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信息工程学校授课教案
2010~2011 学年 第 二 学期 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 第 ~ 页 授课日期 班 级 学习 领域 学习 单元 主要 行为 部分 行为 目标 群体 学习重、难点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四单元 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第十课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201104 10.18/19/20/21/22/23 授课教师 课 时 毛志博 2 第十课第二框 善同犯罪斗争 2010级新生 学习环境 2010级各班教室 重点: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难点: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 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专业能力 护;了解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懂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勇有谋;了解职务犯罪的主要内容。 行为 能力 分析 社会能力 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树立廉洁为本的价值观。 自觉预防犯罪,敢于、善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正当防方法能力 卫;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远离职务犯罪,珍惜人生,追求真正、永久的幸福。 教学 方法 案例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板 书 设 计 1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内容及人员安排 展示检查方式 抢 知识回顾 1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刑法在哪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答 导入 组 织 学 习 学习目标 新课 导入新课(4分钟) 1.教学内容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2.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教师事先播放观看,然后进行节选,最好不超过3分钟;或者结合学校、班级的法制教育事先进行观看)。(2)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犯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的原因,也有自身的原因,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青少年自身。那么如何防止这一问题产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板书:善同犯罪斗争、青春拒绝犯罪。 3.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青少年犯罪警示录(02)”,思考犯罪的主观原因,如何才能做到青春拒绝犯罪。 认知:了解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和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了解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懂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勇有谋;了解职务犯罪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观念: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树立廉洁为本的价值观。 运用:自觉预防犯罪,敢于、善于与犯罪行为作斗争;学会正当防卫;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远离职务犯罪,珍惜人生,追求真正、永久的幸福。 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热情 课件展示 2
组 织 教 学
学习任务 研习新课(32分钟) 第一目:青春拒绝犯罪。(13分钟) 1.教学内容(1)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2)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特殊原则。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分析犯罪的自身原因。 (1)用PPT呈现三个案例,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教材P109~111的活动框文字、正文、点评、链接,思考、分析当事人犯罪的自身原因是什么?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案例1:17岁的葛某某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葛某某在校读书时成绩优秀,后因为有一次旷课被老师批评了几句,顿然产生逆反心理,一拍桌子,冲出教室。从此离开了学校,与社会青年交往在一起,打架闹事,构成寻衅滋事罪。 案例2:因吃喝玩乐欠了同学500元钱,17岁的杨小宇(化名)用玩具手枪抢劫了司机手机一部和62元现金,被捕。他不以为然,认为玩具手枪只是玩玩而已,不构成犯罪。 案例3:17岁的周某在打台球时无辜被素不相识的闵某等人砍伤,后闵某等人在逃。半年后周某得知闵某在网吧上网,欲讨回自己被砍伤时的医疗费。但他不知寻求法律的帮助,而是邀约了同伙携带刀具将闵某及自己并不认识的与闵某在一起的戴某等四人砍伤。闵某、周某均由于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 (2)巡视、指导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进行。(3)在各组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未成年人犯罪的自身原因。 第一,心理缺陷明显。案例1以及教材P109的活动框“青春期的变化”、P110的链接,都告诉我们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尊心强,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辨别是非能力差,抵抗不良影响的免疫力弱;当满足不了膨胀的物欲或受到不良刺激时,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个性压抑、逆反心理、闭锁心理和群体心理等,是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心魔”。 第二,人生观、法制观错误。案例2就说明了这一点。在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中,多数人生观存在问题,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为满足个人欲望,不惜偷抢拐骗,拦路抢劫;法制观念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是法盲,不知法律为何物,法律意识淡薄,分不清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有的将违法犯罪视为“有胆有识”。 第三,道德观颠倒,维权观缺失。案例3反映的正是这一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往往不辨是非,不分善恶,常常是哥们儿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不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也不知如何用合法的手段来维护,以毒攻毒,即以非法手段维护权益而导致犯罪。 探究活动二: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最大限度的教育与挽救。 课件 演示直观 提高课堂 实效 师生互动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的形式发挥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