科学调控,达到合理使用农业资源、降低成本、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一、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基础良好
近年来,在政府、科研机构及农业生产企业等的共同推动下,部分地区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不少地方利用温度、湿度、气敏、光照等多种传感器对蔬菜生长过程进行全程数据化管控,保证蔬菜生长过程绿色环保、有机生产。也有地方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畜禽和水产养殖等进行监测,可实现准确感知、及时反馈,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有的地方应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实现对农业用药、用水、用肥、用工状况的精确控制,减少浪费,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涵盖了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示范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存在关键技术产品及集成体系成熟度较低、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缺失、有效的运营机制和模式尚未建立、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应用示范基地,深入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探索产业化应用模式,制定农业物联网应用标准规范,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应用。
三、农业物联网四个应用场景
农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其信息化、智慧化的程度尤为重要。物联网作为推进产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战略,并在实际发展中落实物联网在各个产业中的应用。通过对物联网的跟踪研究及应用调查提出了四个应用模式与应用场景。
1、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环境管理。通过各传感器、视频设备、GIS地理信息技术、GPS定位技术以及智能分析模型,建立起一个农业生态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及桌面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能够便捷地进行系统访问与各种设备的管理。
2、改善与提高生产系统工作效率的农业生产过程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提出农业生产过程管理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改善生产系统的工作效率、提高投入资源的附加值、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及资源损耗,从而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标准化管理、精耕细作管理、设施农业管理和健康种植,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与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的目标。
3、控制危害与损失的农产品安全管理。农产品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农产品安全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使企业农产品安全提升到新的高度,从而确保向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的农产品。 具体为:以农业企业档案数据为基础,围绕“生产、库存、销售”三条主线,通过对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活动、销售状况实施电子化管理来实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采用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识别、定位、传感器、RFID等高新技术,实现物流运输安全管理;结合目前先进的条码技术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编码,从而建立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全程追溯管理,使消费者充分了解农产品的种源情况、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生产操作过程、用料用药情况、加工销售过程等各个环节。
4、通过物联网技术加强农业装备与设施管理。随着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和大量装备的使用,各种关于农业设施装备的问题日趋突出,事故隐患日益增加。为进一步提升设施农业装备安全及生产水平,大唐移动采用传感器和视频监控设备,并建立装备与设施信息库、状态库、调度服务库及智能分析平台,将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装备与设施管理,提高投入资源的附加值、减少资源损耗,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
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意义
综上所述,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它通过操作终端及传感器采集各类农业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移动通信无线网、有线网等实现信息传输,通过作业终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全监控与管理。这对改变我国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实现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保值增值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于楼宇对讲十大品牌珠海珠安科技:http://www.zhuanke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