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 专题一 散文 高频考点二 pdf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海无涯

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之际,楚汉之争,写这个题材的人,当时不下百家。一到司马迁笔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来,脍炙人口,永远流传。别家的书,却逐渐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当时,并无赫赫之名,事迹亦不彰著。鲁迅也只是记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间的道义,都是细节,都是琐事。对他们的革命事迹,或避而未谈,或谈得很简略。然而这篇充满血泪的文字,将使这几位青年作家,长期跃然纸上。他们的形象,鲁迅对他们的真诚而博大的感情,将永远鲜明地印在凭吊者的心中。

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

文章与道义共存。文字可泯,道义不泯。而只要道义存在,鲁迅的文章,就会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讫

(有删改)

2.作者听朗诵时,“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青年时代对鲁迅的散文充满了喜爱之情;②时过境迁,如今知音难觅,令人感慨;③作者经历了各种创伤,感情迟钝,对激情的失去深感无奈。

解析 从理解重要句子的角度考查信息整合能力。“眼里也没有泪水”是针对上文“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说的。“心情变得很复杂”是针对下文“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说的。

3.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被书写的对象在历史上的重要性;②书写历史的作者,如历史家和文学家的表现能力;③口碑、文字、金石、竹木纸帛等传播方式和载体。

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文段要点的能力。从原文“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这些话中可看出,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有被书写的人和写作者,即被书写的是不是像五位青年作家一样可歌可泣的人,写作者是不是像司马迁、鲁迅那样的人。另外,还有文章第8段谈到的文字得以流传的载体。据此分析作答。 知识储备 原因概括题的特点:题干呈现的往往是作者的观点(或结论),要求筛选、概括

出作者持该观点的理由或依据。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①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②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③结合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

审答题区间时要特别注意题干的结论在原文出现的地方,它往往是信息要点最集中的地方。

答题要有因果意识,要善于由果溯因,求一果多因。语言组织可以采用“因为:

学海无涯

①②③……”的形式。另外,可用因果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用“因为……所以……”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起来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或语言组织不到位。 三、全文主旨或思想感情概括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怀念牛 王本道

40年前,我在辽南山区插队,有过三年左右的“知青”生活经历。每当忆及那段既苦涩又满怀憧憬的日子,无比惬意的田园风光及其充盈其间的诗情画意之中,总是离不开牛的。

上世纪60年代末,中国广大农村依旧是漫长的农耕文明的延续,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一能够依靠的动力就是牛。因此,尽管当时实行的是全国大一统的人民公社建制,但牛是格外受尊崇的。我所在的生产队,近百米长的牲口棚中,有两匹马、3头驴,但却有20头牛。为了侍弄好这些农耕中的“动力”,生产队指派最有经验的老农做饲养员,每天吃住在饲养棚里,得到的是最高的工分报酬。

大田封过垄之后,牛也有闲。为了节省草料,队里安排我去放牛。这倒是个闲差,村东有条小河,河边是柳林,柳林下的荒滩长满野草,多是茅草,其中点缀着紫花的地丁、黄花的蒲公英、白花的车轱辘菜……牛吃百草,到了地方撒手放开绳子,牛自然自己去低头啃草了,不用管它也不会去啃庄稼的。牛是人最亲近的伙伴,虽然它生得健壮,但却总是小鸟依人似的与人作情感的沟通。有年冬天,我陪着饲养员大爷一起侍弄这些精灵。冬季虽喂料较少,但草总是拌得均匀、滋润,并适当加些磨碎的黑豆、麸皮。那些牛都吃得很香,“咕吱咕吱”地咀嚼,并不时去舔沾在槽边的豆瓣和麸皮。饲养员大爷告诉我,这些牛,根据它们的长相和习性,都是有名字的,“黄犍”“红牤”“缎面”“愣头”等等,有只小牛犊,自生下来就显得俊俏乖巧,大家干脆就叫它“美妞”。

