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聚思想精髓,造素养课堂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聚思想精髓,造素养课堂

作者:余冬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2期

中国古代思想这一单元历时长、内容多,涉及的概念理解难度大,尤其以《宋明理学》最为突出,这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许多中学历史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如朱可的《深入解读教材提升教学立意——以人民版必修三〈宋明理学〉一课为例》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确定教学主题和疏通教学线索,李凯的《高中必修课程“宋明理学”教学分析》借用“挑战和应战”这一理论作为教学主线并细致剖析了本课难点,黄杏婵的《〈宋明理学〉教学研究》则补充了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并对“存天理,灭人欲”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解释。[1]结合阅读和听课经历,笔者发现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课时存在教学主题不恰当和教学环节衔接不畅的情况,因此本文从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家国情怀”这一方面切入,以人教版必修三《宋明理学》一课为例,从教学主题的确定、宋明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宋明理学的内在脉络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一、立足单元内容和核心素养提炼教学主题

《宋明理学》位于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本单元的名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见这一单元的关键词是“演变”:儒家学说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主流思想的演变是时代的变化和时代对思想的要求不同导致的。在此,可以认识到思想的背后其实是儒士这个群体为儒家学说注入活力。这与儒士在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自觉文化担当和“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追求有关。另外,高中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因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结合新课标中“家国情怀”的指引,立足本单元内容来进行追问,进而提炼教学主题。

春秋以来,儒士们扮演了孔子所说的“士志于道”的社会改造者和批评者的角色。“以天下为己任”是儒士们不变的追求。当社会秩序不按“道”运转时,儒士们或进入朝堂投身政事以求力挽狂澜,或虽处江湖之远而不忘批判社会、诊断社会痼疾的责任。因而这是一群有着自觉的文化担当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于是,引导学生感受变化的思想背后儒士不变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正是这一单元的核心所在。所以在追问中可以提炼出本单元的主题:儒士自觉的文化担当和社会责任感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促成了思想的变通。此外,中国古代儒士的“自觉文化担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国家秩序的重视和构建,另一方面是对社会和民众的文化关怀。这也和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要求相一致,即“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3]。因此这一主题实际上也是“家国情怀”在本单元的具体化呈现。

具体到《宋明理学》教学主题的提炼时,应该关注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将目光放回到宋儒求变的时代背景中:如果说魏晋时期的玄学是儒士对宇宙终极问题的追问,那么理学是儒士

聚思想精髓,造素养课堂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聚思想精髓,造素养课堂作者:余冬来源:《中学历史教学》2019年第02期中国古代思想这一单元历时长、内容多,涉及的概念理解难度大,尤其以《宋明理学》最为突出,这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挑战。许多中学历史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如朱可的《深入解读教材提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bk0n5x366570pk9t8239nplx1m5bx00ai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