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

1.《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

A.天人感应思想 B.君权神授 C.阴阳五行学说 D.封建等级思想

2.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3.董仲舒提出:“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一认识( )

A.有利于贤明政治的出现 B.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 C.实现了汉初的稳定局面 D.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4.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据此可知下列关于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 A.外儒内法 B.外法内儒 C.博采众长 D.法表儒里

5.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C.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佛家思想丰富儒学 D.新儒学主张仁政爱民思想

6.历史学家阎步克曾说,“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的方针实际是“儒表法里”。不仅汉武帝

1 / 8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

兴功用法,任用酷吏,汉宣帝亦“所用多文法吏”,且公然申明“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说明汉代( )

A.完全采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 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实行“德教”,采用“周礼” D.继承秦制,融合儒法思想

7.“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这主要反映了( ) A.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

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

8.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9.《董学特性新论》一书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学说只为统治阶级上升时期服务 D.周桂钿先生说法用意是全面继承董仲舒新儒学

10.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

2 / 8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

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 A.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11.汉代司法中有“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指在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之间可以首谋藏匿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曾有父亲藏匿了犯了杀人罪的义子也不治罪的判例。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是( )

A.普遍存在司法权力滥用现象 B.儒家伦理在司法实践中强化 C.司法过程中法律与道德兼顾 D.儒家经典成为法律基本原则

12.汉代法律允许特定的亲属有罪时相互包庇而不受惩罚或减轻刑罚,即“亲亲得相首匿”。儒家把父为子隐叫做“仁”,子为父隐称为“孝”,主张以“仁孝治天下”。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②儒家思想直接法律化 ③封建的“礼”与“法”的统一 ④“礼”是汉代立法的指导思想之一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 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 14.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15.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这反映了( )

3 / 8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16.赵鼎新在《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中写道:“在这一政治体制中,皇帝被神圣化为‘天子’,而‘天命’的解释权则掌握在从知识精英中选任的儒士型层官僚手中。”材料反映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孔子的德治思想

17.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18.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19.费孝通说:“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他描绘的中国乡土社会组织体系是( ) A.“家国同构”理想的表现 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

B.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 D.分封制森严等级的反映

20.董仲舒说:“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他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浸润)民以仁,摩(砥砺)民以谊(义),节民以礼”。由此可见,他十分重视( )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 / 8

A.国计民生 B.道德修养 C.道德教化 D.科学知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

材料 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父慈子孝、夫义妻顺、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以父慈子孝作为调节父子关系的基本行为规范,从根本上服从于“父为子纲”。它片面强调“子孝”,否定子女的独立人格,维护了传统家庭中的不平等的尊卑制度。夫权逐渐强化,男尊女卑、夫主妻从等伦理也随之被强化。人一出生便被包围在层层的家庭关系中,个人是血缘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上以继宗庙,下以续万世。传统的政治以伦理为本位,伦理以血缘为原型,最终的原理是家庭血缘的情理上升为国家政治的法则。

——摘编自王苏《试析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及其特征》 (1)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家庭伦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只有靠强权的统治者依据透明、客观的法律来实施奖惩,才能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统治者自身就是法律的主人。因此,尽管儒家和法家都信奉社会秩序,但是前者提倡自律,家庭和国家要遵循传统的礼制,而后者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

法家的“法”不仅意指法律,还有方法和程序的含义。最初的法家就承认法律与统治术是有区别的,后者指的是权力的行使。因此统治手段不仅决定了法律的权威或者公信力,还决定了法律的有效性。因此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于术,即行使权力的方法论。韩非子综

5 / 8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专题一之二汉代儒学1.《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A.天人感应思想B.君权神授C.阴阳五行学说D.封建等级思想2.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6badi52k182xc786b4a94zk8m0hvkq00ry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