千百年来,牛在中国社会牵引着农家的岁月,沉重又迟缓地衍进着。在繁重的农事生活中,牛确立了自己恒久的位置,也造就了自己美好的形象。“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我国自然经济时代农民对幸福生活追求的理想境地,牛也成了农人的家庭成员之一。正由于这样,我国历史上,对牛的颂扬入诗入画不计其数。南北朝诗人李纲在《病牛》诗中写道:“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歌颂了牛精神的高尚。五代时期诗人彦仁郁有诗云:“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写出了千百年来牛与农人共同走过的艰辛历程。历代的丹青妙笔也把牛的形象描绘得见仁见智,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卷》自不必说,近代的齐白石、李可染、潘天寿等

大家,笔下的牛无不具有人性的温暖,连一生画马无数的徐悲鸿也时而画牛自况。据史学家考证,我国对牛的驯化距今至少有7 000多年的历史。数千年来,由于牛在一定程度上寄托着人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所以,我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是严禁宰杀耕牛的。如唐、宋、五代诸朝的法律都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都在禁杀之列,只有自然死亡的方可开剥售卖或自食。对于偷宰耕牛者,最高可判死罪。

纵古观今,牛是人类的好朋友,是牛拉动着犁铧犁出了灿烂的农耕文化,牛以自己的坚忍勤劳与农民一起度过了几千年苦难的时日。随着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

学海无涯

30年来中国的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亿农民相继脱贫致富,村庄已经不是传统的村庄,村民也早已不是地道的农民。务工、经商、运输、建筑等渐渐成为他们的主业,大多数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继之,牛也逐渐从原野中淡出,新一代农民已经渐渐淡化了对牛的感情。劳苦功高的牛啊,你将何去何从呢?这些年我曾走南闯北去过许多地方,诸多造型奇特的牛的雕塑也让我怦然心动:颐和园的铜牛、济南的“天下第一牛”、深圳的“拓荒牛”、香港九龙的“石牛”乃至美国华尔街的铜牛,尽管模样栩栩如生,却唯独缺少生气与灵气。难道我们的先人数千年来对牛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只能永远定格在诗意和精美的雕塑之中了吗?[来源:学+科+网]

一个不能不承认的现实是,与农耕文明相比,在工业文明的时空观念之下,我们的生活已经与大自然产生了深深的隔阂。但是,面对着东风拂煦、万物复苏的春天的原野,我突发奇想:既然城里人养了那么多的猫啊狗啊作为宠物,那么富裕起来的农民何不把牛也作为宠物来养?若真是这样,田野里又有了牛,农村的风景画又恢复成了风俗画,牛那憨声憨气的呼唤又将给人带来亲切和温馨,我们的乡村也将重新布满古典浪漫的诗意了。(选自2009年5月14日《大连日报》,有改动)

4.在画线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说那些“牛”“缺少生气与灵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这些牛虽然栩栩如生,但从未与老百姓亲密接触;没有走进农家,“牵引着农家的岁月”;没有在劳动中“确立”“自己恒久的位置”,造就自己坚忍勤劳的美好的形象;没有犁出灿烂的农耕文化。

5.作者在文中怀念的“牛”有怎样的特征?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深情怀念的牛,乖巧懂事,与人亲近,忠诚、勤劳、坚忍,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能给人美好的憧憬,具有人性的温暖。(2)作者通过回忆与牛的交往以及历史上对牛的颂扬,写出了牛对人类的重要贡献,表达了作者对牛的无比尊重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对新时代下牛的处境给予了深深的同情,表达了人与包括牛在内的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知识储备 概括散文主旨或思想感情题考查的是对全文的整体理解、把握能力。答题时一

定要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要在此基础上对全文核心内容和思想感情作总体提炼概括。 答此类题,语言要简洁,层次要清晰,有时可分要点作答;概括主旨答案,有时可采用“通过……抒发了(表达了)……”的模式。

解答时应注意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这类句子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对我们理解主题起重要作用。

现代文阅读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 专题一 散文 高频考点二 pdf

学海无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秦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bgpl3snjp9bpag891bi6tck19hpxv003i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