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际关系心理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际关系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

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这里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人际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由一系列心理成分构成的。

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二)什么是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的客观事实和规范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知识探讨人际关系心理方面客观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性质

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决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 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的产 物。

人际关系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第二节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社会学、行为科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与其他学科 三、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理论任务 (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 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 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 发展新型人际关系 人际知觉

第一节 人际的非言语沟通 一、脸部表情 二、目光接触 三、身体语言

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总是通过自我表

现来提高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通过控制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来引起其他人的有利反应。非言语线索在人际交往中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

可以辨别说谎话的人。 第二节 对人的归因理论 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 二、相应推论理论

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四、韦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理论 五、控制源理论 一、海德的通俗心理学

归因的理论化是从海德 (F.Heider.l958)开始的。海德的兴趣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发现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的。他认为,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种是形成对周围环境一贯性理解的需要;另一种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两种需要,就要预测人们将怎样行动。就一般的人而言,都或多或少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海德认为每一个常人都是心理学家,都有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因果解释

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就叫通俗心理学。

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为了判断人们会怎样行动,我们需要形成对他们个性、动机、情绪、态度等的判断。同样,为了预见和控制我们的环境,我们也需要

对其他人这些心理倾向做出判断。

我们怎样做出因果关系的归因呢?海德认为我们使用一条叫“不变 原则” 。

我们都假定,任何一种行为都是由许多原因结合造成的,于是,我们在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特定的原因和一个特定的结果在许多不同的情景下都互相联系在一起,如果在那个原因不存在的情况下,结果也没有产生,我们就会把这个结果归因于这个原因,这就叫作“不变原则”。用这

种方法,我们可以找到关键原因

对因果关系的大部分认知中,核心问题在于某一特定的行为或事件归因于内在状态还是归因于外在力量。

归因于内在状态,称为内在归因。内在状态指行动者的人格、品质、动机、情绪、心境、态度、能力等。

归因于外在力量的,称为外在归因。外在力量指对于行动者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例如周围环境、其他人的行为、提供的奖励或惩罚、运气、任务难度等。

对此,海德认为,行动是由人的力和环境的力相互作用而成,如果个人的因素强于环境的因素,会作出内在归因,如果环境因素强于个人的因素,会作出外在归因。

二、相应推论理论

该理论由琼斯 (E?E.Jones)和戴维斯 (K?E?Davis)于

1956年提出。一般说来,我们根据行为等特殊信息来推论出相应的个人心理倾向性同这个人的外在行为相符合相一致的程度。很明显,为了有把握地把一些稳定的心理倾向归于其他人,一个观察者总是力图作出相应的推论。两者相一致、相适应的程度越大,我们作出归因的信心就越大。所以相应的程度和我们作出归因的信心密切相关。

也许有人以为从一个人的外在行为推知他的内在动机、特性等是一个简单的事,不幸的是,由于下述两个因素,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第一,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是复杂的,其他人常常使我们产生误解,有时甚至故意隐瞒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真正特征或真实动机,如果我们不谨慎仔细的话,仅根据外在行为,我们还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其他人的行为常常受到不受他们自己控制的外在因素所制约,而不只受到他们的内在状态或心理倾向性所制约,这样,用他们的外在行为来推论自然要使我们误人歧途。

在许多场合下,我们还是能成功地归因的。我们怎么样完成这一过程呢? (一)非共同效果

按照相应推论理论,根据人们的外在行为进行精确的归因,之所以成功,部分是因为我们注重于某些行动,这些行动能为我们提供

丰富的信息,特别是那些独特的、非共同的效果 ----- 这种效果不能由其他因素产生。这样做的优点是我们能对这些独特行为后面的动机形成一个明确的思想。人们常常根据非共同性的效果,来进行相应的推论。

(二)社会赞许性

决定相应推论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行动的社会赞许性,或叫符合社会要求的程度。我们常常注意那些与通常行为方式相反的、尤其那种不是社会所希望的行为。

琼斯等人在1961年比较了与一个人的角色相一致的行为和不一致的行为的效果。他们说,一般来讲,与一个角色相反的行为同与角色一致的行为相比,前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有关内在心理倾向性的信息。

社会希望性和非共同效果这两个概念可综合为一个一般的归因原则,称为 “折扣原则” 。该原则是说,“特定的原因产生特定的结果的作用将会由于其他可能的原因而削弱。”不仅是社会希望性,如角色期望,而且由于非共同效果的数目增多,使一个特定原因在解释内在心理倾向的作用上打了折扣。

三、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

凯利(K?Kelly,1967,1971)提出了对人们行为进行归因的体系。他提出了三个基本维度。这三个维度是我们要对一个行为的意义作出推论时必须考虑的。

第一个维度称为实体的特异性,是指某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不同的事件作出相同反应的程度。如果某个人对范围广泛的刺激都作同样的反应,那么,实体的特异性就是低的。相反,如果只对某个刺激作出特定的反应,而对于其他许多刺激都没有作出类似的反应,那么,实体的特异性就是高的。

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际关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人际关系从广义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从狭义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bd252a6od1oirv327pb3jk4h7sgsg00po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