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球 上 的 断 裂 带
lhx3989@sina.com
从太空上观察地球,地球上最明显的断裂带就是大西洋断裂带。大西洋两则的亚非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边缘有明显的连接痕迹。说明这两大陆在远古时期是连接成一块的,这也是板块漂移学说形成的原因、根据。
其实板块漂移学说只是发现了原来的大陆发生了断裂并分离开来,形成大西洋。但无法给出力量的来源?因为无论是外部引力还是地球内部的火山运动都不可能产生这样大范围的相对分离的力量,也就是说板块自然漂移学说是不合理的;这种力量只能来自外部的撞击。
如何寻找撞击的证据?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月球的地貌找到成因。月球地表面没有水也没有大气,天体撞击形成的痕迹都完好地保存着原始状态;月球地表面到处都是天体撞击和火山喷发形成的痕迹,火山喷发会形成圆型的火山锥和以火山口为中心的辐射状物质堆积。外部天体撞击会呈现出3种状态:
1)
小型天体撞击后,因为冲击力量小会形成与火山锥相似圆型锥体和少量的飞溅物质;撞击进入的小型天会停止在潜表层上。
2)
大型天体撞击,因冲击力过大,天体会冲破月球表层撞击进入月球的内部;在撞击点处形成环型的塌陷坑/洞,在环型的塌陷坑/洞的周围还会有环型的断裂带(开裂带)。通过月球背面的照片可以看到一处明显的大型天体撞击后形成环型的塌陷坑/洞和周边的断裂痕迹(开裂
带);
3)
超大型的天撞击甚至会撞碎被撞天体,这与天体的相对动能关联;
在此可对这种大型天体撞击后形成环型的塌陷坑/洞和周边的断裂痕迹做如下定义,紧临塌陷坑/洞的边缘破碎断层结构定义为碎片区;环型的塌陷坑/洞周边的稍远部分的断裂痕迹定义为断裂区或叫开裂带;
地球的内部是高温的液态内核,大型天体撞击后,造成地球的外壳塌陷并冲入地球的内核,强大的冲击力会造成内核液态熔岩升温并向地球的另一侧涌动,抬升地表或撕裂地表,出现大陆板块分离的现象;在地心引力作用下这种冲击力会逐渐弱直至消失,地球呈现出新的地貌结构--大西洋,这种撞击会留有明显的痕迹。在与大西洋正对的撞击点周边会有明显的环型塌陷区,在地图上可以看到日本列岛_留球群岛_台湾岛_菲律宾群岛_印度尼西巴亚_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呈现出一种环型的断裂痕迹;表明在环型的中心区曾经受到过外来的大型天体撞击; 天体直经是巨大的有几百公里,强大的冲击力撞裂了地球,形成大西洋;因撞击点在地球的赤道边缘,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作用力很快会均布表面的型变,地球在赤道线上呈现出正圆的状态。
这一次撞击是大西洋形成的直接原因,撞击发生在太平洋一侧,可称之为太平洋撞击!
在地球上这种明显的强烈撞击痕迹还有一处,观察北半球的湖泊
分布可以找到上一次外来大型天体撞击后形成的环型断裂区(开裂带)。在北美洲的大熊湖_大奴湖_阿萨帕斯卡尔湖_温尼湖_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五大淡水湖是呈圆弧型分布;在非洲及亚欧大陆上的地中海_黑海_里海_咸海_巴尔喀什湖_乌布苏湖_库苏古尔湖_贝加尔湖等湖泊也是呈现型圆弧型分布。在地图上拼接美洲与非洲及亚欧大陆板块会发现,这些湖海正好构成一个圆形的环。因为水的填充,这些环型断裂区(开裂带)就形成湖、海。这些环型湖海断裂区(开裂带)中心正好是北冰洋,美洲大陆板块北部与欧亚板块北部到处都是破碎的板块结构形成众多的岛屿,这是典型撞击后形成的塌陷区边缘的碎片区特点。上述痕迹证明,来自太空的大型天体从北冰洋撞入地球,塌陷坑/洞形成北冰洋;并在塌陷坑/洞(北冰洋)外周形成环型断裂区(开裂带)--上述湖、海;这一次撞击进入地球的天体直径也是巨大的,有几百公里;强大冲击造成北半球塌陷,外来大型天体冲击波经地球的液态内核冲向地球的南极;造成南极的大陆板块抬升,并形成南极大陆;南极大陆周边为典型的拉伸区。这一次撞击线路因为与地球的自转轴接近,冲击造成的地球的地貌变化受地球自转影较小,地球会呈现出北部是稍扁南部突出的苹果型,并能保留这种撞击后形成的状态。
这种撞击会在环型断裂带的外围形成挤压区,造成板块抬升形成高原区,北美洲的墨西哥高原,亚洲的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非洲的埃塞俄比亚高原都分布在撞击形成的断裂带(开裂带)的外侧,也证明这种撞击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